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挥赣江院优势 擦亮赣州“稀土王国”成色的建议
赣州因坐拥全球80%的中重稀土资源,被誉为“稀土王国”,但这仅仅是稀土资源王国。在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下,2020年10月,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下面简称赣江院)在赣州正式成立。三年来,赣江院为创建“稀土科研王国、产业王国”,擦亮赣州“稀土王国”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不少成绩。为支持赣江院建设,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有关县区党委、政府、部门像当年支持红军一样无私支持,尽一切可能提供较好的生活、工作便利。为让赣州真正成为“稀土王国”,不仅仅是中重稀土资源全球占比80%,更重要的是赣州在稀土领域科研人才全球占比、稀土领域专利发明量全球占比、稀土行业上市公司中赣州占有量多少个、赣州稀土行业产值占全球稀土行业产值的比重多少、全球、全国稀土行业的头部企业赣州有多少个等相关指标,赣州要有分量、有话语权。为实现这些目标,我们还有不少差距,还有不少工作要做。为此,建议发挥赣江院优势,完善三个机制,擦亮赣州“稀土王国”成色。
一、统筹协调机制。为促进赣江院健康快速发展,有不少事务是赣江院解决不了,落地的赣县区委、区政府也解决不了的事情,需要省级、市级层面统筹协调解决。主要有:
1.政府层面。需要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建议市长作为联席会议召集人,围绕赣江院重大建设任务、重要年度任务、国家重要课题攻关、主要后勤保障等事项,由赣江院、赣县区委列出清单,他们自己解决不了的事项,由赣州市委、市政府牵头,每年不少于一次联席会议。
2.学术层面。要更好发挥赣江院引领带动作用,提升相关高校科研机构科技创新水平。在赣州还有江西理工大学、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国家钨和稀土检验检测中心、江西稀土研究院等省队、市队、校队的稀土领域科研机构。赣江院落地赣州后,大家都寄希望赣江院做出大成绩。一旦稀土行业有难题都去找赣江院,其他科研机构没事干,没人找了,将会导致自己的省队、市队没信心、没希望,这也要市政府统筹协调,建立联席会议,完善科研运行机制,和科研任务分配机制、激励机制,让大家都能围绕赣江院这个龙头老大,都有科研任务,都有活干,都能为企业、行业解决问题。
3.行业层面。擦亮“稀土王国”成色,需要政、产、学、研、用、金多方面共同努力,共同出力。目前,我市大院大企有了,但稀土行业发展不理想,上市公司不多,产值不大。在全球、全国的比重不大。科研的成果转化、企业的技术问题需要科研机构协同解决。行业发展的人才支撑和资本支持,这些问题也需要市级层面定期召开赣州市稀土行业政产学研用金联席会议,统筹协调各方,相互支持、共同努力,促进赣州稀土行业的发展。
4.推介层面。赣江院、中国稀土集团来了赣州,由他们牵头或国家部门要他们承办的全国性、全球性会议、展览,他们自己的年会、学术交流会等等,每年都有不少了。目前,赣州市还没有很好的承办大型会议的酒店和展馆,有不少会是因为我们硬件设施上承办不了而改在外地承办。同时,大会办下来,我们能交到什么朋友,后续能承办什么,通过会议展示赣州、招商推介等等,也需要市级层面统筹协调,建设赣州展览馆、星级酒店,服务大型会议、展览、赛事活动。
二、成果转化落地机制。赣江院成立不到3年,已有不少科研成果。这些成果,不少已在赣州本地转化落地,但因为是新的科研成果,中试、土地、资金、市场等方面的原因,落地不太顺畅。有些问题外地能解决,就落地到外地去了。这就需要我们建立赣江院科研成果本地化转化落地机制。一是赣江院列出落地清单或需求清单。二是市政府成立科研成果转化落地的协调机制。三是市政府出台科研成果转化落地的支持政策文件。四是定期调度阻碍成果转化落地的关键问题。如赣州没有中试车间、没有土地问题、环保问题、科研人员找不到投资方、市场认可度不高等。
