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无障碍 无障碍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市政府各部门信息公开>市财政局>服务>财经信息>局机关财政预决算

在线检阅: 搜索

赣州市2008年12月份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分析

访问量:
 

赣州市200812月份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分析

 

2008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团结一致,积极主动、沉着冷静地应对历史罕见雨雪冰冻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的考验,扎实推动一条主线,六个重点工作部署的落实,实现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了社会和谐稳定。在此基础上,全市各级财税部门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市委、市政府发展战略和决策部署,开拓进取,奋力拼搏,财政收入实现百亿元奋斗目标,财政支出保障能力显著增强,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良好。

一、12月份当月财政收支完成情况

12月份,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110042万元,比上年同月增收47568万元,增长76.1%,其中:上划中央“两税”收入32753万元,增长38.5%;上划中央所得税收入8088万元,增长94.2%;上划省级收入1835万元,增长137.7%;地方财政收入完成67366万元,比上年同月增收33480万元,增长98.8%;全市一般预算支出完成478845万元,比上年同月增支161107万元,增长50.7%

二、1-12月份财政收支完成情况

1、财政收入

全市财政总收入1001313万元,完成年预算的117.1%同比增收256098万元,增长34.4%。其中:上划中央两税收入322791万元,同比增收56922万元,增长21.4%;上划中央所得税收入100191万元,同比增收23551万元,增长30.7%;上划省级收入23676万元,同比增收10301万元,增长77%;地方财政收入554655万元,完成年预算的125.7%同比增收165324万元,增长42.5%。

2、财政支出

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570915万元,完成年调整预算的114.9%同比增支459021万元,增长41.3%。其中:市本级支出完成173136万元,同比增支62218万元,增长56.1%;县级支出完成1397779万元,同比增支396803万元,增长39.6%,其中:14个省管县支出1088871万元,同比增支298268万元,增长37.7%。

三、财政收支运行特点

1、攻坚克难、抢抓机遇,财政收入实现历史性突破。2008年是不寻常的一年,在年初遭受历史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影响下,在下半年国际金融危机的考验下,全市各级财税部门众志成城、共克时艰,在更高起点上突出践行科学发展观,紧紧咬住百亿元收入目标不放松,全市财政收入保持了平稳快速发展,并实现了四项历史性突破:一是财政总收入突破100亿元大关,成为全省第二个财政总收入过百亿的设区市。收入总量比2005年翻了一番,三年内增收50亿元,提前两年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五年翻番目标。二是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在全省继南昌市之后第二个突破50亿元大关,达到55.5亿元,增幅达到42.5%,较上年提高14.7个百分点,在全省排名由去年的第7位前移至第2位。三是全市财政总收入占GDP比重突破12%,达到12.05%,高于去年1.45个百分点。四是人均财政收入突破1000元大关,由去年的890元提高到1100多元。

2、放水养鱼、激活基层,县域经济实力明显提高。近年来,依照扩权放活,财力下移的思路,我市不断调整完善财政体制,构建起更具活力的激励型财税分配机制。市本级先后将市分享税种及土地收入全部下放给县级,并连续5年每年安排1500万元以上用于奖励发展快的县(市、区),仅2008年,市本级对县(市、区)的支持和让利超过2亿元。同时,积极调整完善县乡财政管理体制,对乡(镇)实行“不下达工商税收任务,税收不与收支挂钩”等激励机制,使乡镇致力于经济发展。一系列的新措施,为财政体制机制松了,充分调动了各级、各部门培植财源的积极性,有力促进了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全面增长。2008年,全市县级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增幅分别高达36.9%44%,高于市本级12.2个、9.7个百分点。财政总收入超5亿元的县(市、区)达6个,比上年增加4个,增收1亿元以上的县(市、区)由5个增加到11个。

3、优化环境、招商引资,开放型经济贡献日益加大。近几年,随着我市经济开放程度的进一步提高,内、外资大量涌入,为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和能量。外来企业迅速发展,已遍布三大产业的各个行业,直接扩大了全市税源。全市各级财政部门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和导向作用,通过实施贷款贴息等政策,带动和引导社会资金加大投入力度,积极支持工业园建设和重大项目建设,扶持壮大六大主导产业和四大优势产业集群,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后劲。近3年,全市各级财政投入的产业发展资金超过30亿元,大力支持了一批资源型工业园区、支柱企业、重点项目的基础建设和科技创新。同时,通过积极推行执收执罚部门收支完全脱钩试点工作,杜绝乱收费、乱摊派,对私营经济采取一系列优惠政策,有力促进了个私经济的快速发展。全市开放型经济的蓬勃发展,使其成为财政收入的重要增长极。200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30亿元,同比增长23.5%,其中近三分之二的增长源于招商引资企业,招商引资企业总数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占比高达55.8%;全市股份、私营及港澳台外商投资企业提供税收45.33亿元,占全市税收总额的53%;全市16个工业园区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75家,累计上缴税收23.11亿元,同比增长50.9%,总量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57.9%;三大产业集群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42.1亿元,上缴税金总额1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6.1%23.2%

