关怀版 无障碍 无障碍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市政府各部门信息公开>市应急管理局>决策公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在线检阅: 搜索

赣州市应急管理局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打算

访问量:

2023年全市应急管理系统深入实施1+6”攻坚行动(1,即全面加强党的建设;6,即推进体系建设、源头管控、专项整治、防灾减灾、应急能力、全民意识六大提升行动),全市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向好,安全生产实现“一个杜绝、两个下降”,自然灾害防治首次实现人员“零伤亡”、森林“零火灾”。

一、2023年主要工作情况

(一)坚持党对应急管理工作的全面领导,干部队伍不断焕发新气象、展现新作为

一是旗帜鲜明讲政治。把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摆在全市应急管理1+6”攻坚行动的首位,坚持做大做强党建这个“1”。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每月一主题”开展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重要文章作为局党委会第一议题,对标对抓好主题教育。局党委带头扛起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专门召开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议,组建党建工作专班,每季度开展支部书记、总支委员述职,创新实施支部党建交叉巡听、排名考核等做法,强力推进模范机关、勤廉机关、五型机关创建,聚力打造“应急先锋虔安卫士”党建品牌,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应急管理工作。

二是从严从实抓班子。突出抓好党委自身建设,对党委班子成员常态开展政治学习、政治谈话、政治家访、政治监督,对班子成员落实分管领域上级决策部署情况定期排名通报,并适时组织全局干部职工开展测评。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凡“三重一大”事项均充分听取班子成员意见,并请市纪委市监委驻局纪检监察组前置把关,做到集体决策、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充分调动班子成员工作积极性,合理安排分工,实行挂点联系县(市、区)、AB岗制,支持班子成员放手大胆开展工作,班子内部分工不分家、高度团结统一。

三是严管厚爱带队伍。严管理。严格加强干部日常教育、管理、监督,规范了请示报告、请假外出、会风会纪、值班值守等工作规矩,建立了《机关干部职工日常考核实施方案》和临聘人员、借用队员末位淘汰机制,每季度开展干部测评排名。高要求。在工作上高标准严要求,锚定事事争创一等,大兴“快精细实”之风,每月梳理重点工作清单,完成情况在局党委会上排名通报,工作效率、质量、作风明显提升。重培养。大力加强年轻干部教育培养,专门出台年轻干部教育培养的10条措施,召开年轻干部“一对一”传帮带、科级年轻干部、新进年轻干部座谈会,每月举办“五学五提升”(学政治理论提升政治能力、学党规党纪提升纪律意识、学法律知识提升法治素养、学政策业务提升工作本领、学身边典型提升担当精神)大讲堂,开展“一季一书一体会”等活动,组织“五四”青年节“七个一”活动(一次年轻干部座谈会、一次春游活动、一次青年志愿服务、一次篮球竞赛、一次文稿写作、一次演讲比赛、一次帮扶访谈),开展年轻干部演讲比赛、公文写作比赛4次,组织党员干部赴寻乌县、兴国县开展现场教学,推动干部队伍讲方法、提质效、争一流。抓廉政。大力推进“勤廉”机关创建,实施“青廉”工程,举办“廉政第一课”“廉政讲堂”,每次党委会必传达纪委监委通报,节前主要领导必发廉政提醒,先后组织全局党员干部赴赣县江口廉政教育基地、兴国县廉政教育基地和刘启耀故居等开展现场教育;对风险岗位及时轮岗调整,注重从源头上防范廉政风险,如物资采购按提出计划、实施采购、资金支付三个流程分别安排不同科室负责,最大限度规避风险,干部队伍风清气正。讲关怀。按规定全面落实应急管理津贴保障相关待遇,对赴省及以上参赛参选获得表彰人员,如全省大比武、科普大赛获奖人员以及“最美应急人”等,第一时间配套市级荣誉、组织座谈交流,大力营造关怀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

(二)深入推进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整治,安全生产实现“一个杜绝、两个下降”

2023,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向好,实现“一个杜绝”:坚决杜绝了重特大事故发生;“两个下降”: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双下降”;元旦、春节、全国两会、清明、五一、端午、中秋、国庆等重要时间节点均未发生安全生产事故。

一是压紧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发挥安委会统筹协调督促指导作用,定期研判重点领域安全风险,组织开展3轮安全防范综合督导和3轮专项督导。推动在重点生产经营单位基本全覆盖悬挂安全生产责任公示牌,明确监管部门、监管人员,确保责任不悬空。强化安全监管执法,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全市各部门共开展安全生产执法检查2821次,检查生产经营单位2664家。

