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无障碍 无障碍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市政府各部门信息公开>赣南科学院>发展规划>工作计划

赣南科学院2011年工作总结及2012年工作要点

访问量:

一、2011年工作回顾

201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赣南科学院带领和依靠全体职工,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科研项目攻关、创建科研平台、提升服务水平为抓手,坚持加快发展,推进转型发展,大力推进品种选育、试验示范、技术推广、服务咨询等工作,院所综合发展取得了较好成绩,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概括起来,院所工作的亮点突出表现为“三项指标稳步提升”、“三农服务效果明显”、“两个基地推进有序”、 “一重一保稳步发展”。

“三项指标稳步提升”:一是实施科研项目100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6项,省〈部〉级项目34项)。其中新立项课题35项,到帐各类科研项目经费1125万元,在项目的数量、层次和经费上都有新的突破。二是通过鉴定(审定、验收)的科技成果6项,获发明专利1项。三是荣获的科技成果奖和发表的科技论文(学术专著)大幅提升。全年获得科技成果奖7(其中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农科教突出贡献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发表论文55篇,学术专著6部。

“三农服务效果明显”:院结合“三送”活动,紧紧围绕六大主导产业和传统产业,把“项目建设年活动”作为全院科研工作的主抓手,全面开展了以项目建设带动产业发展的科技服务工作,全年通过科技下乡、技术服务、知识讲座、广播电台等多种形式举办各类培训班200余期(次),发放技术资料1万余份,培训人数近万人。在脐橙病虫害防治,油茶、水稻、生猪等良种推广与引进等方面,充分发挥了专业的优势,为我市农业产业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两个基地推进有序”:一是市水产研究所新科研基地建设进展顺利。在市政府的重视、关心下,赣县人民政府和市水产所已就土地征收、土地补偿价格、科研基地选址、预留地开发等问题达成一致意见,并签定了《关于土地征收与补偿等相关问题的协议书》和《补充协议》。目前,新科研基地建设项目已通过市发改委立项批复,征地补偿金3300余万元已全部拨付到位,新科研基地选址、1500地形图测绘、面积、土地初审等工作已完成,新科研基地132亩土地的征地拆迁工作已完成90%二是市畜牧研究所赣县清溪“赣州市现代畜牧科技园暨赣州市畜牧研究所中试与产业基地”建设稳步推进。该项目通过了市改革委立项批复,完成了山地1800亩、退耕还林地22亩、荒田40亩的流转手续。

 “一重一保稳步发展”:一是注重人才培养,一批年青干部脱颖而出,成为单位骨干。全年组织科技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培训300余人次,刘海平同志荣获“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章”,曾庆祥、幸新妹等两名同志列入2011年市政府特殊津贴候选人,曾庆祥、宋祥兰等同志荣获第二届赣州市青年科技奖。推荐了29名专业技术人员申报技术职称(其中正高1人,副高职称9人、中级12人,初级7人),7名入党积极分子吸收为预备党员,2 名预备党员如期转正,为科学院的持续发展增添了后劲。二是民生保障工作取得实效,职工待遇明显提高。市直其他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实施方案下发后,通过大家共同努力,市财政下拨全院2010年、2011年绩效工资1205万元,尽最大可能争取了政策倾斜,较好解决了退休职工生活补助问题(均按100%拨付),同时也为解决在职人员收入低的问题创造了有利条件,人均绩效工资收入均达到1.6万元以上,为院所和谐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年来,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中心工作为主线,确保“三送”工作取得实效。2011年,全院以学习贯彻落实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为工作重点,严肃换届纪律,积极开展“创先争优”、“三送”、“三治”“三提”等活动,全体干部职工讲党性、讲原则、讲大局,表现出较高的政治觉悟,能与市委、市政府保持一致,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在开展“三送”活动中,按照市委统一部署,院党委分别派出工作组和一名副县级后备干部赴大余河洞乡、于都宽田乡和上犹陡水镇开展“三送”服务工作。一年来,共撰写了调研报告5篇、发放连心卡100余张、收集群众意见70余条、排查解决各类矛盾和纠纷30余件、指导农户发展新产业3项、开展专题技术服务3次、争取水利资金2万元、安排慰问金2万余元,较好地完成了组织上交给的任务。

(二)以科研项目为抓手,积极推动我市农业产业优化升级。以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作为科研工作的主抓手,以项目服务产业、带动产业发展为目的,实施了一批高水平、高标准、针对性强的科研项目,为推动我市农业产业优化升级起到了积极作用。“江南地区冷浸田治理技术研究与示范”、“油茶低产林综合改造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山地橘园省力化栽培机械与相配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柑橘加工关键技术、良种引进与示范”和“利用蚯蚓资源化综合利用技术示范”等项目实施顺利,很好地完成了年度计划目标。

