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无障碍 无障碍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目录>执行公开>计划规划>发展规划>专项规划

在线检阅: 搜索

关于印发赣州市大上崇幸福产业示范区“十四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访问量:

关于印发赣州市大上崇幸福产业示范区

“十四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大余县、上犹县、崇义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属、驻市有关单位:

赣州市赣州市大上崇幸福产业示范区“十四五”发展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赣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11020

(此件主动公开)


赣州市大上崇幸福产业示范区

“十四五”发展规划

第一章发展基础

第一节实施背景

第二节基本概况

第三节优势条件

第四节机遇挑战

第二章总体思路

第一节指导思想

第二节基本原则

第三节发展定位

第四节发展目标

第五节总体布局

第三章重点任务

第一节强化基础设施支撑能力

第二节加快旅游产业提档升级

第三节推动文化产业创新发展

第四节促进体育产业精深发展

第五节推动康养产业快速发展

第六节打造教培产业特色品牌

第七节促进家政服务提质扩容

第八节创新举措开展先行先试

第九节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

第四章保障措施

第一节机制保障

第二节资金保障

第三节人才保障

第四节土地保障

第五节环境保障

附录 大上崇幸福产业示范区“十四五”重大项目


幸福产业是指与人民群众利益直接相关的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和家政服务等7大产业。我市积极贯彻落实国家、省发展幸福产业的部署,2019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研究推进上犹、崇义、大余幸福产业示范区建设,打造区域经济新的增长极”。20203月,市委、市政府印发《赣州市大上崇幸福产业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2020—2025)》,大上崇幸福产业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上升为全市区域发展战略。示范区范围为大余县、上犹县、崇义县全境,国土规划面积5116平方公里,2020年末人口总数84.16万人。

为探索我市幸福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进一步满足赣州和周边地区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的需求,依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和赣州市相关规划,特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20212025年,展望至2035年。

第一章发展基础

第一节实施背景

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幸福产业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梦就是人民的幸福梦”“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并在不同场合对旅游、文化、体育等产业发展作了重要指示。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发表特别致辞时明确指出,服务业成为第一大产业的优势在不断显现,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五大幸福产业”快速发展,既拉动了消费增长,也促进了消费升级。为加快推进幸福产业发展,国务院和国家相关部门,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扩大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领域消费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关于大力发展体育旅游的指导意见》《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关于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等相关政策。

为贯彻落实江西省委、省政府关于发展幸福产业的决策部署,省发改委等十一部门专门下发了《江西省关于推进幸福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意见》等相关政策,将幸福产业延伸为“旅游业、文化产业、健身休闲业、健康服务业、养老服务业、教育培训业、家政服务业”七大核心产业。

20195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和赣州时提出“在加快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上作示范、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上勇争先”目标定位和“五个推进”更高要求,为我市做好各项工作提供了总方针、总纲领、总遵循。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国家、省委、省政府关于发展幸福产业的决策部署,市委、市政府提出将建设大上崇幸福产业示范区上升为赣州区域发展战略。

第二节基本概况

经济条件。2020年,示范区完成生产总值(GDP292.41亿元,占全市比重8%。财政总收入37.9亿元,占全市比重7.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1.6亿元,占全市比重6.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1272.33元、12951.67元,较全市平均水平分别低5759元、84元。三次产业比例为143947,人均GDP34744.53元。

自然环境。示范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热量丰富,降水充沛,四季分明,冬暖春早。境内蕴藏着丰富的物种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和自然景观资源。境内水系发达,河流密布,以赣江支流章水为主干流的流域,境内有章江、上犹江水系,有阳明湖、南湖等水库湖泊,主要水系断面水质均符合ⅠⅢ类标准。罗宵山脉南端诸广山和大庾岭山脉有赣南屋脊之称,高山与河流、湖泊、瀑布等水景相结合,自然景观独特。地热资源丰富,温泉出露点多,品质高,出水量大。示范区地处江西省的重点林区、国家重点功能区,在全国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表明,三县生态环境质量均为优秀。农村山地空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城镇区域空气环境质量普遍优于国家二级标准。

人文资源。大余县被誉为“儒雅之邦”“礼仪之乡”“梅花诗国”,唐朝开元年间开凿的庾岭梅关古驿道是“海上丝绸之路”陆路地标。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的不朽经典《牡丹亭》取材于大余,陈毅在此写下《梅岭三章》。上犹县已有千年历史,孕育了“九狮拜象”“客家门匾”“客家山歌”等客家文萃,有西晋摩崖石刻、宋代东山寺、明代文兴塔、登龙塔等古文化遗址,是赣南乡贤阳孝本的故里。崇义县阳明文化深厚,县内保存有完好的“平茶寮碑”石刻等阳明文化遗迹,并孕育了中国南方特有的客家文化、竹乡文化和乡土文化,有三节龙、民间灯彩、牛葬等特色鲜明的客家民俗风情,中国最大的客家梯田群上堡梯田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三节优势条件

坚实的产业基础。“十三五”期间,示范区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幸福产业呈加速发展态势,消费产品日益丰富,消费品质大幅提升,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旅游业:示范区共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4个、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处、国家森林公园4个,省4A级及以上乡村旅游点6个、省级重点风景区4个、省级自然保护区3个以及各色景点300多处。2020年,示范区共接待国内游客1509.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83.42亿元。

文化产业:示范区初步形成了奇石、戏曲、竹制品、锡制品、文化旅游品等特色产业,创意设计、动漫、影视等新兴产业开始兴起。大余县创立“农家书屋电商乡村旅游”品牌,上犹县建有油画创意产业园,崇义县打造“一山一湖一园一馆一院一碑”阳明文化景观。2020,示范区文化产业主营业务收入8.82亿元。

体育产业:示范区初步建成较为完善的户外体育运动设施,建有大余县丫山国家运动休闲小镇、上犹县南湖自行车绿道、崇义县阳岭国家级运动休闲基地。成功举办环鄱阳湖国际自行车大赛、中国大余山地马拉松赛,上犹路亚钓鱼大赛等国际、国内有影响的体育赛事。打造了山地马拉松、卡丁车、垂钓、龙舟、自行车等一批运动品牌。2020示范区体育产业主营业务收入3.3亿元。

健康养老业:示范区生态优势明显,森林、温泉、高山、水面、中医药等资源丰富,具有发展高端康养产业和特色休闲康养的基础和潜力。一批医养结合、特色康养品牌工程已初具规模。2020示范区拥有养老服务床位数5400张,健康养老业主营业务收入9.71亿元。

教培产业:示范区共有各级各类学校317所,包含国家级重点职业高中、教师进修学校、特殊教育学校。职业中专深化校企合作,开设了旅游、医疗、美术绘画(油画)等切合本地需求和未来发展的幸福产业相关课程,增强了教育培训针对性。产教融合形式多样,创建“互联网”业态新模式的电商产教融合基地。2020年,示范区教培产业主营业务收入0.54亿元。

独特的资源禀赋。示范区属赣州市旅游“一核三区”中的生态休闲度假区,崇义县为国家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三县均为江西省生态文明先进示范区。森林覆盖率达到83.1%境内有林地583.62万亩,有植物千余种,境内林区的国家珍贵、国家重点保护及省级重点保护的树种有近百种。旅游资源丰富且独具特色,包含以“绿”为基调的丫山、阳明湖、阳明山、齐云山景区,“古”为基调的阳明文化、客家民俗风情景区,以“红”为基调的革命遗迹、伟人足迹景区,以“黑”为基调的西华山国家矿山公园。

突出的区位优势示范区地理位置优越,毗邻广东、湖南两省,紧邻赣州中心城区,属于赣州半小时经济圈。交通便捷,目前已建成厦蓉、赣韶高速以及赣韶铁路,规划建设的井大高速、赣郴铁路、赣韶铁路复线、长赣高铁等经过示范区。大余军民合用机场和崇义通用机场前期工作有序推进。随着赣深高铁建成,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更为凸显,示范区对粤港澳大湾区、海峡西岸经济区和长株潭城市群吸引力更加强劲。

1示范区交通示意图

2 示范区辐射范围阶段性定位

强力的政策优势。2021124日,《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出台,明确重点支持赣南革命老区,特别是文中有29处提出支持革命老区文化、旅游、体育、养老等幸福产业发展。意见明确继续对口支援赣南革命老区,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和中科院对口支援大余县、教育部对口支援上犹县、国家体育总局对口支援崇义县,为示范区幸福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第四节机遇挑战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正由中等收入向高收入国家稳步迈进,人口步入老龄化,人民群众对多样化的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等服务需求也更加迫切。示范区自然生态环境优美,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在定位上与我市“三大战略”契合,发展幸福产业前景十分广阔。

