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无障碍 无障碍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市政府各部门信息公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执行和结果>工作报告

赣州市三年强攻工业实施纲要(2010-2012年)

访问量: P020100506291851823217.xls

赣州市三年强攻工业实施纲要

2010-2012年)

 

为充分发挥工业在全市经济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中的主力军和先锋队作用,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实现我市经济社会的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特制定赣州市三年强攻工业规划纲要(2010-2012年)。

一、现实基础

——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由2006年的116.26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250.49亿元,年均增长29.2%;主营业务收入由2006年的374.8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864.14亿元,年均增长32.1%。全市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逐年提高,由2006年的30.25%提高到2009年的35.68%,工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保持较高水平,工业主导地位进一步突出。

—— 工业结构不断优化。2007年以来,全市上下积极推进实施 五个十百亿工程2009年,全市主营业务收入过1亿元的工业企业达到296户,其中10亿元以上的8户。主营业务收入过50亿元的县(市、区)6个,其中过100亿元的1个。主营业务收入过50亿元的工业园区7个,其中过100亿元的2个。2007-2009年,六大主导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年均递增20%以上,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超过80%。十大重点产业中,钨和食品产业已过100亿,纺织服装、稀土、电子电器和铜产业已过50亿。

——工业效益不断提升。2009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税由2006年的45.47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79.5亿元,年均增长20.47%;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由2006年的181.09%提高到2009年的214.75%,年均提高11.2个百分点。

——工业后劲不断增强。2007年以来,全市围绕 五个十百亿工程,每年重点调度100个投资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2009年,全市共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50万元以上)225.6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额的42.6%2009年新增规模以上企业新增主营业务收入81.7亿元。

——产业集聚平台不断完善。目前全市有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15个省级工业园区,园区实际开发面积达60.05平方公里,从业人员达23.55万人。2009年,16个园区共有投产企业1236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68户,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197.73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14.79亿元,实现利税57.57亿元,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78.94%82.72%72.41%,全市工业日益向园区集中。

——工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通过深入推进十大体系建设,投资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成为周边四省九市中唯一集粤商、浙商、台商和深港企业最佳投资城市于一身的地区。海西经济区规划及中部崛起规划的深入实施,特别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我市工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赣州工业加快发展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但工业化水平还不高。工业总量偏小,与赣州地域面积和人口规模不匹配;产业结构不合理,有色产业比重过大;产业集群效应有待凸显,优势产业集群优势不明显;产业层次不高,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偏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工业企业研发投入不足,能引领潮流、占据制高点的新技术和新产品不多;工业发展氛围不够浓厚,工业发展政策落实不够到位。

二、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五个十百亿工程为总抓手,实施新型工业化核心战略。以扩大工业总量为目标,进一步提高工业占GDP的比重;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提高技术含量为依托,进一步提高技术进步对工业发展的贡献,提高优势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低碳经济产业占工业的比重;以提升发展质量为基础,进一步提高产业的发展层次和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培育一批优势产业和优强企业;以减少单位产出排放量为手段,促进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发展,进一步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

三、主要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实施三年工业强攻战略,到2012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以上,占GDP比重年均提高2个百分点,突破60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25%以上,突破2000亿元;利税总额年均增长25%以上,突破200亿元。

(二)五个十百亿工程目标

——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力争建设投资亿元以上的工业项目100个以上,其中超10亿元的20个以上;

——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力争建成主营业务收入超10亿元的企业30个以上,其中超20亿元的10个以上,超100亿元的1个;

——建设一批产业集群,力争建成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超50亿元的产业10个,其中超100亿元的优势产业达到8个;

——发展一批特色园区,力争建成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超50亿元且特色产业占50%的工业园区12个,其中超100亿元且特色产业占50%的达到8个;

——培植一批工业强县,力争建成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超50亿元的县(市、区)15个,其中超100亿元的县(市、区)8