二是全力推进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整治2023行动。市安委办成立工作专班,建立定期调度、通报督办等制度,全力推进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行动。专项整治以来,全市共排查重大事故隐患3729条,平均每县186条,排查总数、平均数连续8个月均为全省第1。危险化学品方面。聘请国家级专家团队助力化工园区整治提升,发现问题1550条,已整改1478条,其中重大隐患32条,全部整改到位。全市62家危化品产业转移项目完成设计诊断复核,35家精细化工企业完成“四个清零”对标。投入105万元对420名危化品企业“三类人员”开展工伤预防能力提升培训。矿山方面。检查企业978矿次,查处隐患3311条,其中重大隐患307条,查处盗采矿产资源和严重违法违规生产建设行为7起,暂扣、吊销7家非煤矿山独立系统安全生产许可证,闭库销号尾矿库1座。组织对全市地下矿山隐蔽致灾因素进行再排查,全市萤石矿山未经市局批准一律不得复工复产。召开事故警示约谈会,对160家在生产矿山企业集中警示约谈,部署警示学习周活动等6个方面重点任务,切实做到举一反三。工贸方面组织开展工贸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培训宣92次,培训9175人,开展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专家指导服务,排查涉有限空间企业290家,排查出问题隐患1764处。同时,积极发挥安委办统筹协调督促职责,统筹推进其他领域专项整治,全市安全形势保持持续稳定。

三是深入开展铁腕治安专项行动。市安委会部署从12月开始至20242月底在全市开展铁腕治安专项行动,从领导责任全面传导、监管力量全面下沉、整治力度全面升格、宣传教育全面铺开、追责问责全面从严五个方面制定“硬20条”措施,重点抓好矿山、道路交通、有限空间、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五大专项整治行动,推动党政主要领导带头领衔整治本地难度最大的隐患(路段、场所),切实推动重大事故隐患真改实改。市安委办成立工作专班,每十天进行调度,通过通报、曝光等多种形式,全力推动工作落实。

(三)统筹抓好重点防火期和主汛期防范,自然灾害近5年来首次实现人员“零伤亡”、森林“零火灾”

一是严密防范森林火灾。深入开展森林火灾隐患排查整治行动,组织排查整改森林火险隐患667个,新造生物防火林带3.5万亩1573公里,清理电力廊道下方植被6.9万亩6428公里。从严管控野外火源,开展违规野外用火整治“啄木鸟”专项行动,查处野外违规用火共计166起,行政处罚140余人。坚持关口前移,落实靠前驻防和联防联控机制,前置专业森林消防队伍近600人。狠抓专业森林消防队伍规模、装备、营房、待遇达标,市专业森林消防支队人员规模增编至200人,目前已招录100人,并争取国家消防救援局江西机动队派出74名队员前置我市驻防。在全市推广运用“以水灭火”战法,每个县(市、区)均已配备水泵、5公里水带等装备,并全覆盖开展实战演练。成功举办全省森林防灭火演练,参演人数近千人,规模为近年最大。在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下,2023年未接报森林火灾,市本级及所有县(市、区)均获评为全省森林防灭火平安春季行动先进单位荣誉,为机构改革以来我市最好成绩。

二是全力抓好防汛抗旱。召开28次会商会,会同气象、水文部门42次实时会商,在强降雨前三天即发布降雨量级和落区预报并每日更新。创新实施强降雨期间四个层级直达基层的叫应预警机制,市防办累计点对点直接电话预警县区党政主要领导42次、分管领导91次、乡镇主要领导803次,提醒各地做好防范。组织精准调度人员转移情况,紧急避险转移5585人,紧急转移安置2084人,大余县、崇义县两起成功避险崩塌灾害典型案例获应急管理部通报表扬。成功应对11次强降雨过程和3次台风外围影响,实现年初提出的地灾“不亡人”目标,打出了“翻身仗”。

三是统筹做好防灾减灾。大余县高质量通过首批全国综合减灾示范县现场评估验收。健全并运行“减灾委+专委会”模式,印发市减灾委员会工作规则,理顺各专委会与指挥部职责边界,构建“日常防、专业治、协同救”的防灾减灾救灾格局。推进自然灾害风险普查成果运用。市委财经委会议听取我市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情况报告,市政府常务会专题审议《赣州市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应用总体实施方案》,各行业牵头部门细化制定成果应用方案,全力推动普查成果高质量应用见效。推进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下达2023年中央财政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218.7万元,全市危房改造任务已开工171户,开工率99.42%。推进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全市完成176处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有效避险总面积875万平方米。

(四)统筹推进基层应急体系建设,应急管理创新创特、亮点频多

一是健全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在全省率先推进基层应急管理“多员合一”,全覆盖组建村级应急管理员队伍。并结合主题教育,将“加强基层党组织应急管理能力建设”作为省委主题教育督导组与市委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同题共答的重点任务,对队伍组建情况进行重新调研,联合市委组织部下发文件,进一步推动党建引领基层应急管理,构建一支队伍、一张网络、一个平台、一个机制、一张风险图的基层应急管理标准化“五个一”模式,并为每位应急管理员配备工作包,多措并举推进基层应急管理员队伍富有生命力,相关做法得到省主题教育第六巡回督导组组长和省应急管理厅主要负责同志高度肯定,被《中国应急管理报》在版面头条刊载。