总体而言,示范区现阶段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矛盾和深层次问题仍然存在,发展幸福产业面临着较为严峻的挑战。主要表现为:服务质量、服务标准、软硬件设施等仍存在诸多短板;周边地区幸福产业资源类同、定位相近,同质化竞争日趋激烈;新消费市场开拓和新型消费培育不足,幸福产业转型较慢,专业人才供需矛盾突出等。

第二章总体思路

第一节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赣州讲话精神,聚焦“五个作表率”“三个当仁不让、两个争做排头兵”重要要求和我市“三大战略”目标定位,全面策应赣州高铁时代,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以产业发展为核心,以业态组合为主线,以重大项目为抓手,以机制创新为保障,充分发挥示范区生态、资源、区位和政策等优势,实施全域旅游和全域康养发展战略,形成特色优势鲜明、发展动力强劲、品牌效益明显的产业发展新格局,打造全国有名、全省一流的幸福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第二节基本原则

政府引导,市场为主。强化政府规划和服务职能,提供规范高效、公开透明的政务服务。突出企业主体地位,激发社会资本活力,使社会力量成为幸福产业发展主体。

投资带动,项目为王。建立招商目录发布机制,重点谋划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关联度高、互补性强的重大项目,以项目建设为主抓手,以大投资引领大项目,以大项目带动大发展。

绿色发展,转型升级。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保护优先,充分利用森林、湿地、水域等绿色生态资源,因地制宜、合理有序引导项目建设和产品开发,以绿色发展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发展体系,提升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幸福产业发展优势的能力。

改革创新,融合发展。强化政策集成和制度创新,突破幸福产业发展瓶颈,建立和创新与幸福产业培育、发展、管理相适应的体制机制。突破项目孤立建设和独立运营现状,坚持一体化发展与差异化发展并重,高效推进示范区整体发展。

共享发展,惠及民生。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建设幸福产业示范区的奋斗目标,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

第三节发展定位

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新需求,以推进幸福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作为抓手,致力于打造共建共享的赣州幸福高地。

推动示范区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将示范区打造成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样板、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粤港澳大湾区优质生活圈的延伸区,区域性特色旅游、康养、体育、文化中心,全国有名、全省前列的生态旅游康养目的地、户外体育聚集地、特色文化创新区。

生态旅游康养目的地。依托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充分利用和挖掘区域内名山、名水、名田、名景资源,突出“生态养生、健康养老”主题,开发生态休闲、文化旅游、乡村旅游、红色旅游等旅游产品。实施全域康养战略,依托示范区良好的高山、滨湖、森林、温泉、中药等资源,开发森林休闲、温泉养生、中医药保健等多层次、多样化健康养生养老产品,实现旅游景点和康养功能叠加,创建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

户外体育聚集地。充分利用日益完善的体育运动设施和丰富的户外运动资源,突出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户外体育产业,着力发展水上、山地、航空、汽摩等四大户外运动,重点培育一批国内知名体育赛事品牌,以数据赋能全产业链转型发展,实现体育用品业转型升级和体育服务业提质扩容。

特色文化创新区。依托厚重的文化底蕴,以阳明文化为底色,融合发展客家、红色、戏曲、奇石、农耕等特色文化,加强文物资源保护利用、非遗保护传承和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演艺娱乐产业,打造一批文创平台和特色文化街区,做强以油画、竹器、藤器、锡品、奇石、木雕等为载体的手工工艺品产业。积极推进数字文化、动漫游戏、传媒影视等文化新领域的布局和发展。

第四节发展目标

幸福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2025年,示范区经济发展模式发生根本性转变。幸福产业总产值显著提高,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60亿元,其中旅游收入达到200亿元,文化产业、体育产业、健康养老服务业、教育培训产业、家政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分别达到22亿元、8亿元、28亿元、1.5亿元、0.5亿元。

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2025年,幸福产业产值增速明显高于同期GDP增速,以幸福产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占GDP比重提升至58%以上。

群众就业收入进一步提高。2025年,幸福产业新增就业岗位3.38万个, 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增至4万元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增至2万元以上。

人民群众多元化需求进一步满足。2025年,文化产品供给明显增加,游客接待总量达到3700万人次,体育运动场地达221万平方米,养老服务床位数超过7400张,教育培训人数13.15万人次。

综合平台数量进一步扩大力争到2025年,示范区新增幸福小镇、幸福街区、幸福家园、未来生活体验馆等幸福产业发展综合平台12个以上。

品牌培育能力进一步提升建立幸福产业重点培育企业动态名录,实施品牌培育计划,鼓励企业申请注册商标,培育一批获省、市质量奖的幸福产业企业。力争到2025年,示范区列入江西省服务业龙头企业的幸福产业企业达到32个以上。


示范区幸福产业“十四五”主要发展目标表

类别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2020

2025年 目标值

(一)整体指标

经济

指标

1

地区生产总值(GDP

亿元

292.41

430

2

第三产业产值占比

%

47.00

58

3

人均GDP

34745

55000

4

50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

投资增速

%

8.10

10

5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亿元

26.24

35

6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1272

40000

7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2952

20000

生态环境发展指标

1

森林覆盖率

%

83.1

83.1

2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

1

3

国家森林公园

4

4

4

省级重点风景区

4

6

5

省级自然保护区

3

3

幸福产业发展指标

1

幸福产业主营业务收入

亿元

105.97

260

2

幸福产业发展增速

%

8.35

16.13

3

幸福产业新增就业岗位

8080

33800

4

幸福产业发展综合平台

2

12

5

幸福产业规模以上企业

35

62

6

幸福产业省级服务业龙头企业

6

32

(二)分项指标

旅游

产业

1

旅游收入

亿元

83.85

200

2

游客年接待量

万人次

1509.40

3700

3

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0

1

旅游

产业

4

国家4A级景区

4

5

5

4A级及以上乡村旅游点

6

8

6

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3

5

7

示范区内五/四星级酒店

0/2

1/9

8

示范区内自驾游旅居车营地

2

3

9

规模以上企业

9

15

10

省级以上龙头企业

1

7

文化创意产业

1

主营业务收入

亿元

8.82

22

2

规模以上企业

16

20

3

省级以上龙头企业

4

6

4

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2

4

5

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

0

2

6

地域特色文化旅游演艺项目

0

3

7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

6

8

非物质文化遗产

165

190

体育运动产业

1

主营业务收入

亿元

3.3

8

2

规模以上企业

2

5

3

省级以上龙头企业

0

2

4

体育运动场地面积

m2

157

221

5

水上休闲运动中心

2

3

6

健身步道里程

千米

452

600

7

自行车骑行道里程

千米

207

500

8

山地户外运动精品路线

2

3

9

山地户外运动精品赛事

2

6

体育运动产业

10

航空飞行基地

0

2

11

汽车自驾运动营地

1

5

12

体育公园

4

6

13

全民健身中心

2

5

健康养老产业

1

主营业务收入

亿元

9.71

28

2

规模以上企业

13

20

3

省级以上龙头企业

1

8

4

国家森林康养旅游示范基地

2

3

5

国家温泉康养旅游示范基地

1

2

6

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

0

1

7

每千人拥有医疗机构床位数

5.81

7.5

8

人均预期寿命

77.37

78

9

养老服务床位数

5400

7400

教育培训产业

1

主营业务收入

亿元

0.54

1.5

2

规模以上企业

1

5

3

省级以上龙头企业

0

3

4

各级各类学校数量

317

330

5

教育培训量

万人次

0.98

3

6

中等职业教育品牌专业

0

6

7

服务业职业教育骨干实训基地

0

6

8

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

0

1

9

国家级研学旅行示范基地

0

3

10

研学旅游教育培训机构

0

5

家政服务产业

1

主营业务收入

亿元

0.18

0.5

2

规模以上企业数量

2

5

3

省级以上龙头企业数量

0

3

4

家政服务示范门店

0

15

5

家政服务人才培训基地

0

5

第五节总体布局

按照“突出特色、错位发展”产业布局原则,坚持“生态幸福产业”新业态发展模式,着力构建“一廊三园五带”[①]幸福产业空间发展布局,促进幸福产业由“汗水型”经济向生态高质量转型升级,延伸幸福产业链,推动生态优势加快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