四、重点任务

(一)引进一批重大产业项目。抓世界经济结构和布局调整机遇,瞄准世界500强和国内知名大企业,锲而不舍地招商引资。突出抓好钨、稀土、氟盐化工精深加工项目、以及转移承接项目的招商。加快以低碳经济为主攻方向,围绕新能源、新材料、新光源等重点领域,集中力量引进永磁电机、新型动力电池、LED、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

(二)实施一批重大工业项目。2010-2012年工业重点项目完成投资超500亿元,滚动实施100个投资亿元以上市工业投资重点调度项目,争取90个投资亿元以上的工业重点项目竣工投产。抓好中国中化集团、中国华星集团、江西广晟稀土三基色荧光粉和节能灯等一批重大项目的加快推进;抓好赣州金力永磁电机、赣州江钨新型合金材料高导电铜杆及铁路滑线、格特拉克(江西)传动系统汽车传动器等一批重大项目的达产达标;抓好五矿(赣州)稀土荧光粉及节能灯、赣州铝业铝合金板带材、孚能科技(赣州)汽车动力电池等一批重大项目的竣工投产。

(三)培植一批优势产业。在实现钨和食品产业过百亿元的基础上,再培育扶持稀土、铜、电子电器、氟盐化工、机械制造和纺织服装等六大产业过百亿元。到2012年,六大主导产业中,有色金属及新材料主营业务达到800亿元,其中:钨产业、稀土产业主营业务分别达到240亿元,铜、钴、锡等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20亿元;电子电器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00亿元;食品产业、轻纺服装业主营业务收入分别达到200亿元;非金属矿及化工新材料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50亿元;机械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00亿元。

(四)壮大一批龙头骨干企业。重点扶持一批产业龙头企业,到2012年,江钨新型合金、谱赛科、金力永磁、五矿稀土等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力争突破50亿元,章源股份、虔东集团、华坚鞋城、双胞胎集团、高飞数码、赣州铝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力争突破30亿元。

(五)推动一批企业上市。2010年力争有3户企业向证监会上报首发上市申请材料,2户企业进入辅导备案,5户企业完成股份制改造,8户企业得到重点培育,全市储备上市后备企业50户,各县(市、区)至少2户以上、赣州开发区3户以上。到2012年,力争上市企业达到8户,上市公司户数和募集资金总额进入全省先进行列。

(六)建设一批重点工业园区。2012年,全市工业园区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800亿元。赣州开发区主营业务收入要力争突破350亿元,赣县经济开发区力争过200亿元,龙南经济技术开发区、章贡区沙河工业园、南康工业园、于都工业园要力争突破150亿元,信丰工业园和兴国工业园要力争突破100亿元。

(七)发展一批工业强县。依托园区作为工业的主战场,大力发展一批工业强县,到2012年,赣县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力争突破200亿元;龙南、章贡区、南康、于都要突破100亿元,力争150亿元;信丰、兴国力争突破100亿元;崇义、会昌、大余、宁都、瑞金、定南、上犹力争突破50亿元。

(八)培育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顺应低碳经济和生态经济的要求,以及当代新兴产业的发展趋势,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集中力量培育钨新材料、稀土新材料、氟化工新材料、LED材料与器件、永磁电机、新型动力电池、电子信息、生物制品等8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永磁电机、新型动力电池、LED等产业率先突破,实现跨越式发展。

五、组织实施

(一)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加强三年强攻工业的组织领导

在健全五个十百亿工程工作机制的基础上,建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市直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赣州市三年强攻工业领导小组,负责统筹、指导、部署和协调全市三年强攻工业的各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负责日常工作。各县(市、区)也要设立三年强攻工业领导小组,县(市、区)政府、赣州开发区管委会的主要领导为本地实施三年强攻工业第一责任人。

(二)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强力推进产业招商和项目实施

进一步提高项目策划水平。依托江西理工大学等科研院所,建立钨、稀土、氟盐化工等重点产业智库,对重点产业展开全面、系统、持续、深入的研究,开发策划一大批投资过亿元的重大工业和技术改造项目,尤其是投资过10亿甚至50亿元的重大项目。对项目开发实施分级负责制,市本级着重开发策划投资10亿元以上的重大产业项目20个以上;各县(市、区)分别开发策划投资亿元以上重点项目20个以上。

