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无障碍 无障碍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市政府各部门信息公开>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旅游局>执行和结果>工作报告

赣州市文化局2008年工作要点

访问量:

赣州市文化局2008年工作要点

 

   2008年全市文化工作总的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和“十一五”发展规划的要求,努力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增强文化工作的自主创新能力,着力在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完善文化设施、发展基层文化、打造精品文化、保护文化遗产和创新体制机制等方面下功夫,进一步健全公共文化服务和文化市场体系,提高我市文化软实力,让全市人民共享文化发展的新成果,推动全市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为纵深推进“对接长珠闽,建设新赣州”战略实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根据这一思路,2008年文化工作的重点是围绕一条主线,建设两个体系,实施六项工程。

(一)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为主线,在全市文化系统掀起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理论建设的高潮。

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七大精神上来,是2008年文化工作的头等大事和首要任务。要通过开展中心组学习,举办研讨会、座谈会、学习班、报告会等形式,深入开展学习,广泛进行宣传,全面贯彻落实,在全市文化系统兴起学习十七大、宣传十七大、贯彻十七大的热潮。用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推动工作、促进发展,引导全市文化系统广大干部职工思发展、议发展、谋发展,推动全市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

(二)以建设和谐文化为立足点,加强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一是建设好三级文化网络,实施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坚持以政府为指导,围绕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乡镇为依托,以村为重点,以农户为对象,壮大农村文化阵地,重点建设县、乡、村三级文化设施网络,发展县、乡、村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县级重点是完善“三馆一团”(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专业剧团)设施;乡镇重点是建设乡镇综合文化站,结合乡镇机构改革,组建集图书阅读、广播影视、宣传教育、文艺演出、科技推广、科普培训、体育和青少年校外活动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站,配备专职人员管理;村一级重点是建设文化活动院(室),村文化活动室“一室多用”,由一名村干部具体负责,对边远山区开展流动服务。

二是抓好市直文化系统的文化设施建设。主要做好三个重点文化设施建设项目,即:建设好市博物馆新馆,2008年完成土建任务,进入全面施工阶段;做好文化艺术中心的前期筹备工作,完成项目建议书、可行性报告的起草、用地选址、立项等,争取列入全市重点工程项目;配合做好占地36亩的赣州休闲娱乐城的建设。同时,发展和建设县(市)博物馆,县(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市文化艺术活动中心,宁都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纪念馆等一大批文化基础设施,

三是认真抓好乡镇综合文化站示范点的规划和建设。2008年全市乡镇综合文化站示范点必须根据国家要求编制建设规划,同时,建设规模不低于300㎡,原则上不得建在乡(镇)政府办公场所内;每个乡镇有一个影剧院或室外演出场所;全市80%的行政村有文化活动室,并能正常开展活动;每个自然村至少建有1户符合标准的农村文化中心户。

四是完善农村文化队伍建设,加强农村文化业务培训。继续实施农村文化培训工程,采取有效措施,稳定和发展专(兼)职结合的农村文化队伍,逐步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积极培养农民文化骨干,充分发挥民间艺人、文化能人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传承发展民族民间文化方面的作用,巩固农村文化建设的群众基础。充分利用各种教育培训资源,完善市、县、乡、村、组五级文化培训网络,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基层文化馆(站)进行农村文化工作业务指导,开展形式多样的新农村文化培训,进一步提高新农村新农民文化素质。

五是实施特色文化品牌战略,把创建、挖掘、保护、利用文化资源结合起来,弘扬赣南文化,打造赣南“三块”特色品牌(客家、红土、绿色),推动民俗旅游,积极开展特色文化新村创评活动,培育一批文化名镇。

六是要抓好“农家书屋”建设工程和文化资源信息共享工程。通过深入开展工程建设,逐步形成和建立结构合理、发展均衡、网络健全、服务优质、覆盖面广,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七是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以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结合宣传党的十七大开展流动舞台送戏下乡活动,继续办好“欢乐赣州”广场文化活动,组织开展名家书画精品展、全市青少年曲艺故事大赛等活动,为全市人民营造欢乐和谐的文化环境,形成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的生动局面。

八是继续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活动,充分展示近年来新农村经济、文化建设取得的丰硕成果,活跃群众文化生活,繁荣新农村文化事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以建立和谐文化秩序为出发点,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进一步繁荣文化市场。