一廊。建设生态旅游公路,构建“大上崇幸福产业长廊”。以长廊为核心纽带,串联示范区优势资源,围绕创新发展理念,以旅游产业为核心,文化、康养、体育、教培等产业为重点,打造多层次、多主题、多业态融合发展的高端旅游度假胜地。通过重大项目带动,探索现代服务业体制机制改革,加速区域新旧动能转换,提升幸福产品服务质量,创新相关产品供给方式,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打造区域幸福产业发展样板。

3  大上崇生态旅游公路规划示意图

(主通道全长137公里,北通道全长45公里,南通道全长72公里,合计254公里)

三园。依托资源特点,推动区域特色发展、错位发展和创新发展,促进幸福产业各业态融合发展,形成大余“旅游文化”园、上犹“旅游体育”园和崇义“旅游康养”园产业格局。

五带。依托阳明遗迹典故、客家饮食民俗、岭南习俗建筑、红色旧址场馆、奇石鉴赏收藏等优质文化资源禀赋,打造以阳明文化为核心,以客家文化、岭南文化、红色文化、奇石文化为重点的特点鲜明、情节完整、内容丰富、旅游吸引力强的“五带”。

4  “一廊三园五带”空间布局示意图

第三章重点任务

第一节强化基础设施支撑能力

构建全方位交通大通道推进示范区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立体化交通网建设,提升与中心城区快速循环和省际互联互通能力。建设大上崇生态旅游公路,分别与规划建设中的赣南大道延伸至大余段、城西大道相联结,形成与中心城区的快速循环路。优先支持示范区项目列入省、市旅游公路建设规划,推动示范区4A级及以上景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国家自然保护区等重点景区建成二级及以上旅游公路。完善旅游公交网,开通赣州中心城区至大余、上犹、崇义三县的城市旅游公交线路,覆盖丫山、阳明湖、阳明山、上堡梯田等重点景区。建立道路旅游标识体系,将重点旅游景区标识纳入全市道路交通标识范围。充分考虑自驾游发展,统筹布局停车场设施。规划建设赣韶铁路扩能工程、赣郴永兴铁路,加快推进大余、崇义机场前期工作。建设国家空中应急救援中心。延伸城市快速线,提前谋划将大余、崇义、上犹三县纳入中心城区轻轨规划。畅通章江源头河运,建设一批旅游客运码头,打造旅游航运专线。

【专栏1】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一)铁路

开工建设赣郴永兴铁路,推进赣韶铁路扩能工程等项目前期研究。

(二)公路

生态旅游公路:拟建线路起点为上犹县黄埠镇,经崇义县城,终点为大余县青龙镇,由G357G220G323S548等公路升级改造组成,全长约254公里,其中利用现有公路约137公里,升级改造约117公里。

高速公路:开工建设遂川至大余高速公路,规划研究井冈山至大余高速南延至全南。

国省道升级改造:加快实施G220崇义西门至生龙口段、G357崇义鱼梁至丰州段、G357上犹罗边至黄埠、S221上犹社溪至油石、S316大余新城至白枧坳(二期)、S316大余铜锣湾至池江(二期),推进G323大余新城分水坳至青龙平岗段改线、G323大余大合口至新华公路改建、S316崇义扬眉至县城段前期研究。

县乡道升级改造:提升改造浮江—河洞高坪公路、樟斗下垄—大兰公路、崇义县左溪、过埠旅游公路,过埠至县城一级公路沿线及滨江大道一江两岸配套基础设施工程等。

(三)航空

推进大余县新城军民合用机场、崇义县通用机场前期工作,建设大余县国家空中应急救援中心。

(四)水运

建设赣南树木园、上犹县南河湖和仙人湖旅游码头,以及崇义县茶滩温泉、过埠客家水镇等旅游客运码头,打造环阳明湖旅游航运专线。

强化能源基础设施保障完善示范区能源结构和输配电网络建设,构建多元、稳定、经济、清洁的能源保障体系。充分发挥示范区水资源优势,推进水电提质增效。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积极发展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完善各级输配电网,提高电网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全力推进示范区新(扩)建输变电工程。加快推进省级天然气管网及城乡天然气配网建设,保障示范区天然气供应。

【专栏2】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电力设施

推进上犹万罗(黄埠)220千伏变电站(扩建)、上犹营前—黄埠110千伏线路、大余梅岭110千伏变电站(扩建)、大余新城110千伏输变电、崇义上营110千伏输变电等工程。

第二节加快旅游产业提档升级

做旺绿色生态旅游积极推进生态旅游建设,打造“好山、好水、好田、好空气”绿色休闲度假福地。围绕“全域旅游”战略部署,聚焦旅游目的地建设,创新全域旅游协调发展机制,提升示范区全域旅游发展质量。科学谋划3—4条精品旅游线路,将示范区内优质旅游景点串联,形成山水生态休闲度假旅游环线。发挥示范区森林景观资源优势,增强重点山岳型景观核心竞争力,支持开发建设、升级改造一批山岳型景区景点,打造成为国内知名、南方一流的“名山”景区。依托示范区阳明湖、上犹江、章江等丰富水体资源,重点开发示范区内阳明湖、湿地、温泉等资源,打造全省三大“名水”景区之一。加快旅游资源优势向旅游产品转化,全面提升旅游影响力。

做强红色旅游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推动红色旅游景点提质升级。依托示范区丰富而独特的红色文化资源,重点建设一批红色景点。加快红色培训发展,发展爱国主义教学基地、红色文化研学基地。推动将示范区纳入赣州、遵义、延安三地以长征文化为主题的精品旅游线路,支持将示范区列入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传承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完善红色旅游产品体系,促进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研学旅游、生态旅游融合发展,积极建设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

做活乡村旅游落实乡村振兴发展目标,融合美丽乡村建设、乡村生态保护、乡村产业升级发展任务,巩固乡村旅游产业基础,延伸产业链条。推动生态人文结合,挖掘整合乡村农耕文化、风土人情、红色山村等特色资源,打造“一乡一景、一村一品、一家一艺”差异化品牌。

做精工业旅游。挖掘整理工业遗产,加大对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老厂区、老厂房、老矿区等工业遗址保护力度,支持大余县与赣州经开区合作设立赣州新能源科技城零部件产业分园赣粤汽车配套产业园,以“旅游工业”为路径,弘扬示范区工匠精神,讲好示范区工业故事,培育工业旅游发展新领域和工业转型新动能,构建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内涵丰富、功能齐全的工业旅游体系。

丰富旅游产品供给创新旅游产品体系,优化旅游产品结构,提高供给能力和水平。围绕“五带”,开发专项旅游和定制旅游产品,设计精品旅游线路。重点完善自驾游服务体系,推动自驾游旅居车营地和线路建设。鼓励三县轮流举办示范区美食节、森林节、红色旅游文化节。探索发展适宜避暑、避寒等气候旅游产品。发展提升老年人旅游产品和服务。

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创新旅游营销方式,加强与营销策划公司合作,共同开发优质旅游资源。引进和培养旅游高级人才和紧缺急需人才,提升导游服务质量。扩大旅游产业对外开放,着力培育一批具有较强服务功能和较强竞争力的旅游公司。推进精品特色民宿与温泉、森林、山地等资源结合,打造网红民宿打卡目的地。着力推进星级酒店建设,完善旅游要素配套,提升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

【专栏3】旅游产业重大工程

(一)绿色生态旅游

名山:推动丫山、齐云山、阳明山、五指峰、双溪草山、梅关等重点景区提质升级,打造国内知名、南方一流“名山”景区。

名水:重点开发示范区内阳明湖、陡水湖及湿地、温泉等资源,打造全省三大“名水”景区之一。

2025年,建成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个、国家4A级景区5个以上,三县均完成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目标。

(二)红色旅游

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加快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纪念馆、梅岭三章纪念馆、红三军团红色旅游区、“赣南三整”暨崇义革命历史陈列馆、上堡整训纪念园等红色文旅项目建设。

(三)乡村旅游

建设提升一批特色鲜明、个性突出、覆盖不同年龄段游客的龙头型乡村旅游目的地。到2025年,打造5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8个省4A级以上乡村旅游点。

(四)工业旅游

建设钨矿矿山公园景区、钨都博物馆、食品等工业体验旅游等项目,开发展示钨、锡、南安板鸭、多味花生、南酸枣糕为代表的旅游产品。到2025年,建成一批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