围绕重点产业强化招商力度。围绕钨和稀土新材料、氟化工新材料、LED材料与器件、永磁电机、新型动力电池、电子信息、生物制品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轻纺、食品、建材、机械等传统支柱产业,继续推行产业招商,组织产业招商分队,采取市领导挂点、部门负责、承接地跟踪等方式,每月进行调度和协调,力争各产业每年都有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引进落户。

进一步加快项目建设步伐。组织实施工业项目大会战,建立健全项目推进和考核机制,优化重大产业项目通道流程,按照定时间、定责任、定考核、定奖励要求,对市重点调度项目落实责任部门和责任人,明确帮扶责任,对开工、备案核准、上报待批的重大工业项目进行分类指导、重点跟踪、重点调度,定期通报目标完成和项目进展情况,帮助解决项目前期推进和建设进程中的问题,促进项目如期建设投产。

(三)引导促进产业集群,创建特色产业示范基地

科学规划布局,引导产业集聚。突出产业的地域性和发展方向的差异化,依托江西理工大学等科研院所编制钨、稀土、氟盐化工、铜等十大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制定考核办法等配套文件,明确责任单位,着力推进产业发展,形成错位发展、协调发展的格局。举全市之力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钨和稀土新材料产业示范基地,争取国家在产业规划布局、产业升级、技术改造、资金安排及政策扶持等方面的支持,努力把赣州打造成世界知名的稀土永磁材料和永磁电机基地、硬质合金和刀钻具基地、新型光源材料和节能灯具基地。各工业园区要集中培育2-3个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大力引进和建设特色产业及其配套项目,设立特色产业孵化器等高新技术产业化平台,加快形成集中度高、关联度大、竞争力强的园区产业集群。

加大政策支持,注重指导服务。研究制定工业园区管理和考核办法,以及特色产业基地的扶持政策。同时加强对工业园区、特色产业基地的调度分析和专业指导,总结推广经验,帮助其进一步完善产业发展规划,争取国家相关扶持政策,提升综合竞争力。

加强园区建设,推进产业集聚。进一步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建设力度,通过增加政府投入和吸引社会资金,加快园区标准厂房建设;鼓励园区盘活用好现有土地存量,提高单位面积的投资强度、建筑容积率和产出效益,不断提高工业园区的集约化开发水平;研究制定相关扶持政策,培育园区特色产业的原材料、零配件、产品等专业交易市场,搭建产业集聚发展的平台,加速产业基地化进程。

(四)深化企业改革创新,加快培育龙头企业核心竞争力

继续支持核心龙头企业做大做强。采用市场配置、资产重组、入股参股等多种方式,引导各种资源向基础好、潜力大、势头强的重点产业龙头企业集聚,支持行业龙头企业引进战略投资者,对上下游企业进行联合重组,重点在钨产业培育章源股份、中瑞科技等4-8户,稀土产业培育金力永磁、五矿稀土、虔东集团等4-6户,氟盐化工产业培育中国中化集团、中国华星集团等在赣州投资3-5户集采选、加工、应用一体化的大企业集团。机械产业、铜产业、轻纺、食品等优势产业要培育2-3户产业龙头企业,永磁电机、新型动力电池、LED等新兴产业要加快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尽快培植产业龙头。

积极发挥赣州工业投资集团公司的作用。以工业投资集团公司为平台,对优势产业和国有工业资产进行整合,进一步集中人财物等优势条件,将其打造成为重大产业投资平台、国有工业资产运营平台和工业发展市场化融资平台,发挥其资本运营和股权运作的杠杆作用、资源配置和产业重组的引导作用、新兴产业和重大项目的催化作用,抓重点、抓关键,带动优势产业优化升级和新兴产业加速发展。