4、保障民生、促进发展,公共财政职能日益显现。

1)民生支出保障有力。2008年,全市财政部门坚持以公共化为取向,以均等化为导向,大力优化支出结构,在实现五个确保的同时,做到新增财力进一步向困难群众、农村、基层和社会事业倾斜,每年拿出新增财力的三分之二以上用于民生保障,不断扩大养老、医疗、住房等社会保险的覆盖范围。2008年,全市投入各类民生资金达51.66亿元,比上年增长90.1%,民生保障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一是保障范围更广。财政保障的民生政策从50项增加到92项,将农村低保范围进一步扩大,农民全部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范围,将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学杂费扩大到民办学校,免费提供教科书扩大到全部学生,初步实现了城乡困难群众最低生活保障全覆盖,城乡困难群众大病医疗救助全覆盖,城乡群众合作医疗全覆盖,城乡中小学免学杂费、贫困生资助体系全覆盖。二是保障标准更高。2008年,全市增加各项提标资金15亿元,其中:在生活保障方面,提高城乡低保对象财政补差标准,提高企业职工养老保险金标准,对廉租住房保障对象进行补助,对边远地区教师发放特殊津贴等政策投入4.88亿元;在农村生产生活方面,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大力推进“一村一品”、加工橙等农业产业化建设等政策投入0.88亿元;在教育保障方面,大幅提高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对化解农村普九义务教育债务给予奖励等投入4.23亿元;在医疗保障和计生事业方面,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标准,资助国有及国有控股困难企业职工参加医疗保险,增加计划生育事业费等政策投入4.72亿元。三是应急保障更加到位。即时启动了财政应急预案,应对50年一遇的雨雪冰冻灾害,全市投入抗寒救灾资金2.45亿元。实施应急拨款程序,第一时间拨付四川地震灾区救灾资金940万元,安排价值1600万元的援助物资。全面落实油价、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等增加的补贴,全年4.5亿农民直补资金及时发放到位,发放成品油价格补贴5200万元。

2)发展资金投入加大。一是着力支持工业加快发展。市财政安排工业发展资金4300万元,承接产业资金1050万元,进一步支持优势产业园区、骨干企业、重点项目的基础建设和科技创新,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全市筹集安排1.42亿元资本金投资入股省担保公司,以更大力度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二是加快基础设施等重大项目建设。筹集1.57亿元投入香港产业园建设,预拨1亿元资金确保赣州新机场投入运营,安排3750万元支持支线航空发展,注资600万元成立地方铁路建设投资公司,安排六大片区建设启动资金1050万元,投入1.6亿元推进全市18个污水处理厂建设。三是密切关注落实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落实中央补助资金5.57亿元。

四、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2008年,全市财政运行基本正常,但也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1财政收入结构不合理。我市税源结构单一,财政收入中资源性和投资性税收比重大,多年以来,卷烟、电力、有色金属一直是我市的经济支柱,直接左右着我市的财政收入形势。虽然近年来招商引资成效显著,但全市新增大中型企业少,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的新型工业少,全市重点税源行业中尚无一家高新技术产业的企业,传统粗放型工业和高税赋行业仍是支撑我市财政增长的主动力,以此为基础的财政收入增长尚不稳固。

2、财政收支发展不均衡。一是县(市)之间发展不平衡。表现比较突出的是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增幅反差大,最低的县与最高的县分别反差31.7个、48.1个百分点。二是月度之间不平衡。从收入看,进度快的提前三个月完成全年任务,进度慢的前八个月份都没有达到序时进度;从支出看,全年有10个月的支出进度落后于序时进度,有的县市进度慢的月份落后序时进度16.05个百分点,大量支出积压在12月份完成,全市12月当月支出达到47.88亿元,占全年支出的30.5%,有的县市高达36.2%,支出进度明显不均衡。

3、财政收支矛盾很尖锐。2008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占总收入比重仅为55.4%,实际可用财力增长有限。而随着民生工程、规范津贴补贴、新农村建设、重点项目建设等公共财政政策全面实施,使各级财政新增支出超过了增收财力。加上各方各面要求增设机构、增加人员、增加经费、增设基金和专项资金的呼声也越来越高,财政支出和资金的压力更加突出。同时,市本级财政在财源结构老化、国土收入增收乏力的情况下,要带动19个县(市、区)共同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收支矛盾十分尖锐。

2009年是建国60周年、赣州撤地设市10周年,也是经济工作形势更为严峻的一年。面对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复杂局面,各级财税部门要认清形势,振奋精神,继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纵深推进市委、市政府发展战略和重大决策部署。要抓住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一有利时机,力求变压力为动力、化危机为生机、变经济波动期为发展机遇期,站在新起点上更加坚定贯彻执行市委、市政府战略决策不放松,更加坚定做大做优财政蛋糕不放松,更加坚定保障改善民生不放松,更加坚定深化财政管理改革不放松,更加坚定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不放松,为实现我市经济社会科学和谐的追赶与跨越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