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无障碍 无障碍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市政府各部门信息公开>市体育局>年度报告>部门年度报告

在线检阅: 搜索

赣州市体育局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计划

访问量:

赣州市体育局

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计划

一、2022年工作特色亮点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局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党的十九届历次全会,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和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聚力实施“三大战略、八大行动”扎实推进体育事业发展各项工作,截止三季度,提前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具体情况如下:

(一)凝心聚力,高标准创建“国字号”工程。一是在全省率先创建全国足球改革试验区。先后制定《关于打造市级青少年足球强队工作方案》和《关于赣州创建全国足球改革试验区实施方案》,省体育局为赣州量身定制并印发了《关于赣州创建全国足球改革试验区实施意见》。召开全市动员大会和推进会,分解落实各任务指标。成功与省体育局共同签署“组建江西省U系列足球队双方合作框架协议。截至目前,全市共新增社会足球场地24块,校园足球场地62块。新增足球教练员554人,裁判员312人,轮训足球老师583人,足球专(兼)职老师220人。各地通过4点半延时服务,实现足球项目进校园全覆盖。为积极提升我市足球品牌效应,现正与具有“中乙”资格的江西黑马青年职业足球俱乐部洽谈,拟入驻赣州。二是在全省率先启动创建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出台《赣州市创建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工作实施方案》,印发《2022年赣州市创建“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任务指标》,全过程实行任务清单化管理。崇义县为全省唯一入选“全国第一批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县(市、区)”申报对象。

(二)多点发力,推进新时代赣南苏区体育事业振兴发展。一是“北上”对接成效显著截至目前,我局共争取体育类扶持项目200余个,资金达1.3882亿元,远超历年。成功争取国家体育总局制定并下发《支持崇义县重点工作事项(2022-2024年)》,省体育局制定并下发《关于支持推进新时代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及推动赣州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和《关于赣州创建全国足球改革试验区实施意见》二是对口支援帮扶有力。局主要领导及各业务分管领导多次赴国家体育总局及省体育局开展对接汇报,成功邀请国家体育总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王瑞连赴我市调研。局主要领导陪同省体育局赴国家体育总局对接汇报,在省体育局向国家体育总局呈报的11个支持事项中我市有5个已获得总局支持。国家体育总局下发了《支持崇义县重点工作事项(2022—2024年)》,支持崇义县重点事项16项,支持赣州重点事项2项。三是融湾迈出坚实步伐,与梅州市体育局深圳市文化广播电视旅游体育局签订体育领域合作交流框架协议成功引入广东梅州市华京体育有限公司进驻定南,开发足球项目场地设施标准、运营定南县国家级足球训练中心,投资额超3亿元。

(三)强化服务,深入贯彻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推进实施《赣州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和《中心城区全民健身体育设施建设补短板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督促县级制定并出台本地实施计划,加快项目建设和活动开展。一是夯实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全市新增中心城区全民健身项目29个,社区全民健身设施示范工程15个,乡镇多功能运动场32个。市全民健身中心累计完成一期项目总投资的61%;市老年人体育活动中心项目正式开工建设二是打造“全民健身,幸福赣州”主题活动,成功举办中国城市篮球联赛、中国冰雪大篷车、“闽粤赣”三省六县篮球公开赛等有影响有规模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500余场,服务健身人次近千万。三是体育社会组织持续壮大,全市新增体育社会组织6个(市本级3个),各级成立体育社会组织累计达409个(市本级71个);全市新增社会体育指导员2596人,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累计达21273人。四是常态化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工作,组织健身气功、广场舞、太极拳等体育志愿服务队深入社区、企业开展健身展示、健身教学、健身指导等体育志愿服务活动达200余场(次),服务健身人群200万人次。向基层捐献体育健身器材39元。