(五)旅游产品供给

推出面向粤港澳大湾区游客的自驾游活动,支持营地合理设置与自驾车旅居车相配套的服务设施。到2025年,设计形成10条旅游精品路线,创建3个以上高等级自驾游旅居车营地,推广8条自驾游精品线路,每年至少举办5个大型旅游文化节。

(六)旅游业服务水平提升

加快星级酒店建设,合理布设超市、餐饮、茶馆、咖啡吧、酒吧和医疗救治网点。到2025年,示范区至少建设1家五星级酒店,每县至少建设3家四星级酒店,重点乡镇有三星级以上酒店,10公里范围内有驿站、农家服务站。每县有不少于1个旅居车营地。

第三节推动文化产业创新发展

加快传统文化传承创新。深入实施文化强市战略,开展示范区阳明文化、客家文化、戏曲文化、红色文化、奇石文化、农耕文化等的梳理研究,建立历史文化资源大数据库。加强对示范区历史名人的宣传研究,组织开展学术研讨和纪念活动。加强文物资源保护利用和非遗保护传承。突出阳明文化、戏曲文化、客家文化等主题,建立文艺精品创作生产项目库,每县打造1台反映地域特色文化的演艺项目。

做强特色文化产业以阳明文化为核心,重点挖掘客家文化、岭南文化、红色文化、奇石文化等地域文化元素,实施符号化、场景化开发。推动工艺品、文化用品、文娱休闲产业发展,促进新兴文化产业快速、迭代发展。鼓励利用现有闲置场地,打造一批特色工艺品的文创项目孵化、文创产品交易、文化产业服务平台。结合古街、古村保护利用,打造一批形象特点鲜明、吸引力强、城市名片式的产、城、人、文和谐融合的特色文化街区。建设若干辐射全国的区域文化产品物流中心。建设一批涵盖面广的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促进文创与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推动示范区阳明、戏曲、客家、红色等历史文化与旅游资源有机融合,打造类型丰富、形式多样的旅游目的地。积极开展“非遗进景区”活动,实现国家3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内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全普及。支持开发以竹器、藤器、锡品、奇石、木雕等为载体,以阳明文化、客家风情、山水美景、田园风光、农耕文化为题材的手工艺系列产品。深度开发客家饮食文化,推出“一县一桌特色餐”“一乡(镇)一道特色菜”,积极引进“舌尖上的中国”等品牌栏目走进示范区,提升示范区客家饮食知名度和影响力。抢占文化产业新高地,着力引进VR新技术、数字文化创意设计、动漫游戏、传媒影视等企业落户示范区,形成示范区文化产业新的增长极。

【专栏4】文化产业重大工程

(一)优质传统文化保护项目

支持建设特色文化公园,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到2025年,每县建有达标的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非遗馆、剧院和地方特色文化公园。

(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项目

推进油画创意、赏石等特色文化产业集群发展,支持油画创意产业园、赏石文化城等申报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到2025年,示范区建成省级文化产业园(区)6个以上、历史文化街区3条以上。

(三)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项目

推进梅关景区等创建国家4A级景区。到2025年,示范区创建12个省级文旅产业融合示范区、4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建成2个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争创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第四节促进体育产业精深发展

创建水上休闲运动中心利用示范区丰富的水域资源,重点发展水上休闲、水上运动竞技项目,举办垂钓、龙舟等高水平体育赛事,提升示范区水上休闲运动知名度。争取国家高水平运动员训练基地、水上运动基地落地实施。创建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县。

打造山地户外运动基地推动山地户外运动场地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山地马拉松、山地越野、定向穿越、登山、攀岩、徒步、露营、骑行等山地户外项目,完善旅游休闲慢行系统,建设健身步道及骑行绿道,加快推动实施“一县一旅道”工程。举办或承办省级、国家级高端赛事。

开展航空运动赛事试点发挥航空基础优势,推动航空运动竞赛表演、休闲体验、运动培训等产业发展。依托大余、崇义通用机场及相关飞行营地,开发低空旅游产品。完善航空运动赛事体系,引进各类国际顶级航空运动赛事和活动。开展各类群众性航空运动休闲活动,开展青少年航空运动。

加快汽摩运动产业发展积极融入粤港澳、长三角、海西区等自驾路线及营地网络,引导推进汽车自驾运动营地建设。争取国家级赛事在示范区设立分站赛,鼓励社会组织开展自驾、露营、摩托车表演等活动。同时鼓励引进高端汽摩运动装备、配套设施制造等产业。

延伸户外运动产业链发挥示范区户外体育运动品牌效应,推动户外体育运动与多业态融合、全产业链发展。推进体育社会组织市场化、社会化、实体化,培育和引进专业机构,组织重大户外体育精品赛事。支持创建国家级、省级户外体育训练基地。培育和引进运动器材、运动设备、运动服饰、运动食品、运动医疗康养等龙头企业,形成新的产业集群。

【专栏5】体育运动产业重大工程

(一)户外运动项目

水上运动:鼓励依托现有水体资源,引进一批户外水上运动项目并建成投用。

山地运动:2025年,建成3条山地户外运动精品路线,健身步道里程达到600公里以上,自行车骑行道里程达到500公里以上,每年举办6个山地户外运动精品赛事。

航空运动:探索建设大湾区飞行俱乐部,在上堡梯田、阳明山、五指峰等地布局直升机观光、航空摄影、滑翔伞飞行等户外运动项目。到2025年,建立航空飞行营地2个。

汽摩运动:支持引进国际汽摩运动赛事,推进汽车自驾运动营地建设。到2025年,建成5个汽车自驾运动营地。

(二)全民健身活动项目

推进大余县全民健身步道系列、大余县体育运动服务基地、上犹县全民健身中心、崇义县阳明心城体育公园、崇义县“重走长征路”健身步道等项目建设。到2025年,建成6个体育公园、5个全民健身中心。

(三)体育休闲综合体项目

建设提升一批运动休闲基地,推动新建青少年体教融合特色小镇。

第五节推动康养产业快速发展

推进全域康养产业发展策应高铁时代的到来,以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和周边城市群的高端市场为目标,鼓励高端康养产业发展,打造一批市场竞争力强、社会美誉度高、质量效益好的特色康养小镇和养老综合体。对接“保险—养老”模式,积极争取泰康人寿等养老独角兽企业在示范区布局康养产业。以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完备、供给多元、管理规范、快捷方便为目标,实现社区日间照料机构覆盖率达到100%,农村互助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85%。大力发展服务广大群众的普惠性养老,为老年人群体提供成本可负担、方便可及的养老服务。实施“康养”发展策略,延伸康养产业服务链,推进康养产业与富硒养生、温泉疗养、森林度假、老年保健、农业观光、生态旅游、体育休闲、禅宗理学等产业融合发展。

打造国家森林康养基地依托优质森林资源,积极发展多种森林康养旅游产品,支持建设一批疗养院、森林氧吧、避暑山庄等养生设施。挖掘和打造一批“赣南长寿之地”森林康养旅游地,培育中国长寿之乡(村)特色品牌。发挥黄金养生海拔(800—1200米)优势,建设一批高山养生项目。加大国家森林康养基地宣传力度。

建设温泉康养度假基地发挥丰富的地热资源优势,将温泉资源与养生、保健、体验、游乐等有机结合,开发建设和提升改造一批品牌温泉养生旅游度假区、温泉小镇,打造滨水温泉、芳香温泉、城市温泉等特色品牌,建设一批温泉康养度假基地。

打造中医康养产业集群。加强中医药特色康养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形成养生基地、疗养康复基地和中医门诊等中医药康养服务基地。推动中医药健康服务与示范区重点生态旅游资源有机结合,打造特色中医药健康旅游服务体验区。遵循四生[②]共融理念,发展“旅游中医药”,努力建设全国中医药康养示范基地。

完善康养产业链条加强技术引进、自主创新,培育形成养生食品、保健品、饮品等健康食品产业集群和保健器具、可穿戴产品等康复产品制造产业集群。加强健康技术、产品、服务融合创新,形成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合力,发挥大健康高新技术制造产业科技综合示范作用,完善“智能助残、智慧养老”智能设备制造产业链。推动康复辅助器具与养老产业深度融合,加强企业、职业学校合作,形成较为完善的产研合作体系。依托赣州国际陆港中欧、中亚班列等国际物流通道,加大智能康养产品对外出口。

