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无障碍 无障碍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市政府各部门信息公开>市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中心>工作动态>政务动态

百年矿山焕新绿——大余县打造绿色矿山试点示范建设纪实

访问量:

       郁郁葱葱的油松遍布围沙库四周,泛黄的草地像一条条绷带养护着山体的“硬伤”……这是大余县通过矿产开采加工企业自筹资金用于矿区生态治理带来的喜人变化。走马庾岭大地,过去那种污水横流、灰尘满地的矿区景象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青山碧水、绿意盎然的景象。
  近年来,大余县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坚持矿业发展与生态保护并重,以点带面,扎实推进矿山治理和绿色矿山创建工作,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的新路。截至目前,大余县共有6个矿区被列入全国绿色矿山名录。
  复绿“疗伤”提“颜值”
  暖阳,清涧,翠竹……近日,驱车前往大余县左拔镇石雷钨矿,只见满眼青翠、云雾缭绕、溪水潺潺,昔日矿山上的“癞痢”如今披上“绿衣裳”,与周边大自然完全融合。
  清澈的河水、干净整洁的生产生活环境,大余石雷钨矿是如何做到的?据矿区负责人介绍,大余石雷钨矿投入近1500万元用于项目建设,陆续完成废石堆综合整治工程、清污分流工程、边坡稳固工程和尾矿库废水净化工程,建立废水循环利用系统,实现了矿区环境治理升级。
  大余县以“生态立县”为发展战略,以点带面打造连片绿色矿区。近年来,该县投入上亿元资金用于实施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工作,按照“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用则用、宜填则填”的原则,对矿山废弃地、废弃尾矿库进行植被恢复和造林建设;利用生态修复技术,对因废石、尾矿堆积而破坏或占用的山地及耕地重新覆盖植被,稳定岩土,有效控制水土流失,避免引发各种地质灾害。
  同时,大余县在设计、开采、运输等过程推行全面“绿化”,建立和完善井下充填系统,减少废石排放。做好出矿、选矿场地的选址工作,科学规划建设尾矿库及拦挡坝,避免对周边环境造成新的破坏。目前,该县累计完成矿山复绿面积近万亩、矿山治理面积4800余亩。
  变废为宝增效益
  “原先因为品位低而不能利用的国家战略性资源得到充分利用,锡、铋、铜等多种金属回收率得到大幅提升。”在漂塘钨矿,总经理吴吉洋带着笔者走访了资源综合利用基地。据吴吉洋介绍,该项目已投入逾3亿元,引入多项新技术和新工艺,可节约利用大量废弃资源,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89.3%,废水复用率提高到91%以上,不仅延长了矿山服务年限,每年还可增加5000万元以上的经济收益。
  节能、低耗、环保和可循环是绿色矿山的基本内涵。大余县向科技要效益,全县矿山企业建立了“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精细化、深加工生产模式,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培育壮大了东宏、明发、日荣等16家资源综合利用企业。
  同时,大余县通过与科研院所联合攻关,对采矿、选矿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使矿山二次资源的综合回收利用率大幅提升。漂塘钨矿、下垄钨矿等先后成为赣南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
  科技创新促转型
  大余县是国家第三批资源枯竭城市之一,钨矿开采已有百余年历史,百年开采让大余钨资源面临枯竭,传统的钨采掘加工产业转型势在必行。
  大余县日荣钨业有限公司原是一家钨开采和初加工小型企业,通过招商引资,公司引入2亿元资金进行技术改造,淘汰落后老旧设备,完善环保设施,添置了先进的磨矿系统和浮选系统,使钨原矿的回收率从不足60%提升至90%以上,并成功向精深加工矿物旅游产品转型,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日益凸显。
  转型发展是阵痛,也是涅槃。日荣钨业有限公司的成功转型反映了许多大余矿山企业正在经历的变化。近年来,大余县在大力推动绿色矿山建设的同时,设立专项资金鼓励矿山企业对生产工艺和环保设施提标改造,引导矿山和精深加工龙头企业走联合经营之路,矿产资源实现高效利用。
  “我们公司与赣州市好朋友科技公司共同研发了我国第一台图像智能选矿机,用机械设备代替人工选矿,脉石分选合格率达98.6%,废石分选合格率达98.1%,小时处理能力提高了10%。”在下垄钨业有限公司樟斗矿区,矿区负责人王英宾介绍道。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近年来,大余县通过延链、强链、补链,成功打造出从钨采掘、精矿加工、钨粉、硬质合金等到钨渣综合利用的完整钨产业链。海创钨业成为全国首个低品位复杂白钨矿绿色冶炼智能生产的示范样板工厂,被认定为“江西省特种钨粉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随着翔鹭钨业、海创钨业等一批钨高端加工项目相继建成,传统钨产业实现美丽蝶变。

相关文章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