三、助企提质增效机制。在实际的工作走访中,企业说政府吹牛皮,引进了赣江院,但他能为我们企业解决什么问题。赣江院、国创等科研机构说,赣州的企业没有科研意识,不尊重科研人才。这需要我们政府搭建平台,理顺机制,让创新链、企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一是市政府要搭建科研机构和企业对接交流的平台,每年定期交流。二是由市科技局每年定期收集市内稀土企业的技术难题,然后通过揭榜形式或委托攻关到赣江院等科研机构开展科技攻关。三是由科技局、科协向企业发需求订单,科研机构定期固定专人到企业协助解决科技难题。如下派科技服务团、科技副总、科技博士团等。四是政府提供资金支持或企业出资解决科研人员入企、驻企的交通、差旅等相关费用。五是出台科研机构与企业联合科技攻关的投入机制和利益共享机制。
一、统筹协调机制。为促进赣江院健康快速发展,有不少事务是赣江院解决不了,落地的赣县区委、区政府也解决不了的事情,需要省级、市级层面统筹协调解决。主要有:
1.政府层面。需要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建议市长作为联席会议召集人,围绕赣江院重大建设任务、重要年度任务、国家重要课题攻关、主要后勤保障等事项,由赣江院、赣县区委列出清单,他们自己解决不了的事项,由赣州市委、市政府牵头,每年不少于一次联席会议。
2.学术层面。要更好发挥赣江院引领带动作用,提升相关高校科研机构科技创新水平。在赣州还有江西理工大学、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国家钨和稀土检验检测中心、江西稀土研究院等省队、市队、校队的稀土领域科研机构。赣江院落地赣州后,大家都寄希望赣江院做出大成绩。一旦稀土行业有难题都去找赣江院,其他科研机构没事干,没人找了,将会导致自己的省队、市队没信心、没希望,这也要市政府统筹协调,建立联席会议,完善科研运行机制,和科研任务分配机制、激励机制,让大家都能围绕赣江院这个龙头老大,都有科研任务,都有活干,都能为企业、行业解决问题。
3.行业层面。擦亮“稀土王国”成色,需要政、产、学、研、用、金多方面共同努力,共同出力。目前,我市大院大企有了,但稀土行业发展不理想,上市公司不多,产值不大。在全球、全国的比重不大。科研的成果转化、企业的技术问题需要科研机构协同解决。行业发展的人才支撑和资本支持,这些问题也需要市级层面定期召开赣州市稀土行业政产学研用金联席会议,统筹协调各方,相互支持、共同努力,促进赣州稀土行业的发展。
4.推介层面。赣江院、中国稀土集团来了赣州,由他们牵头或国家部门要他们承办的全国性、全球性会议、展览,他们自己的年会、学术交流会等等,每年都有不少了。目前,赣州市还没有很好的承办大型会议的酒店和展馆,有不少会是因为我们硬件设施上承办不了而改在外地承办。同时,大会办下来,我们能交到什么朋友,后续能承办什么,通过会议展示赣州、招商推介等等,也需要市级层面统筹协调,建设赣州展览馆、星级酒店,服务大型会议、展览、赛事活动。
二、成果转化落地机制。赣江院成立不到3年,已有不少科研成果。这些成果,不少已在赣州本地转化落地,但因为是新的科研成果,中试、土地、资金、市场等方面的原因,落地不太顺畅。有些问题外地能解决,就落地到外地去了。这就需要我们建立赣江院科研成果本地化转化落地机制。一是赣江院列出落地清单或需求清单。二是市政府成立科研成果转化落地的协调机制。三是市政府出台科研成果转化落地的支持政策文件。四是定期调度阻碍成果转化落地的关键问题。如赣州没有中试车间、没有土地问题、环保问题、科研人员找不到投资方、市场认可度不高等。
三、助企提质增效机制。在实际的工作走访中,企业说政府吹牛皮,引进了赣江院,但他能为我们企业解决什么问题。赣江院、国创等科研机构说,赣州的企业没有科研意识,不尊重科研人才。这需要我们政府搭建平台,理顺机制,让创新链、企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一是市政府要搭建科研机构和企业对接交流的平台,每年定期交流。二是由市科技局每年定期收集市内稀土企业的技术难题,然后通过揭榜形式或委托攻关到赣江院等科研机构开展科技攻关。三是由科技局、科协向企业发需求订单,科研机构定期固定专人到企业协助解决科技难题。如下派科技服务团、科技副总、科技博士团等。四是政府提供资金支持或企业出资解决科研人员入企、驻企的交通、差旅等相关费用。五是出台科研机构与企业联合科技攻关的投入机制和利益共享机制。
关于市政协六届四次会议第0372号提案答复的函
尊敬的黄谋茼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发挥赣江院优势擦亮赣州“稀土王国”成色的建议》收悉,作为主办单位,结合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投资促进中心的会办意见,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统筹协调机制的建议