【专栏6】康养产业重大工程

(一)医养结合项目

鼓励高端康养产业发展,推进一批医养、康复、教学结合项目建设。

(二)森林康养项目

加强国家森林康养基地建设,提升完善一批森林康养设施,打造一批“天然氧吧”森林康养景点。到2025年,建成3个国家森林康养示范基地。

(三)温泉康养项目

建设一批具有休闲、水疗、热敏灸、保健养生功能的温泉康养度假项目。到2025年,建成2个国家温泉康养示范基地。

(四)中医药康养项目

2025年,建成1个国家中医药康养示范基地。

第六节打造教培产业特色品牌

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创新推进示范区职业教育高质量特色发展,进一步优化职业教育体系。针对幸福产业发展需求,引导示范区职业院校优化专业设置,重点发展旅游、大健康、文化创意、体育、家政服务、育婴等幸福产业相关品牌专业,培养幸福产业高素质人才服务。

创新产教融合发展模式推行引企驻校、引校进企、校企一体等多样化合作模式,推动示范区职业院校骨干专业与企业建立稳定合作关系。广泛吸纳行业企业参与课程设置,将企业管理、企业文化、爱岗敬业等企业课程引入学校。支持优质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等与示范区职业院校组建跨区域职业教育集团,扩大优质职业教育资源,促进教育链和产业链有机融合。

打造研学旅游教育品牌鼓励探索“党校、学校、旅行社研学基地”发展模式,探索制定研学旅游课程、安全保障等标准体系,重点支持发展红色教育培训及理学、阳明、客家、油画、钨工业等文化研学产业。鼓励吸引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党员干部以及中小学生到示范区开展红色教育培训或革命传统教育活动,打造研学旅游教育“示范区品牌”。

【专栏7】教育培训产业重大工程

(一)职业学校建设

支持上犹县申报建设高职学院,推进大余县、上犹县、崇义县中等专业学校创建国家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到2025年,力争打造6个以上全省知名的中等职业教育品牌专业,1个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

(二)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2025年,建成6个以上教学、生产、经营、服务一体化的骨干实训基地。

(三)研学旅游发展项目

加快建设赣南树木园研学旅行基地、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纪念馆、梅岭三章纪念馆红色教育培训基地等项目。到 2025 年,至少建立 3 个国家级研学旅行示范基地,发展 5 家研学旅游教育培训机构。

第七节促进家政服务提质扩容

引导家政企业做大做强引导行业规范发展,树立行业标杆。支持家政服务企业丰富服务内容,增加服务供给,提升服务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加大对家政服务业品牌连锁企业培育,鼓励做强做大。开展家政服务企业星级评定工作。

鼓励家政服务模式创新健全服务体系,规范育幼托幼、病患陪护等服务。鼓励发展员工制家政企业,推进家政服务专业化、精准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倡导大型家政服务企业面向中小企业开放自有服务平台,鼓励大型服务平台开设家政服务版块,拓宽家政服务供给渠道。建设共享型家政从业人员服务平台,精准匹配、提高效率。

完善家政服务技能培训提高家政培训师资队伍技能水平,加强家政从业人员基础性培训,指导家政服务企业开展专业培训,举办岗位技能竞赛。组织实施好“巾帼家政服务”专项培训工程。将家政服务列入“春潮行动”实施重点。开展贫困劳动力家政培训,转变就业观念、提升从业能力,引导就近就业,实现稳定增收。

【专栏8】家政服务产业重大工程

(一)家政服务企业

引导员工制家政龙头企业全产业链发展,促进大学生、退伍军人、下岗工人等在家政领域创新创业。到2025年,培育3家经营规范、管理科学、服务优质、口碑良好的省级以上家政服务龙头企业和15家示范门店。

(二)家政服务培训

统筹推进各类家政职业技能培训,支持加快家政产教融合、人才培训等实训基地和家政服务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将示范区建设成为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知名的家政服务业培训基地。到2025年,建设5个家政人才培训基地,年培训人员达到5万人次。

(三)家政职业教育

2025年,开办3所家政服务类职业院校,并扩大高职单招和免试入学学生规模,开展家政、养老、育幼等社会服务领域“1+X”证书制度试点。

第八节创新举措开展先行先试

推动产业品牌融合。依托示范区现有资源,整合打造旅游、文创、赛事、工业、生态等IP[③],提升品牌流量和附加值,增强变现能力。推动示范区替代性、互补性、结构性的产业耦合、业态融合,加快形成新型产业链、价值链,促进示范区一体化、错位式发展,破解产品同质化困境。

推进平台创新发展以试点示范带动幸福产业发展提质增速,鼓励创建国家和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重点文化产业园区以及省级有机产品示范区,支持示范区县城和企业申报国家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社会足球场地设施建设专项行动、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领跑者行动、产教融合、托育等试点。依托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打造“幸福街区”“幸福家园”“幸福小镇”“未来生活体验区”等幸福产业发展综合平台。

打造夜间经济试点积极争创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建设,促进夜生活文化与其他文化融合。配备完善商业街区夜间设施,鼓励营业场所延长营业时间,引入多种业态,打造24小时体验模式。

区域协作飞地模式。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幸福产业区域协作,优化资源配置,打造飞地经济[]。提升市场化运作水平,完善发展成果分享机制,加快统一市场建设。促进要素自由有序流动,拉动高标准、大规模的投资项目落地,实现互利共赢跨越式发展。

生态补偿碳交易模式。结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设,进一步健全示范区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完善碳交易模式,积极推动清洁发展机制和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机制改革,研究支持林业碳汇项目获取碳减排补偿,为示范区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赢扩展新的空间和思路。

第九节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优质生活圈的延伸区。全面对接落实省政府《关于支持赣州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的若干政策措施》,充分发挥示范区生态环境优、区位交通好、产业基础实等独特优势。全面对接大湾区消费升级和文化、旅游、康养等高端市场需求,创新平台、培育品牌,努力将示范区打造成为与粤港澳大湾区合作的先行区。

精心谋划关联度高的幸福产业项目。抢抓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的历史机遇,精心谋划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关联度高、互补性强的旅游、康养、体育、文化等重大幸福产业项目。主动上门、加强对接,主动融入、迎接辐射,示范区联合赴联合组织到粤港澳大湾区开展招商、宣传活动,进一步推介赣州、推介大上崇,以求互利共赢、合作发展。统一在大湾区的相关媒体、互联网上投放广告,广泛宣传,提升市场美誉度。

第四章保障措施

第一节机制保障

探索建立三县轮值组织调度会议机制,协调解决示范区战略规划、重大决策部署等事宜。增设咨询顾问机构,聘请相关专家作为顾问委员,共同为示范区产业发展把脉。探索建立资源共享、要素渗透、业态耦合、市场叠加和规制创新机制,促进市场延伸重构,提高资源配置和产业链协同效率。

第二节资金保障

积极开展银企对接。建立市县两级政银企联系机制,每年组织一次市级层面银企对接活动。加大与政策性银行对接力度,争取开展示范区幸福产业融资专项服务。市级金融机构优先支持征信良好的幸福产业企业融资贷款需求,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景区特许经营权、收费权等权益类质押贷款

创新投融资服务。支持三县普惠金融改革创新先行先试和符合条件的幸福产业企业发行债券,鼓励市县政府性国有融资担保公司支持示范区幸福产业发展。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及信贷资金投向幸福产业。引导“财园信贷通”“小微信贷通”“创业信贷通”加大对幸福产业发展的信贷支持力度。畅通企业上市绿色通道,企业上市“映山红行动”优先向示范区幸福产业倾斜。

第三节人才保障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鼓励示范区学校与国内知名学校建立合作、帮扶、托管等办学机制,学习借鉴先进教学、技术、管理等经验,提升办学质量。鼓励在市级本科高校和职业院校向示范区定向培养旅游、健康、养老、文化、体育、家政等专业人才,推动本科高校、职业院校与示范区幸福产业企业开展产教融合,支持在示范区建设幸福产业技术人才实训基地。鼓励产、学、研、用有机结合,培养既懂专业、又善经营的幸福产业管理人才。

实施招才引智行动。面向全国建立示范区幸福产业专家库,每年召开1—2次专家征求意见会。示范区三县享受市本级人才相关政策并给予优先支持,将示范区幸福产业紧缺人才纳入市招才引智计划,落实住房、落户、子女就学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建立健全用人机制,引进一批产业创意人才和创业团队。

第四节土地保障

强化规划要素保障。将幸福产业用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允许幸福产业用地在业内企业间进行抵押或转让。开展示范区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等重要控制线等评估,争取上级调整和完善。