)固强补弱,持续提升竞技体育综合实力紧紧围绕全力备战江西省第十六届运动会,扎实推进青少年竞技体育各项工作。一是高标准全项目参加省运会的参赛备赛,完成4000余名运动员注册确认工作,实现省运会青少年部“全项目”参赛,截至目前,已参加青少年部11个项目比赛,其中五人制足球项目U11男女队获得双料冠军,青少年组赛艇、皮划艇和飞碟项目共获18.5块金牌,11块银牌,10块铜牌,奖牌数共计39.5块。二是推进体育项目专攻精练,完善《运动员选材、输送管理办法》,有计划安排举重等项目教练员、优秀运动员赴山东省潍坊和千岛湖开展集训;利用各县(市、区)举办各类体育活动的契机,分别组织教练赴兴国县、于都县、龙南市选材,扩充梯队人员。三是以深化体教融合为主线,巩固和拓展学校、体校、社会体育俱乐部三大阵地,构建和完善健康促进、青训、竞赛三大体系,推动体育项目进校园,加大四点半后延时服务力度。赣州市第三中学获评“全国排球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四是积极推动“一县一品”各项任务指标落地见效,制定并下发《关于2022年申报市级后备人才训练单位的通知》《关于明确体育“一县一品”各项任务指标考核办法(试行)的通知》,按照季度调度、年底考核原则对各县市区进行量化考核排名。完成42个市级后备人才训练单位考核工作,下发通报并发放奖励。全市共布局96个市级后备人才训练单位。

(五)多元发展推动全市体育产业壮大升级丰富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发挥体育产业在推进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提升城市能级和民生品质的作用。一是申报省级体育产业示范单位5个,示范项目1个,赣州兴雪莱服装有限公司获评省级示范单位。组织大余、全南、于都、瑞金、安远等地申报国家体育旅游精品景区3个,精品线路2条,精品赛事1个。申报于都甑笊(zèng zhào)舞、定南瑞狮、上犹九龙拜象、崇义三节龙等体育优秀传统文化项目。帮助江西新佰伦领跑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和赣州兴雪莱服装有限公司申报国家级体育产业示范单位,于都长征起点初心之旅体育旅游路线申报“十一”黄金周体育旅游精品路线。帮助大余丫山、安远三百山、上犹垂钓基地和崇义阳明山申报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二是推动公共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截至目前,全市82个公共体育场馆实现了免费低收费开放,939个学校体育场馆实现了对外开放。三是推进体育健身产业市场化发展,举办赣州市第二届云上运动会、章贡区体育消费节等活动,发放“体育惠民卡”和“体育消费券”。截止三季度,全市体育彩票销售达7.68亿元。

(六)改进作风,打造让党放心、人民满意的模范机关准确把握模范机关政治属性和目标要求,着力提升机关各项建设工作水平。一是高标准完成巡察整改工作。认真履行整改主体责任,主动认领问题,制定《市委第四巡察组巡察反馈意见整改工作方案》,梳理反馈问题整改措施75条,印发相关规章制度22项,下发各类督办函24份。市委巡察组反馈的3类9个方面23个具体问题现已全部整改到位。二是推动模范机关创建。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定期调度机制,制定工作方案,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 赣州体育在行动”、“我为群众办实事赣州体育在行动“体育分享会”大讲坛和“十个一”特色活动等,圆满完成局党总支、机关党支部、市体校、离退休支部基层党组织换届和工会、妇委会群团组织换届工作。三是主动引领体育意识形态主阵地。截至目前,发布各类体育新闻信息900余篇,同比增长26%,在国家、省、市媒体发布稿件150余篇。召开新闻发布会2场。足球改革、石城冰球、于都冰雪等经验受到中央主流媒体推荐。与江西日报签订宣传合作协议。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各地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各地对体育事业发展工作重视程度不一,尤其是县级事业单位改革后,体育工作重视程度下降,有些县(市、区)部分工作整体推进较缓。二是竞技优势项目、品牌赛事不多。加之疫情影响,部分国家级、省级赛事活动延期或取消,赛事活动的影响力、持续性、辐射面均受限。

三、2023年工作计划

(一)紧盯任务目标,勇创改革示范。一是持续创建全国足球改革试验区。牢牢把握创建总体目标,跟踪督促好各县(市、区)各项指标完成情况,定期下发通报;加大足球裁判员、教练员培训,足球场地建设,足球赛事承接等方面力量;全面启动U系列足球队伍组建和训练工作,贯彻落实好“省队市建”有关目标任务。二是持续创建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深入贯彻落实《赣州市创建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工作实施方案》和2023年赣州市创建“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任务指标》有关要求,利用国家体育总局对口支援有利契机,争取更多支持措施举措向赣州倾斜,重点从全民健身设施建管用、拓展群众体育参与面两方向发力,着力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二)抓好规划落实,推进项目建设。一是继续推动《赣州市体育发展“十四五”规划》《赣州市体育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及《中心城区全民健身体育设施建设补短板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落实,重点指导各县(市、区)做好足球场地、健身步道、体育公园及“十四五”补短板项目等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布局工作二是加强与住建、城管等部门沟通协调,坚持体育用地、居住绿地与公园绿地的“三地”融合,用足用好城市“金边银角”,落实好中心城区健身设施建设补短板五年行动计划,规划建设城市社区“十五分钟健身”。三是坚持“项目为王”,精心谋划好市本级体育建设项目,督促指导好各县(市、区)贮备和编制综合性体育项目,积极争取上级更多支持的倾斜,并抓好项目的落地建设工作;推动建设好市全民健身中心、市老年人体育活动中心、农村社区全民健身示范工程和城市社区全民健身示范工作等项目建设