1、开展“文化市场集中执法季”活动,重点抓好休闲娱乐场所专项整治工作,努力营造良好的文化经营环境。

2、继续开展文化市场诚信工程建设,通过培训、学习、评比、考察等形式,努力提高文化市场经营业主的自律意识和守法经营的自觉意识。

3、开展平安文化市场建设活动,创建文明、诚信、平安经营单位,促进文化市场健康发展。

4、配合开发商搞好赣州娱乐休闲城的场地招商和经营项目审批工作,年内努力使一批经营项目营业。

5、加大对县(市、区)文化市场依法行政的监督指导工作,对文化市场稽查人员进行一次法律法规和执法文书的培训。

6、各县(市、区)在开展文化市场管理工作中,要创新一种工作思路,提出一项管理措施,总结一条管理经验。

(四)实施文艺精品工程,掀起文艺创作新高潮。

进一步强化精品意识,推进艺术创新,实施精品战略,着力推出一批展示时代风貌、彰显赣州客家特色、具备国家水平的精品力作,打响精神产品赣州造的品牌。

一是重点打造好一台精品。打造以“新农村建设”为主题的现代大型采茶戏,力争进入国家级的戏剧节或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争取入选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并将此剧目推向区域外演出,向外宣传推广赣南采茶戏。

二是积极组织协调各方面的专家和人才,深入研究和发掘赣南特色文化,力争推出在全国有影响的艺术作品和综合性的文艺节目。

三是组织专业人才深入生活采风,创作出大戏2—3部,小戏、小品35个以上,并创作一批其他形式的节目。

四是组织全市专业剧团举办“迎奥运,采茶戏青年演员大赛”,同时,组织创作一批高质量的剧节目,为参加2009年江西省第四届“玉茗花”戏剧节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是组织好“庆元旦、迎新春”系列文艺演出活动,重点办好“赣州市新年交响音乐会”、“创新创业,共建和谐”优秀节目展演等。

六是开展采茶戏推广普及工作。主要采用以优美动听的采茶戏音乐配上我市新农村建设韵文等,能展现我市新风貌新气象的积极向上的主题内容制作成节目作品,专门提供给校园欣赏和使用,让更多人从学生时代起就对我市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赣南采茶戏了解、熟悉并喜爱,助推采茶戏的普及提高。同时,继续抓好采茶小戏院的日常演出,扩大采茶戏的演出宣传,丰富演出节目,活跃和繁荣市民文娱生活。

七是继续挖掘、整理赣南采茶戏优秀传统剧(节)目,并创作一批现代体裁的优秀作品剧目。制定繁荣、振兴地方传统戏的方案,争取以市政府名义下发,创作打磨一批三贴近剧节目,为精品剧节目打好基础,如《哎呀叻,这块红土地》剧目的打磨,同时,调研论证一批文化设施和文化产业项目。

(五)实施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弘扬赣南优秀传统文化。

一是继续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

1、继续做好申报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工作,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认定、保存和传播。

2、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总结工作。撰写并提交本地普查工作总结报告,总结普查成果,将普查中所采集的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本、图像资料,编纂成《赣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集锦》。

3、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料归档工作。将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资料全部整理进档案保管,普查中的典型材料进入档案室。

4、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深度和保护力度。重点做好2008年“文化遗产日”的整体宣传活动,申请专项资金,筹措社会资金,加大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投入。

5、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研讨学习。召开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研讨会,同时加强对专业人员的培训,以促进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全面稳步发展。

二是做好文物保护与利用工作。重点是:开展我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发挥文物普查队伍的作用,启动全市文物普查工作,根据《赣州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实施方案》,完成章贡区文物普查试点工作,组织并督促指导全市各县(市)按计划和要求开展文物普查工作;组织业务骨干并聘请退休和外单位业务人员,开始编写《赣南客家的历史与传统文化》、《赣南人民革命史》、《赣南城市发展史》、《赣南将星》、《赣南客家建筑》等新博物馆陈列展览的陈列大纲,并开展文物及展品的征集、制作工作;加强馆藏文物的保护和管理工作,实现馆藏文物安全年;做好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和管理工作,完成章贡区范围内文物保护单位标志的树立工作;组织做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南关西围屋捆绑申报世界文物遗产预备名单的工作;完成虎岗儿童新村蒋经国先生旧居的修缮工作;着手开展宋城历史文化旅游区创4A级景区的前期工作;做好文物行政工作,加强对文物执法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

同时,配合有关部门开展福寿沟作为参观景点揭露展示的工作;姚衙前历史街区的规划及保护工作;水南新区人工水系历史文化资料的收集工作;赣州大桥至黄金大桥防洪堤文化景观的建设工作;绕城高速公路沿线的文物调查工作。

三是继续实施好市图书馆珍贵历史文献保护工程。

(六)以完善政策加强指导为抓手,实施文化产业发展工程。

一是大力培育文化产业,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步伐,努力提高政府服务水平,不断完善文化产业政策,为各种所有制的文化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平等竞争机会。积极支持各种资金进入文化领域,鼓励和扶持非公有资本进入娱乐业、演出业等文化产业领域,推进文化产业项目的开发和建设。

二是推进群众文化活动产业化,创新工作模式,打造文化活动交易平台,将群众文化活动以市场招标形式进行操作,让市场化运作有个好的起点,达到社会活动社会办,群众文化群众办的目的。