优先保障土地供应。示范区内土地利用计划优先安排幸福产业用地。对投资10亿元以上独立选址的幸福产业项目,优先列入省级以上重大项目,争取国家直接配置用地计划指标。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承包人利用非耕农用地、林权、集体土地承包权与开发商合作开发幸福产业项目。

第五节环境保障

规范市场秩序。加强法规建设和市场管理,保证竞争机制有效运行,营造良好产业发展环境。畅通投诉受理渠道,建立以县为单位的幸福产业投诉受理平台。建立联合执法机制,严厉打击行业违法违规行为。探索示范区设立诚信理赔专项资金,推广旅游消费侵权先行赔付机制。加强行业管理,提升从业人员素质,塑造示范区幸福产业良好形象。

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深入开展“降成本、优环境”专项行动,健全政企沟通长效机制,打造惠企政策“直通车”。建立幸福产业动态项目库及联席会议制度,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困难和问题。每年底向社会发布示范区幸福产业招商目录,并列入市级年度重点招商项目库。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营造重商、亲商、爱商、护商良好氛围。


附录

大上崇幸福产业示范区“十四五”重大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

建设性质

总投资
(亿元)

建设地点

责任单位

合计94个项目,其中幸福产业重大项目66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28

1155.428

 

 

幸福产业重大项目(66个)

 

 

294.1076

 

 

(一)

旅游(17个)

 

 

96.48

1

大余丫山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工程

占地面积22500亩,提升改造住宿接待区、餐饮购物区、交通基础设施、养老设施、体育设施等设施项目。

改扩建

10

大余县黄龙镇

大余县章源生态旅游有限公司

2

大余县梅关景区创国家4A级景区

规划面积4320亩,提升改造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旅游厕所、游步道等相关配套设施。

改扩建

4

大余县南安镇

大余县旅投公司

3

大余县烫皮产业园(烫皮小镇)

占地面积90亩,建筑面积9154.3平方米,建设方圆百里、向日葵园、绿叶园。

新建

1.15

大余县黄龙镇

大余县旅投公司

4

大余县花艺小镇

占地面积110亩,建设交通道路60000平方米、旅游观光廊道(木塑栈道)7500平方米,改造民宿100栋。

新建

1.5

大余县青龙镇

大余县青龙镇政府

5

大余县东进工业旅游项目

占地面积30亩,建筑面积19980平方米,建设文创工厂及生产车间,特色商品展厅、销售区、餐厅及配套附属设施。

新建

1.5

大余县南安镇

大余县农业农村局

6

大余县“一江两岸”公园

建设长度6.34公里,新建沿江两岸防洪堤、绿化景观带、人行道、亲水平台、公厕等设施。

新建

7.1

大余县南安镇

大余县城投公司

7

上犹县天沐·阳明温泉度假村

占地面积400亩,建筑面积36000平方米,主要建设婚庆广场、婚纱摄影、主题特色餐饮、民俗展览馆、康体运动、户外拓展与农事体验、康养综合体等内容。

新建

20

上犹县东山镇

上犹县文广新旅局

8

中国·上犹阳明国际赛车谷

占地面积400亩,建筑面积387612平方米。建设集赛车赛事、运动体验、教育培训、休闲娱乐、主题酒店、主题民宿和赛事接待于一体的文旅综合体。

新建

25

上犹县陡水镇

上犹县犹江实业有限公司

9

上犹县南湖精品民宿度假酒店

占地面积15亩,总建筑面积15038.7平方米。按五星级标准打造集住宿、会议接待、 特色餐饮、休闲度假为一体的高端精品度假酒店。

新建

4

上犹县东山镇

上犹县现代服务业攻坚办

10

上犹县五指峰诗莉莉高端精品民宿

项目占地60亩,按照旅游生态民宿的行业新方向,倾向个性化住宿和消费体验,致力于为千禧一代打造“深度情感化体验”的精品度假民宿。

新建

6

上犹县五指峰乡

上犹县现代服务业攻坚办

11

上犹县燕子岩旅游开发项目

占地面积150亩,总建筑面积20000平方米,建设燕子岩地质科普园、自驾车房车露营营地(户外徒步、露营、攀岩)、暖塘温泉度假村、养生疗养公寓、度假酒店等。

新建

2

上犹县平富乡

上犹县犹江实业有限公司

12

上犹县双溪草山旅游开发项目

占地面积30亩,总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建设山地观光、高山野奢酒店、露营基地、童趣谷、户外运动基地等。

新建

2

上犹县双溪乡

上犹县文广新旅局

13

崇义县上堡梯田景区配套基础设施

占地面积501亩,建筑面积15031平方米,建设上堡梯田景区农耕民俗文化艺术体验区、绿色产品加工区及仓储区、生态停车场、道路等。

新建

1.48

崇义县上堡乡

崇义县旅游公司

14

崇义县阳明山景区基础设施综合改造提升项目

占地面积180亩,建筑面积13695平方米,新建竹文化体验中心、茶文化体验中心、非遗展示馆,提升改造阳明山顶小卖部及周边停车场、旅游厕所、阳岭之巅观景平台以及游步道3.3公里等。

改扩建

1.25

崇义县横水镇

崇义县旅游公司

15

崇义县冷杉良田花海影视基地

占地面积300亩,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建设商业用房、办公用房、公寓、休闲娱乐广场、卫生间等。

新建

2

崇义县龙勾乡

崇义县龙勾乡政府、崇义冷杉良田农业有限公司

16

崇义县过埠镇生态旅游特色街区

占地面积78亩,建筑面积51835平方米,新建生态旅游特色民俗文化街区、旅游集散中心、旅游酒店、加油站、生态停车场、老街区环境整治等。

新建

5

崇义县过埠镇

崇义县过埠镇政府

17

崇义县君子谷景区提升工程

占地面积5500余亩,建筑面积199980平方米,建设生态保护与生物多样性展示区、生态保护与生态科研展示区以及景区观光游步道、游客中心、森林博物馆、民宿、机器人餐厅等配套设施。

新建

2.5

崇义县麟潭乡

崇义县麟潭乡政府、崇义县文广新旅局

(二)

文化(14个)

 

 

50.7316

1

大余县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纪念馆陈列布展建设项目

占地面积210.7亩,建筑面积6159.45平方米,建设纪念馆布展区域、多功能厅、报告厅展厅、文物(藏品)征集与仿制等相关配套设施。

新建

0.7216

大余县黄龙镇

大余县城投公司

2

大余县南安历史文化园

占地面积1000亩,建设南安府区、道源广场区、嘉佑广场商贸区、北岸休闲区、水上景观区、南岸民宿区、牡丹亭文化区等区域。

新建

21

大余县南安镇

大余县旅投公司

3

大余县西华山钨矿矿山公园

占地面积700亩,建筑面积5.8万平方米,建设游客服务中心、展览馆、矿山遗迹区、生态停车场、旅游厕所、旅游公路、游步道、及相关配套设施。

新建

4.1

大余县浮江乡

大余县城投公司

4

国家级长征步道
大余段项目

建设长征步道长度约7公里(兰溪渡口-洋口渡口-元龙渡口)、健身骑行步道、红色雕塑、旅游厕所等相关设施。

新建

0.5

大余县池江镇、青龙镇

大余县文广新旅局

5

大余县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池江整编遗址遗迹项目

占地面积2890平方米,建筑面积2350平方米,陈毅旧居提升风貌改善5处,建设参观步道、旅游厕所、生态停车场、交通道路、绿化亮化设施等。

新建

0.5

大余县池江镇
、青龙镇

大余县旅投公司

6

上犹县 “三馆”新建项目

占地面积20亩,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主要包括图书馆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博物馆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文化馆建筑面积面积2500平方米。

新建

2.9

上犹县东山镇

上犹县文广新旅局

7

上犹县生态茶旅文化示范基地

占地面积900亩,建筑面积379743.7平方米。围绕“生态发展、文化科普、休闲娱乐”等功能建设高山富硒茶示范基地,并建设县城及中稍天沐温泉小镇的茶叶交易市场及文化广场项目,打造上犹县生态茶旅文化品牌,建设高山富硒茶示范基地。

新建

4

上犹县油石乡等

上犹县犹江实业有限公司

8

上犹县九厅十八井文化旅游基础设施项目

占地面积50亩,总建筑面积为3000㎡,项目包括九厅十八井文物主体保护修缮和陈列展览、周边环境改造、基地建设与服务配套设施建设。

新建

1.12

上犹县营前镇

上犹县文广新旅局

9

上犹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

占地面积30亩,建筑面积18000平方米,主要建设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非遗传习所、传统民俗综合展览馆及配套停车场、库房等。