(一)政府层面。一是坚持链长牵总,链主引领,健全产业发展机制。实施产业链链长制升级版和政企圆桌会制度。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担任稀土产业链链长,高位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对重大项目服务实行专人专责、一事一议、精准施策。针对相关企业反映的诉求和问题,明确相关责任部门及时办理、及时答复,提升了政府服务效能。二是市级层面相继出台20余个政策文件,每年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发展稀土材料加工及应用产品,全面推动稀土等新材料及应用集群高质量发展。
(二)学术层面。对标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稀土高端产业集群,布局“1+1+N”科研创新平台体系。第一个“1”即举全市之力把赣江创新院建设成为一支稀土战略科技力量,积极谋划推进稀土全国重点实验室、“海上风力发电机与海洋能发电技术”国家新能源重点实验室,以及“稀土资源绿色高效利用与新材料应用综合试验平台”。目前,稀土全国重点实验室已经进入中科院典型性实验室筹建期,“海上风力发电机与海洋能发电技术”重点实验室入围“十四五”第一批国家能源研发创新平台的“赛马争先”赛道,“稀土资源绿色高效利用与新材料应用综合试验平台”列入国家“十四五”科教基础设施平台项目,概算资金2.8亿元。第二个“1”即把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建设成为稀土科技成果工程化实验综合平台,推动稀土领域科研形成200多项工程实验成果,其中“稀土永磁磁浮轨道交通系统”建成一公里工程实验线,探索大应用需求牵引科研创新模式。“N”即江西省稀土磁性材料及器件重点实验室等24个省级研发平台,占全市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的43%,涵盖从稀土分离至高端应用各产业链环节。同时注重发挥江西理工大学、赣南师范大学等驻市高校科教资源,服务地方稀土产业发展。
(三)行业层面。一是出台了《赣州市会展业高质量发展扶持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大力支持社会主体围绕稀土行业谋划举办稀土产业大会、钨产业发展大会、新材料产业大会等与稀土产业结合紧密的全国性、全球性会议展览活动。二是大力培育中国稀土集团等“链主”企业,扶持壮大骨干企业,强化龙头引领、主体支撑,一企一策,通过推动上市、技改扩能、引进战略投资者等方式,培育了金力永磁、虔东稀土、晨光稀土等一大批龙头骨干企业,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政产学研融用”六位一体紧密结合的协同创新体系。三是坚持精准招商。紧盯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重点区域,2022年来先后举办了中国稀金谷(赣州高新区)永磁电机产业云上推介对接会、中国(赣州)永磁电机产业创新发展大会等一系列重要活动,签约总金额超300亿元。
(四)推介层面。积极推动会展中心建设,参与指导赣州会展中心场馆和配套设施建设,加大赣州会展中心招商力度,争取引进有实力有运营经验的战略合作伙伴参与会展中心建设,同时,引进有意向的投资者建设临时过渡会展场馆,以满足目前会展发展需求。
二、关于成果转化落地机制的建议
一是建好成果转化服务平台。依托赣江创新院全力做好中科系科技成果在赣州的落地,目前,“稀土发光材料”“稀土转光膜”科技成果在于都、信丰、赣县等100余亩农膜大棚应用,成效显著;“含磷羧酸萃取分离钇工艺”项目已合成了8吨新型萃取剂,基于新萃取剂的钇分离工艺中试线产出99.99%纯度钇产品,萃取剂性能稳定、体系分相良好、无乳化,计划建设3000吨生产线充槽运行;投资5亿元建成稀土铁氧体永磁材料短流程创新工艺万吨生产线并顺利达产;年产3000吨再生稀土永磁材料生产线顺利达产,并启动了二次扩建5000吨生产线,目前年产值已达2亿元;投资5亿元建设稀土基燃油车尾气净化新材料生产线,可满足每年16.7万辆重型柴油车和62.5万辆轻型柴油车的装配需求。依托赣州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建立了线上与线下互动、互补、互联的技术市场服务体系,永磁磁浮工程试验项目获评全省十大科技成果典型案例,新型稀土合金储氢材料绿色技术获国家绿色技术交易中心上架技术登记证书。同时,积极对接融入粤港澳产学研创新联盟,争取大湾区高校院所和龙头企业在我市设立技术转移中心分中心或科技成果转化孵化基地,促成更多稀土产业先进实用科技成果在我市落地转化。
