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无障碍 无障碍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市政府各部门信息公开>赣州市乡村振兴局>重点领域>产业就业扶贫

廖竹生:不断学习的他,成就脱贫致富的他

访问量:

他双手拿不起重物,却能把家乡各类农产品“搬出”大山;他曾经投遍简历找不到工作,如今已帮助100多名贫困群众就业;他有能力前往大城市发展,却甘心留在乡村做颗“小红薯”……他就是“95后”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廖竹生。

廖竹生家乡赣州市宁都县半迳村曾是贫困村。在家务农种红薯、水稻的父亲,以及外出务工的母亲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一家6口人挤在60平方米的小屋子里,生活十分拮据。

廖竹生出生时双手手腕就无法伸直,属三级肢体残疾,无法从事农活为家庭分担。父亲展开沾着泥巴的卖红薯钱,塞到还在读书的廖竹生手里作生活费的场景,深深印在他脑海里。于是,初中毕业后,廖竹生瞒着父母填报了职高,学习计算机应用专业,希望早些毕业,帮助家庭走出贫困。

“种红薯有句口诀叫‘红薯没有巧,只要插秧早’。我双手不灵活,就把事情提前做、重复做,做得不比别人差。”从小鲜有机会接触互联网的廖竹生,从零开始学习计算机,周末便向班主任借钥匙,泡在机房反复练习。

▲廖竹生正在与客户沟通。

2015年,宁都县开始免费举办电商培训班,引导农户通过互联网连接更广阔的市场。廖竹生不仅以优异的成绩从班里毕业,还正式进入宁都电商产业园工作,第一个月就赚了3000多元,抵得上父亲卖一年红薯的收入。

眼看插下的“红薯苗”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廖竹生拉着几个残疾人朋友开始创业,通过电商售卖当地脐橙等农产品。没想到由于对市场行情不了解,大量脐橙滞销,他们亏掉了所有本金。廖竹生回忆说:“销售、仓储、包装等环节都没做好,橙子一边卖一边烂,我天天愁得睡不着。”

这时,当地政府再次帮他们协调了10万元周转资金,并提供了减免住宿费、水电费、租金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公司被再次“盘活”后,廖竹生团队总结经验转单一销售为综合销售,年营业额达到上百万元。

▲廖竹生和自己的设计团队一起商量设计方案。

“还有句农谚叫‘栽上红薯秧,一棵收一筐’,在政府和社会帮助下我脱贫了,如今也要带着大伙一起致富。”廖竹生采用“电商+基地+农户”的模式,助力家乡农户销售农产品,还流转了上百亩果园和茶园,带动了村民就业。

记者采访廖竹生时,他刚从外省学习归来。廖竹生说,乡村振兴给青年人提供了在农村大有可为的发展机遇,接下来他打算尝试直播带货,把更多家乡农产品“搬”出大山。

相关文章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