新建

0.6

上犹县陡水镇

上犹县文广新旅局

10

崇义县左溪阳明军事文化体验园

占地面积9300亩,建设阳明苑(王阳明军事博物馆)、盤王寨、河道漂流、旅游服务中心、烽火台、阳明客栈、林下拓展、游乐场、阳明山居及配套设施等区域。

新建

10

崇义县上堡乡、横水镇

崇义县横水镇政府,崇义县文广新旅局

11

崇义县上堡整训纪念园

占地面积54亩,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建设文化保护展览馆、游客管理服务中心、旅游驿站、旅游厕所、生态停车场、旅游公路、游步道以及配套建设水电、垃圾收集中转设施、防灾减灾、安防等附属设施等。

改扩建

1.6

崇义县上堡乡

崇义县旅游公司、崇义县文广新旅局

12

崇义县长征文化中心公园项目

占地面积40亩,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建设崇义县新溪毛泽东旧居纪念园、长征纪念广场、游客中心、修复长征步道25公里,智慧步道及标识系统,旅游厕所6座。

新建

1.2

崇义县横水镇

崇义县文广新旅局、崇义县史志办

13

崇义县出征源红色文旅康养小镇项目

占地面积101亩,建筑面积约6000平方米,建设实弹射击俱乐部、红色研学广场、红色大本营、住宅用地、红色文化一条街、红色研学阵地、基地大门及接待室。

新建

1

崇义县过埠镇

崇义县过埠镇政府,广东省出征源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14

崇义县阳明心城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占地面积100亩,建筑面积约54100平方米,建设工人文化宫、阳明私塾、阳明殿、生态停车场、广场、道路、综合管线等。

新建

1.49

崇义县横水镇

崇义县旅游公司

(三)

康养(13个)

 

 

124.046

1

大余县明悦森林康养项目

占地面积2000亩,建筑面积约2万平方米,建设床位500张。

新建

10

大余县南安镇

大余县卫健委

2

大余县新城镇康养项目

占地面积11.5亩,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建设床位200张。

新建

0.76

大余县新城镇

大余县卫健委、新城镇卫生院

3

大余县吉村镇康养项目

占地面积13亩,建筑面积2800平方米,建设床位180张。

新建

0.086

大余县吉村镇

大余县卫健委、吉村镇中心卫生院

4

大余县五福居养老康复中心项目

占地面积45亩,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建设床位200张。

新建

0.5

大余县南安镇

大余县民政局

5

上犹四季春森林银龄健康养生养老中心

占地面积200亩,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建设床位1000张。

新建

6

上犹县东山镇

上犹县民政局

6

上犹县老年养护院新建项目

占地面积17.36亩,总建筑面积8900平方米,建设床位200张。

新建

1

上犹县油石乡

上犹县民政局

7

上犹南湖国际康养度假区

占地面积1037亩,建筑面积96.36万平方米,建设床位200张。

新建

50

上犹县东山镇

上犹县现代服务业攻坚办

8

上犹县公办养老院改造提升建设项目

占地面积159亩,总建筑面积49627平方米,建设床位1506张。提升改造综合福利院、社溪、营前、水岩、平富、紫阳等6所敬老院,新建上犹县老年养老院、五指峰敬老院、县城区居家养老综合服务中心。

新建、改扩建

1.2

上犹县有关乡(镇)

上犹县民政局

9

上犹县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项目

总占地面积25亩,总建筑面积27900平方米,建设床位600张。新建、改建93个城市和农村社区居家养老项目。

新建、改扩建

1

上犹县各乡(镇)

上犹县民政局

10

崇义阳明正颐康养中心建设项目

占地面积110亩,建筑面积3.87万平方米,建设床位1000张。

改建

1

崇义县过埠镇

崇义县民政局、崇义阳明正颐康养中心

11

崇义县森林康养基地建设项目

占地面积20000亩,建筑面积约34000平方米,建设床位1200张。

新建

2

崇义县横水镇

崇义县林业局

12

崇义县阳明幸福小镇田园综合体项目

占地面积12000亩,建设床位1000张。

新建

50

崇义县铅厂镇

崇义县自然资源局、崇义县文广新旅局,崇义县铅厂镇政府

13

崇义县左溪阳明医养结合服务中心项目

占地面积28.04亩,总建筑面积8112.5平方米,建设床位160张。

新建

0.5

崇义县横水镇

崇义县民政局、赣州健诚医疗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

体育(14个)

 

 

13

1

大余县体育公园

占地面积130亩,建设室外健身步道、登山步道、露营基地、轮滑场地、室外篮球场、足球场、配套管理用房、公共厕所等相关设施。

新建

1.5

大余县体育公园

大余县住建局、大余县教育体育事业发展中心

2

大余县体育中心

占地面积50亩,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建设3000座体育馆1座、5008泳道游泳馆1座、标准11人制足球场1个、400米标准田径运动场跑道1处、3600座看台1座及相关配套等设施。

新建

3

大余县黄龙镇

大余县教科体局

3

大余县社会足球场地设施建设项目

占地面积25.5亩,建设11人制、5人制人工草皮足球场共5个。

新建

0.5

大余县各乡(镇)

大余县教育体育事业发展中心,相关乡(镇)政府

4

大余县健身步道项目

建设健身步道20公里。

新建

1

大余县相关乡(镇)

大余县教育体育事业发展中心,相关乡(镇)政府

5

大余县镇村全民体育健身工程

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建设室外篮球场、羽毛球场、5人制足球场、室外健身路径等体育、运动休闲设施。

新建

0.5

大余县相关乡(镇)

大余县教育体育事业发展中心,相关乡(镇)政府

6

上犹县体育公园

占地面积100亩,建筑面积25000平方米,主要建设室外健身步道、登山步道、露营基地、室外篮球场、足球场、健身路径及配套管理用房、公共厕所、绿化、亮化等设施。

新建

1.2

上犹县体育公园

上犹县教科体局

7

上犹县全民健身步道项目

建设健身步道350公里。

新建

1.05

上犹县东山镇、油石乡等

上犹县教科体局

8

上犹县全民健身中心

占地面积10亩,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建设篮球场、羽毛球场等综合体育馆以及附属配套设施。

新建

0.5

上犹县东山镇

上犹县教科体局

9

上犹县社会足球场地设施建设项目

占地面积30亩,新建五人制足球场3个,11人制足球场2个。

新建

0.5

上犹县黄埠镇、东山镇、寺下镇、营前镇

上犹县教科体局

10

上犹县南湖水上运动基地项目

占地面积60亩,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建设路亚垂钓码头、垂钓平台、垂钓基地酒店及停车场、露营场地等。

新建

2

上犹县东山镇

上犹县教科体局

11

崇义县阳明心城社会体育公园建设项目

占地面积150亩,建设3人制足球场、3人制篮球场、5人制足球场、7人制足球场、标准篮球场、多功能运动场地、极限运动设施健身步道等基础设施。

新建

0.3

崇义县横水镇

崇义县教科体局

12

崇义县国家长征文化公园-健身步道工程

新建横水、长龙、过埠、关田、思顺、上堡等6各乡镇重走长征路健身步道,包括路面整修、服务站、步道指示标牌、智能服务、应急保障等配套系统施工等。

改扩建

0.1

崇义县各乡(镇)

崇义县文广新旅局

13

崇义县高水平运动训练和康复基地建设项目

占地面积1000亩,建筑面积约6000平方米,建设高规格运动员公寓、多功能训练馆和体能恢复馆、运动医学检测康复中心、自行车道、登山游步道等配套设施。

新建

0.45

崇义县横水镇

崇义县教科体局

14

崇义县茶滩水上运动基地建设项目

占地面积19亩,建筑面积约3000平方米,建设集运动员训练、身体训练房、运动员公寓等生活训练设施于一体综合性水上运动基地,打造国家级水上运动户外基地。

新建

0.4

崇义县横水镇

崇义县教科体局

(五)

教育(8个)

 

 