(五)强化科技创新,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和发展方式转变

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围绕我市优势高新技术产业,整合各地各部门资源,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率先在有资源、技术和人才等比较优势的领域取得重点突破。

大力培育创新型企业。选择一批拥有关键技术、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较强研发能力的企业进行重点培育,抓好20个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并以创新型企业为实施主体,组织实施20项以上国家、省、市级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大力推进市校、市院合作,争取国家、省级重大项目和科技成果对我市的支持。

大力建设科技研发平台。在继续抓好江西理工大学钨资源高效开发及应用技术工程研究中心、铜冶炼及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2个国家级研发平台和崇义章源钨业股份有限公司、赣州虔东稀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西青峰药业有限公司等7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等省级研发平台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国家钨与稀土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江西省钨与稀土研究院)的作用,加快建设国家级稀土资源开发应用研发平台,争取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个以上,并以这些研发平台为依托,组建5个具有赣州特色、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力的优势科技创新团队,提升我市优势产业的科技创新、应用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六)发展循环经济,加强工业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

以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契机,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发展高效低耗的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采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和信息化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快构建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体系。

开发和推广应用高效、节能、降耗和环保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加快淘汰消耗高、污染重、技术落后的工艺、设备。加强共生、伴生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和提取;抓好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和余热余压发电。积极推行清洁生产,促进有色、水泥、化工等重点工业领域的节能减排。

完善政策措施加强目标考核。进一步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确保完成规模以上企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逐年下降6%的节能目标;重点抓好省、市重点耗能企业的节能降耗工作,强化对耗能大户节能监察、节能审计,严肃查处违法用能行为。

(七)大力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

加强工业园区信息化建设。加快工业园区基础通信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网络覆盖;全面开展数字园区建设工作,构建园区信息平台,实现园区管理信息化;加强园区网站建设,省级工业园区全部建立门户网站。

积极推动企业信息化。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生产模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引导企业加大对信息化的投入,在产品研发、生产设备、组织管理、过程控制和产品销售中广泛运用信息技术,提高企业的生产管理和技术装备水平,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提升企业竞争力。推进骨干企业逐步建立信息、交易、结算、物流为一体的电子商务模式。

六、保障措施

(一)要素保障

——信贷支持。搭建企业项目资金需求与金融机构对接平台,鼓励商业银行加大金融创新力度,引导银行信贷资金向工业经济倾斜,使商业银行工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存款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投放的增速。将银行对工业信贷业绩考核纳入市政府对金融系统的统一考核奖励,工业信贷业绩从中单列考核,由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和市金融办共同负责。

——用地保障。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市产业发展规划布局的固定资产投资3亿元以上的市重点调度工业项目,用地指标纳入市本级统一调度,优先安排;对固定资产投资10亿元以上、国家产业政策鼓励的重大项目,采取一事一议给予优惠;对科技含量高、投入产出高、产品附加值高和单位面积投资强度大的省重点项目,积极争取省级重大项目用地指标。

——人力资源保证。支持江西理工大学建设钨业学院、稀土学院和氟盐化工专业,为我市优势产业提供人才支持。切实落实市政府支持企业引进高层次紧缺人才的优惠政策,完善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的扶持政策,加大财政对企业员工培训资助力度,支持企业职业培训机构开展订单式培训,建立健全企业人力资源需求信息库,帮助企业解决人才缺、用工难问题。

——矿产资源配置。继续深入推进钨、稀土、萤石等优势矿产资源整合,严格控制钨、稀土、萤石等战略性资源的开采总量;科学合理地配置矿产资源,充分发挥市矿产资源配置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对资金、技术、市场和品牌等方面实力强的深加工应用产品生产企业优先配置矿产资源;推动建立省、市、县(市、区)、企业四级贴息的稀土和钨储备体系,积极争取稀土、钨资源储备上升为国家战略储备,并力争在赣州建立国家稀土、钨储备库,提高优势产业的资源保障能力。

