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全面推动社会救助阵地建设工作,提高社会救助规范、高效、便捷服务水平,2月26日,市民政局召开社会救助阵地建设座谈会,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唐晓青主持会议并讲话,局社会救助科、核对中心全体人员,各县(市、区)民政局分管负责同志及南康、赣县等10个县(市、区)社会救助股股长参加座谈会。
会议指出,2024年是成果丰硕的一年,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更加完善,改革创新亮点纷呈,兜住兜牢兜好了基本民生底线这个最大政治任务,守牢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的政治责任。一是政策到位率有效提升。深入实施社会救助“6386”工程,积极开展“六必访”敲门行动,防止返贫监测“三类人员”首次100%纳入民政动态监测。中央政研室《政策研究》专门刊发我市兜底保障工作经验做法。二是发放准确率有效提升。全年累计投入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27.82亿元,有力保障40余万名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民政部低收入人口认定和动态监测工作座谈会在龙南召开,获民政部社会救助领域创新实践优秀案例(全国仅 14 个)。三是保障及时率有效提升。推动“赣服通”社会救助业务实现24小时受理,18 个工作日内办结率95%以上。南康区入选全国服务类社会救助试点地区。政策理论研究文章获民政部二等奖、省民政厅一等奖。
会议强调,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实现改革攻坚突破的奋进之年。要坚定信心、砥砺前行,对标深圳、看到差距,扎实做好各项社会救助工作。
要提高政治站位,兜牢民生底线。要深入贯彻省民政厅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以综合考核为导向狠抓工作落实,统筹开展农村低收入人口及防止返贫致贫对象的识别认定,按要求如期完成提标提补工作,倾力实施“大救助”行动,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切实发挥社会救助“保基本、防风险、促发展”功能作用,不断健全完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兜牢民生底线。
要强化工作谋划,推进阵地建设。要着力抓好社会救助阵地建设,以阵地建设为纽带,提升社会救助规范、高效、便捷服务水平。要结合本地实际,围绕“建、管、用”,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因地制宜、认真遴选场所,配齐工作力量,强化可持续运行,阵地要具备经办、培训、展示、整合、研判等功能,将社会救助阵地打造为服务群众的前沿阵地,提供多样化的救助服务,满足群众需求。
要务求工作实效,抓好工作落实。要对标深圳规则规制,深入推进“6386”工程,在“两项政策”衔接并轨、服务类救助试点、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有效衔接等试点示范上下功夫、出亮点,要在提升“救急难”工作质效、社会救助宣传、社会救助领域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社会救助信访办理等工作上久久为功、取得实效。
社会救助科负责同志解读并部署了社会救助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与运营工作,20个县(市、区)分管负责同志分别围绕社会救助服务阵地建设谈思路、定目标、讲举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