9.85

1

大余县旅游职业学院

占地面积225亩,总筑面积44000平方米,建设综合楼、停车场、绿化、道路基础设施,以及购置教学、实训设备等。

新建

2.05

大余县南安镇

大余县教科体局

2

大余县委党校新校区建设项目

占地面积28.57亩,建筑面积13997.93平方米,建设教学楼,学员宿舍,食堂,室外球场、连廊、停车场、旗台、党建文化、绿化亮化等设施。

新建

0.8

大余县黄龙镇

大余县城投公司

3

大余县红色文化教育基地

建筑面积14000平方米,建设园林绿化景观、围墙大门、道路基础设施等配套工程。

新建

0.6

大余县黄龙镇

大余县城投公司

4

上犹县上犹中等专业学校扩建工程

占地面积45亩,建筑面积48094平方米。新建综合楼、图书馆、学生公寓、教师公寓、社会培训大楼、体育馆及校园市政配套工程。

新建

1.65

上犹县黄埠镇

上犹县教科体局

5

上犹县上寨红三军团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占地面积80亩,总建筑面积为10000平方米,包括基础设施建设(修缮、陈列布展、路面硬化、排水沟及道路绿化、停车场建设),周边环境改造(路标、基地标识性造型建设、地面硬化及周边绿化、活动区草坪建设),教育基地建设与服务配套设施建设(游客服务中心建设、设立公共厕所等)。

新建

2

上犹县平富乡

上犹县文广新旅局

6

上犹县清湖红色教育基地红色文化研学项目

占地面积8亩,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主要建设学习教育培训场所、户外拓展、红色文化氛围营造、停车场、清湖红色教育基地至岽子上会议旧址“初心路”及配套设施建设。

新建

0.5

上犹县东山镇

上犹县文广新旅局

7

崇义县技工学校

占地面积100亩,总建筑面积约50000平方米,新建综 合楼、教学楼、宿舍楼、体育场、校门、值班室、围墙等工程 以及教学生活配套设施。

新建

1.2

崇义县过埠镇

崇义县人社局

8

崇义中专公共实训基地、体艺大楼建设项目

占地面积80亩,建筑面积约2万平方米,建设公共实训基地、体艺大楼、跨河景观大桥、添置实训设备、校园信息化、图书、体育卫生等相关教学设施设备。

新建

1.05

崇义县横水镇

崇义县教科体局

重大基础设施项目(28个)

 

 

861.3204

(一)

铁路(3个)

 

 

434

1

赣韶铁路扩能工程(赣州段)

线路全长约211公里,赣州境内约74公里,建设标准拟为客运专线、双线、电气化,设计时速350公里/小时。

新建

130

章贡区、南康区、大余县

市铁路建设发展中心、市发改委,沿线各县(区)政府

2

赣州市域铁路及旅游轨道交通(R3线、R3支线)

赣州市市域铁路新规划线路总长398公里,其中远期规划R3线赣州西站至大余火车站122公里,R3支线上犹站至陡水镇20.7公里。

新建

150

赣州经开区、南康区、大余县、上犹县

市铁路建设发展中心、市发改委,沿线各县(区)政府

3

赣郴永兴铁路(赣州段)

线路全长约1239.2公里,赣州段里程约115.69公里,拟争取按客货共线、双线、200公里/小时及以上的技术标准建设。

新建

154

赣州经开区、南康区、上犹县、崇义县

市铁路建设发展中心、市发改委,沿线各县(区)政府

(二)

高速(2个)

 

 

360

1

遂川至大余高速公路

路线全长124.4公里,赣州市境内约100公里,按双向四车道时速100公里/小时高速公路标准设计。

新建

180

上犹县、崇义县、大余县

市交通运输局,上犹县、崇义县、大余县政府

2

井冈山至大余高速南延至全南

路线全长约120公里,江西境内约55公里。项目建成后作为江西省西部连接湖北、广东两省高速公路网的重要连接线,能有力缓解江西省西部地区交通瓶颈问题。

新建

180

大余县

市交通运输局,大余县、全南县政府

(三)

国省道(11个)

 

 

47.2004

1

S316大余新城至白枧坳段公路改建工程

二级公路21.82公里。

改扩建

2.85

大余县

大余县交通运输局

2

赣南大道延伸至大余旅游专线(G323大余新城分水坳至青龙平岗段改线)

一级公路28.36公里。

改扩建

13.67

大余县

大余县政府,市公路发展中心

3

G323大余大合口至新华公路改建工程

一级公路20.3公里。

改扩建

7.6

大余县

大余县政府,市公路发展中心

4

S316大余铜锣湾至池江公路 (二期)

二级公路3.7公里。

改扩建

0.8

大余县

大余县政府,市公路发展中心

5

G357上犹罗边至黄埠公路改建工程(城西大道)

一级公路5.4公里。

改扩建

3.5571

上犹县

上犹县政府,市公路发展中心

6

G220上犹双溪至平富段公路公路改建工程

二级公路31.4公里。

改扩建

3.5359

上犹县

上犹县政府,市公路发展中心

7

S221上犹沈坊至滨江公路改建工程

二级公路8.2公里。

改扩建

1.9803

上犹县

上犹县政府,市公路发展中心

8

S221上犹丫叉岭至古陂公路改建工程

二级公路7.9公里。

改扩建

0.9883

上犹县

上犹县政府,市公路发展中心

9

S547上犹梅水至窑下公路改建工程

二级公路8.8公里。

改扩建

1.68

上犹县

上犹县政府,市公路发展中心

10

G220崇义西门至生龙口段公路改建工程(大上崇生态旅游公路)

二级公路29.4公里。

改扩建

6.3978

崇义县

崇义县政府,市公路发展中心

11

S316崇义扬眉至县城公路改建工程(大上崇生态旅游公路)

二级公路26.5公里。

改扩建

4.141

崇义县

崇义县政府,市公路发展中心

(四)

机场(2个)

 

 

7.1

1

大余新城军民合用机场

建设飞行区场道、综合楼、航管、通信等工程。

新建

2.1

大余县

大余县政府,市发改委

2

崇义通用机场

拟建A类或B类通用机场,项目用地约800-1500亩,跑道长800-1200米,能起降小型活塞飞机、涡浆飞机和直升机,用于农林生产、观光旅游、应急救援、交通、科考、备降等通用作业。

新建

5

崇义县

崇义县政府,市发改委

(五)

能源(10个)

 

 

13.02

1

大余县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建设充电桩1100根。

新建

3.3

大余县各乡(镇)

大余县供电公司等

2

大余县天然气综合利用项目(二期)

新建中压管网10公里,新安装备类用户1000户,新建新城镇综合场站。

新建

2.55

大余县新城镇

大余中油燃气有限责任公司

3

上犹县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建设充电桩400根。

新建

0.5

上犹县各乡(镇)

上犹县犹江实业有限公司

4

上犹县黄埠镇220千伏输变电扩建工程

扩建#2主变1台,容量180MVA及配套线路建设。

新建

0.65

上犹县黄埠镇

上犹县供电公司、赣州市供电公司

5

上犹县中稍110千伏变电站扩建工程

扩建主变1台,容量50MVA及配套线路建设。

新建

0.5

上犹县东山镇

上犹县供电供电公司、赣州市供电公司

6

上犹县乡镇管道燃气工程

LNG气化站1座,LNG瓶组站11座,中压管网44.8km,其中LNG气化站的设计规模为1×104Nm3h,总设计250m3LNG储罐。

新建

0.5

上犹县各乡(镇)

上犹中燃城镇燃气有限公司

7

上犹县屋顶光伏项目

建设屋顶光伏容量15兆瓦,光伏组件及配套设施。

新建

0.6

上犹县各乡(镇)

上犹县晶步光伏电力有限公司、江西匆明电力有限公司、赣州富宇隆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

8

崇义县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工程

建设充电桩500根。

新建

0.1

崇义县各乡(镇)

崇义县富畅交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

9

崇义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

占地面积约100.16亩,新建1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

新建

3.6

崇义县横水镇

崇义县城管局

10

崇义县上营110千伏输变电项目

上营110千伏输变电工程新建主变2台(2*50MVA)、110kV出线2回、35kV出线6回、无功补偿2套(2*(3.6+4.8Mvar))、10kV出线20回。

新建

0.72

崇义县横水镇

崇义县供电公司



[]“一廊三园五带”:大上崇幸福产业长廊,旅游文化园、旅游体育园、旅游康养园,阳明文化带、客家文化带、岭南文化带、红色文化带、奇石文化带。

[]四生: 生产、生态、生活、生命。

[]IP:知识产权或独特识别物(Intellectual Property)。

[]飞地经济:两个互相独立、经济发展存落差的行政地区打破原有行政区划限制,通过跨空间的行政管理和经济开发,实现两地资源互补、经济协调发展的一种区域经济合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