三是积极培育市场主体,扶持有优势、有潜力、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文化创新能力的重点文化企业和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启动市文化产业园的建设工作;发展和建设好赣州休闲娱乐城;积极发展根石艺,打造根石艺交易平台,每年举办1-2次根石艺交易会,争取在三年内形成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根石艺交易市场。

四是学习各地先进经验,努力培育一批民间艺术团队,将我市民间艺术品进行市场化运作,推动艺术品市场经济的发展。

五是努力发挥赣南文化优势,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进一步打开山门,让赣州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走向公众,面向社会,进入市场。重点扶持和积极推进赣南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搭建地方小戏展演平台,多引进外地专业剧团来参演;争取举办地方戏音像制品交易会,与地方小戏展演形成互动,扩大地方戏光碟销售规模;协助有关县(市、区)加大根雕、奇石、灯笼、客家门匾、客家竹编、瑞狮、赣南围屋习俗、藤器手工等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力度,继续打造一批特色文化新村,同时,整合社会各类文化企业,形成优势文化产业集群。

六是加速发展培训业,形成以文艺学校为龙头,以群艺馆、画院及各级文化馆、剧团等文化单位为骨干,由城市和县城,向乡镇、社区和学校延伸的文化艺术培训规模基地,构建全市城乡文化艺术培训平台。继续开办“蒲公英少儿艺术培训中心”,在原有的舞蹈班、声乐班、器乐班、美术书法班的基础上扩大招生,并开办新的培训项目,加强与社会各界联系,联合开办培训业务,全年培训学员不少于600人次。

七是积极推进动漫产业的发展。研究制定出“关于动漫产业发展的意见和政策”,招商引进几家动漫企业落户赣州,制作一批我市特色的动漫作品,推动动漫产业发展。以《茶童戏主》、《围屋女人》、《山歌情》、《长长的红背带》等我市特色的艺术作品的品牌为资源,采取合资或者招商等方式制作一批“红色”、“茶色”、“古色”电视动画产品、动漫图书或者报刊产品。

(七)继续实施文化体制改革工程,增强文化发展活力。

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和省厅《关于进一步深化文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精神以及市委市政府有关文化体制改革的部署,按照“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循序渐进、逐步实施”的原则和要求,从我市文化工作实际出发,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我市文化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公益性事业单位内部机制的改革,探索公益性文化单位进行市场服务的新路子;按照已出台的文化体制改革政策,加强艺术院团的建设;积极促进国有文化企业实现现代公司化的管理体制,重塑文化市场主体;改革国有文化资产管理办法,整合文化资源,充分发挥现有文化资源的效益;认真总结文化体制改革经验,及时研究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人员安置、社会保障、资产处置等问题,解决好历史遗留问题;加强对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和检查督促,促进艺术表演团体进一步健全艺术生产营销、融资和分配激励机制,面向市场;认真研究赣南文艺学校的发展问题,积极配合市政府对市本级的中专学校统一进行结构调整和规划建设的工作。

(八)实施文化人才培养工程,增强文化创新能力。

以构建文化创新体系为目标,加强建设高素质的文化队伍。调整、充实文化系统后备干部人才库,优化文化单位人才结构,要通过“名师高徒”活动培养一批文化骨干人才,抓紧培养编剧后备力量,组织参与实施“5511”工程,把后备人才送往国家、省级培训基地深造;继续组织赣南文艺学校招收采茶戏定向生的工作,筹划增加招收编剧、作曲等专业定向生;制定科学的培训计划,加强对专业技术人才、文化经营人才的培养,着重培养复合型人才、文化经营管理人才;加快建立优秀人才、特殊人才使用机制与激励机制,建立健全择优汰劣的机制,培养一批德艺双馨的优秀人才。

(九)实施对外文化交流工程,提高知名度,扩大影响力。

要坚持以政府为主导,民间交流为主体,市场机制为杠杆,积极实施文化交流工程,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上拓展对外文化交流,进一步开创对外文化交流的新局面。

一是充分发挥我市独特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大力拓展对外文化交流渠道,通过多种艺术样式,丰富对外文化交流的内容,争取促成采茶戏赴境外、国外交流演出一次以上,客家书画、摄影作品展赴境外、国外展览一次,文博展出境一次。今年要组织好客家艺术第一次走出国门,赴新加坡演出。同时,充分利用我市与港澳台地区的人缘、地缘优势,加强与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文化交流。

二是加强对外文化交流的管理,依法进行对外文化项目行政审批,鼓励各类企业和民间资本兴办文化交流项目,促进对外文化交流多元化发展。根据“多出进好”的原则,积极引进国内外优秀艺术作品到我市演出或展出,丰富我市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三是加大力度,大范围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宣传推介工作,尤其是瞄准国家级媒体和发达城市进行宣传推介,让外界通过文化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赣州,积极推进文化与旅游的结合,打造文化旅游品牌。

 

相关文章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