二是健全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成市应急救援综合保障基地(二期)并投入使用,市本级专业森林消防队伍营房、市本级救灾物资储备库全面投入使用。2023年市本级新采购防汛抗旱类、森林防灭火类、生活类应急物资共313万元。各县(市、区)通过新建、改建、共建或租用等方式建设本级救灾物资储备库,初步形成高效畅通的应急物资储备调运管理机制。

三是应急管理能力培训提升力度大。组织市县党政正职领导、分管领导参加中组部举办的应急管理专题培训班。汛前,在南康举办了历年来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全市防汛抗旱指挥长培训班,各县(市、区)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及各乡镇指挥长累计450余人参训。在全省率先举办防灾减灾救灾培训班,矿山安全培训专项检查考试人数全省第1。举行全市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比武活动,邀请部分乡镇执法人员全程观摩,提升基层规范执法能力。加强专业森林消防队实战练兵,在全省专业森林消防队大比武活动中,我市获得团体第2以及4个单项第1。同时,举办全市半专业队大比武活动,提升基层最一线森林火灾扑救能力。

四是持续扩大应急宣传影响力。在赣州经开区、赣县区圆满举办5·12”全国防灾减灾日大型现场咨询活动和“6·16”安全生产月咨询日活动,规模均为迄今为止最大,效果最好。组织参加国家、省应急科普讲解大赛,荣获1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一名参赛选手获全国应急管理科普讲解大赛“十佳讲解员”称号。不断建强应急宣传主阵地,赣州应急管理微信公众号传播力进入市直单位第二,全省应急系统第一,全国应急系统第五(排全国 273 个设区市第 3,超过 28 个省级单位),市应急管理局连续2年被评为全国应急系统新闻宣传先进单位,推动应急宣传增质扩面。

二、2024年工作打算

2024年,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持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目标要求按照市委六届六次全会部署,对标全国、全省应急管理工作会议部署的具体要求,紧盯坚决遏制较大及以上事故,坚决守住不发生自然灾害亡人事件的目标底线,深入实施“党建引领、治本攻坚、能力提升、固本强基、宣传扩面、示范创建”六大行动,全力推动应急管理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全市纵深推进“三大战略、八大行动”奠定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一是坚持党建引领以市县应急管理部门组建五周年为契机,深入系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工作重要论述,推进主题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始终坚持党对应急管理事业的全面领导。不断强化应急管理干部队伍建设,贯彻落实省委“大抓落实年”工作部署,大力弘扬“严准狠实”工作作风,不断提升领导干部谋大局、抓发展、抓落实的能力形成大抓落实的鲜明导向。

二是深入治本攻坚按照国家、省统一部署,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抓实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教育培训、重大事故隐患动态清零、安全科技支撑和工程治理、从业人员安全素质提升、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精准执法和帮扶、全民安全素质提升等重点工作。结合我市事故特点和突出风险,以矿山、危化、工贸等直管领域为示范,强化消防、道路交通、建筑施工、燃气等领域和电气焊、有限空间特殊作业等近年事故多发的重点环节隐患排查整治力度,将事故隐患扼杀于萌芽。

三是强化能力提升。大力推进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山洪灾害防治、抗旱供水保障、城市防洪和内涝治理、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农村危房改造、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重点林区防火应急道路等一批基础工程建设。全面提升应急救援能力,启动市综合保障基地三期建设,将市专业森林消防支队一线队员扩充至100人,加强队伍正规化建设,打造全省应急救援的尖刀力量,推进县级专业森林消防队伍全面达标省级;抓住中央特别国债契机,大力补短板、强弱项,提升科技信息化水平和应急救援装备保障能力。

四是推动固本强基巩固深化主题教育成果,持续推进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应急管理员队伍作用,推进安全风险网格化管理,以县级为单位对应急管理员开展全覆盖培训,组织开展全市应急管理员大比武活动。推进乡镇半专业扑火队与乡镇消防站融合共建,加强统一管理、共训共练、协同遂行任务。强化自然灾害风险普查成果运用,提升基层防灾抗灾能力。

五是持续宣传扩面开展“安全大宣传、素质大提升”活动,围绕农事活动、有限空间作业、消防、道路交通、燃气、地灾等近年事故多发领域,组织各地各部门逐区域、逐领域开展铺天盖地安全宣传,持续推进安全宣传“五进”,加大面向不同对象的多形式安全宣传教育,提升安全宣传覆盖面、影响力和实效性。严格“三项岗位”人员培训考核,加快推进赣州经开区、瑞金市安全生产考试点和会昌县、龙南市特种作业实训基地建设,全面落实“教考分离”要求,提升安全生产培训考试质量。

六是推进示范创建按照市委全会部署,启动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实质性推进城市安全风险综合预警平台建设,积极申报创建第一批省级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同时,持续推进全国、全省综合减灾示范单位创建,提升抵御事故灾害的能力和水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