二是举办系列成果对接活动。近年来,我市还积极推动与中科院、清华大学等国内大院大所、知名高校在区域发展战略研究、科技项目研究开发、科技成果转化推广、优秀人才培养等领域的广泛合作。先后举办中国稀土学会学术年会暨江西(赣州)稀土资源绿色开发与高效利用大会、连续多年举办国家级大院大所产业技术进江西——赣州稀土与钨有色金属产业专项对接会、材料科技进展技术科学论坛、中国稀金谷科技成果对接会、中国(赣州)永磁电机产业创新发展大会等全国稀土行业高端活动,为我市稀土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落地一大批先进科技成果。同时创新成果不断涌现,2022年有23项科研成果获省科技奖,获奖比例占全省15.54%。
三是加大科技金融支持力度。推动中科融合公司与市发投集团设立了首期2亿元的“中科壹号”创投基金,以股权投资方式支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市财政每年安排2500万元,支持重大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连续两年举办创新创业大赛,今年与深圳市联合举办“2023年深赣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大赛”,搭建项目与资本对接平台,推荐赣深两地的投资机构为创新项目和团队提供金融支持。
三、关于助企提质增效机制的建议
2022年以来,全市召开涉及有色金属和新材料产业链企业的政企圆桌会议和链长会议8次,收集到相关问题40个,已办结问题38个,2个正在办结。
引进院士、技术带头人、高层次人才,近年来,引育博士、正高等高层次人才500余人。支持开展校企合作,引导本地职业院校与龙头企业开展定向培养合作,每年输送紧缺技术工人2000人以上。加大金融支持。设立赣南苏区振兴发展产业投资基金、重大工业项目投资引导资金等支持产业发展,2020年来共向12家有色金属和新材料企业提供重大项目建设资金支持22.78亿元。
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融通发展,以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为牵头单位,组建了“江西省稀土产业科技创新联合体”,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承担国家、省级科技计划项目数百项。联合赣江院开展了“中科院赣江创新研究院专家入企挂职”工作,建立专家与企业一对一柔性挂职机制,促进院企深化对接合作,帮助企业攻克技术难关。2020年来共组织了2批次赣江院技术专家深入赣州经开区、赣县区等地走访调研稀土企业,安排2批次共计21位技术专家进入20家稀土领域企业分别担任技术副总、总工程师等职务。围绕稀土产业发展需求,进一步完善稀土企业创新平台建设,鼓励支持企业建设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等,2023年新增建设诚正稀土和稀土友力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齐飞新材料1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粤磁稀土和定南大华2家市级工业设计中心,创新平台建设稳步推进,目前稀土领域共有省级平台13家、市级平台9家。
下一步,我局将积极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结合各市直(驻市)有关单位、高校、科研院所的职能,一是促进科研成果落地转化,主动对接赣江院,了解其科研动态,积极组织本地企业承接赣江院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推进科研成果高质量就地转化。二是深化交流合作宣传。举办产销供需对接会、产融对接活动、产业交流论坛等各类公共服务活动,积极与其他产业集群建立产业合作与技术创新协作关系。
感谢您对我市科技工作提出的宝贵建议!希望您能一如既往地关心、关注和大力支持我市科技创新工作。顺祝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赣州市科技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