(三)扩大服务供给,推动全民健身。一是聚焦全民健身“六个身边”工程建设,抓好篮球场、羽毛球场(馆)、社会足球场、社区(行政村)体育设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乡镇多功能运动场等便民利民场地设施建设。二是用好用实新一轮苏区振兴发展扶持政策,主动对接国家体育总局等上级相关部门,争取更多公共体育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及项目。三是举办承办更多全国性、区域性体育赛事活动,持续举办好88日全民健身日活动、云上运动会、“新时代、新长征”职工篮球赛、环鄱阳湖自行车赛、社区运动会等群众赛事活动。四是常态化开展科学健身、国民体质监测“六进”公益活动,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体育志愿服务工作,筹办好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

(四)优化项目布局,举办出彩市运。一是全面总结省运会参赛备战情况,启动新一轮竞技体育项目布局工作,坚持“项目下沉、市队县办、市队校办”,科学合理规划我市优势项目和重点项目。二是深入贯彻落实市运会筹备协调会议有关要求,加大与兴国的沟通对接,明确各项筹备事宜,统筹抓好场地建设、项目设置、后勤保障等相关工作,举办多彩、精彩、出彩的第六届市运会。三是持续推进体育特色体育项目发展,推动各县(市、区)结合实际发展重点和特色体育项目,跟踪督促各地抓好“一县一品”各项任务指标落实工作四是推动体教融合改革,推广定南、于都经验,坚持体育项目进校园,大力推进项目基地校、体育传统特色校建设,持续打造“一校一品”“一校多品”项目。五是加强体育人才后备力量的培养,组织开展好竞技体育“选星计划”活动,深入各地选拔优秀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充实梯队六是持续推进体校改革,配备复合型教练员保障团队,突出体校专业特色和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积极探索建立青训中心,构建和完善新型体育后备人才训练和培养模式。

(五)激发产业动能,提升体育消费。一是推动体育产业融合发展。加强与旅游、教育、文化、卫生、发改、林业、水利等部门及县(市、区)等多地多部门的沟通协同,通过市场化运营模式,吸引社会资本、社会力量进入体育设施建设、体育场馆运营、体育赛事运作、体育用品制造等领域,推动体育与旅游、文化、康养等产业融合,包装、贮备体育产业新项目,打造富有特色的体育项目综合体。二是推进体育健身产业市场化发展。顺应大众健康需求,鼓励大众体育消费,充分调动体育企业、机关企事业单位、体育社会组织积极性,举办形式多样的线上线下体育健身赛事、健身服务等活动,推动发展体育竞赛表演、运动健身休闲、健康养老等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发挥体育产业示范带动作用。全面释放大余丫山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示范效应,推动更多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提质升级,推出更多体育产业示范单位(项目)及体育旅游精品景区、精品赛事、精品线路等。四是全力做好体育彩票销售工作。督促指导体育彩票销售安全规范管理,力争超额完成年度销售任务。五是做好2023年体育产业统计、体育场地统计调查、经营高危项目(游泳)安全监督检查等工作

(六)持续改进作风,营造良好氛围。一是坚持问题导向,举一反三,持续做好六届市委第一轮巡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常态化整治作风建设顽疾及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四风”突出问题不断净化体育政治生态,优化体育内外环境。二是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新时代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发挥好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激励体育系统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承中华体育精神和体育文化攻坚克难,踔厉奋发,打造讲政治、守纪律、负责任、有效率、让党放心、人民满意的模范机关。三是强化体育人才队伍建设,结合疫情防控要求,适时在北京体育大学组织开展体育系统干部培训班。四是持续推动体育系统事业单位改革,沟通对接好市体校升格有关事项。继续加强全系统干部职工培训,以“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适时组织一批干部赴外学习考察培训,提升履职能力。

                                赣州市体育局

                          20221024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