——电力运输协调。强化电力平衡和需求管理,保障电力安全稳定运行和有序供应,满足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用电需求;强化与铁路、交通部门的沟通联系和协调,确保重点企业的运输需求。

(二)政策保障

——税收政策。用足用好国家税收优惠政策,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技术改造鼓励类项目所需进口设备免征关税;企业在计算应纳所得税额时,当年实际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实行加计扣除,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减计收入;按照有关规定,符合国家政策范围的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实行即征即退或免征增值税的税收优惠政策。经省级以上科技部门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奖励政策。制定出台三年强攻工业专项考核奖励政策,对县(市、区)政府、工业园区管委会、责任部门、企业、项目进行考核,对贡献突出的予以奖励。

对三年内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首次突破50亿元的县(市、区)政府奖励10万元;首次突破100亿元的县(市、区)政府奖励20万元。依此类推,每增长50亿元奖励一次,奖金相应提高10万元。

对三年内园区内主营业务收入首次突破50亿元且特色产业占50%以上的工业园区管委会奖励5万元;首次突破100亿元且特色产业占50%以上的工业园区管委会奖励10万元。依此类推,每增长50亿元奖励一次,奖金相应提高5万元。

对三年内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首次突破50亿元的产业奖励责任部门3万元;突破100亿元的奖励6万元。依此类推,每增长50亿元奖励一次,奖金相应提高3万元。

对三年内主营业务收入首次突破10亿元的企业奖励5万元;首次突破20亿元的奖励10万元。依此类推,每增长10亿元奖励一次,奖金相应提高5万元。

对三年内累计固定资产投资达到5亿元的重大项目奖励10万元,达到10亿元的奖励20万元。依此类推,累计投资每增长5亿元奖励一次,奖金相应提高10万元。

对上市企业从上市年度起按其缴纳所得税地方所得比上年新增部分,2年内由受益财政按50%奖励企业,专项用于企业技术改造。

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留学人员创业园,属国家级的由市政府给予30万元一次性奖励;属省级的由市政府给予20万元一次性奖励。经省、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和科技主管部门认定的自主创新产品,从被认定之日起3年内所缴纳增值税的地方所得部分由受益财政补贴给企业。

对获得市先进的工业园区,每年安排1000亩用地指标,按照第1400亩、第2300亩、第3300亩的标准奖励工业项目用地指标,连续实施三年。

——扶持政策。市、县两级财政要加大对工业的投入,市工业发展基金在20102800万元的基础上,按财政收入增长情况逐年增加。重点支持钨、稀土、氟盐化工三大优势产业集群和六大主导产业建设,支持科研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行业关键与共性技术开发及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等。

集中发改委、工信委、财政局、科技局等部门力量,对工业重大产业项目、重点企业的工业投资和技术改造给予优先申报国家、省专项资金支持,力争每年超过1亿元。

(三)督查机制

——目标分解。将三年强攻工业的总体目标和年度主要指标分解落实到县(市、区)、园区和有关企业,明确发展责任。县(市、区)、园区和有关企业要制定各自的工业三年强攻方案和年度工作计划。

——监测分析。建立情况通报和例会制度,定期调度、分析三年强攻工业的运行情况,及时、全面、准确掌握运行动态,通过调度会、座谈会、现场办公会等,协调解决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督查通报。市三年强攻工业领导小组对县(市、区)和工业园区实施三年强攻工业的情况进行每月一通报、每季一调度、每年一考核;每年对未完成工业三年强攻年度目标任务的企业予以淘汰,对有望达到目标的企业及时递补。

——考核机制。市政府对各县(市、区)、各园区、责任部门每年进行一次考评,对组织实施三年工业强攻战略的领导干部进行年度工作业绩考核,并纳入领导干部个人和班子考察的重要内容,作为干部推荐、提名、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附件:

一、2010-2012年各县(市、区)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预期目标

二、2010-2012年各工业园区主营业务收入预期目标

三、赣州市三年强攻工业主导产业、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