(三)以平台建设项目为龙头,促进院所科研水平进一步提升。国家产业技术体系水稻、脐橙、花生三个综合试验站项目继续在我院设立,“十二五”期间将获得项目资金750万元;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e型杂交水稻原种基地建设”,已立项批复,获得项目资金132万元;“赣州市斑点叉尾良种场建设”项目,获得国家农业部批准,国家投资建设资金200万元;“赣南科学院中心实验室建设”项目,获得国家财政部130万元资金支持和立项;“高产高品质油茶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红塔集团江西烟叶基地建设”等项目实施顺利。确立的“畜禽腊制品研究”、“优质低耗e型杂交水稻研究”和“油茶科研”等优势产业科技创新团队建设成效明显,其中“畜禽腊制品研究”批准为省级创新团队。通过平台建设项目的实施,将大大改善院所科研条件,有力提升科研水平和实力。

(四)以靠强联大为纽带,实现院所对外交流与合作不断增强。2011年,院所在与中国农大、华中农大、中国林科院、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江西农大、省科学院、省农科院、省林科院建立合作基础上,加大了与中国科学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和福州植物园等高院高校的交流与合作,在产业发展、技术攻关、学术交流、课题申报等方面达成了共识,建立了合作关系。“中国森林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与林业适应对策”、“瘤胃甲烷生成的微生态调控与低碳高效养殖技术”等合作项目已上报立项。

(五)以和谐稳定为基础,实现院所发展环境不断改善。在全面落实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政策,普遍提高职工,特别是退休人员待遇的基础上,院所结合开展机关效能、“综合治理”等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以市第四次党代会,市“两会”为契机,大力推进了院所和谐共建促发展工作。充分利用节假日、建党90周年之际,组织开展送温暖活动,全院共安排慰问资金10万余元,慰问困难职工、困难党员、老党员人数达200余人次;在市第三届运动会上,院代表团荣获团体总分第三名和道德风尚奖荣誉,展示了科学院精神风采。通过组织一系列活动,让广大职工感受到了组织的温暖,为院所稳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11年,全院实现零上访、零事故、零违纪大好局面。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院所工作主动性和攻坚克难精神缺乏。畏难情绪普遍存在,“等、靠、要”现象较为严重,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够。二是科研投入严重不足。近几年来,市本级切块我院用于科研的科技“三项”经费严重不足,直接影响了我院的科技创新和科研竞争力,导致院所科研任务不饱满,人才引进难,留住更难,各科研所人才青黄不接,断层严重。

三是科研设施条件和平台基础十分薄弱。全院尚无科研水平高、科技含量大、产业化发展快的标志性项目。仪器设备和科研需求之间的矛盾比较明显,体现平台层次和水平的综合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基本空白。三是改革政策不配套。科学院成立后,社会保障、经费扶持、人员分流、平台建设支持等改革配套政策都没有。各科研所在科研基础设施建设、平台建设、项目实施等方面的困局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阻碍全院深化改革与加快发展的外部环境还有待于改善。以上不足和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下大力气逐步加以解决。

二、2012年工作思路和重点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是我市促进中央苏区发展振兴千载难逢的重大历史机遇期,也是我院攻坚克难、乘势而上的关键一年。我们要以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以融入中央苏区发展振兴规划各项工作为总抓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一号文件,以及市委、市政府有关加强和促进农业科技的精神,紧紧围绕水稻、脐橙、油茶、花卉苗木、蔬菜、甜叶菊、生猪、烟叶等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加强与行业主管部门,大院、高所、高校的联系与沟通,大力推进院所加快发展、转型发展,重点抓好科研攻关、成果转化、技术服务、平台项目和创新团队建设,大力改善民生,实现院所综合实力有较大提高。

2012年工作的目标任务是:科研项目和经费投入有明显增加;盘活科研院所资产,加快启动建设赣南科学院科技创新中心,改善院所办公、科研条件;职工待遇、民生保障水平有较大改善,争取新建科技人员“周转房”,根本解决科技人才“引不进”、“留不住”问题;加快推进科研试验基地建设步伐,加强海南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力争研发一批破解产业发展瓶颈的关键技术,强化服务意识,做实服务项目,扩大赣南科学院在服务赣州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影响力。

为了实现以上目标任务,我们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着力抓好项目实施与申报,加大技术攻关和成果推广力度

在继续实施好现有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的同时,加大水稻、脐橙、油茶、生猪、蔬菜等优势产业科研项目的申报,选择有科研实力、有发展前景的研究所和项目进行重点支持、重点发展、重点突破,力争在脐橙、油茶、生猪等产业领域和技术发展前沿掌握核心技术,大幅度提高科技自主创新和技术集成、应用的能力,努力形成一批新的适用技术。

1、强化服务赣南脐橙产业的科技支撑力度以承担的国家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柑橘综合试验站为依托,继续加强产业发展调查,主要病虫害监测分析和灾情动态变化,开展脐橙产业综合集成技术的试验示范,培训技术推广人员和示范户,重点加强与脐橙主产县的科技协作。尤其是在研究和推广简易设施栽培技术,新型水冷贮藏技术和脐橙矫正施肥与品质提升技术等方面加大力度。

2、加快联合建设高产油茶示范基地的进程。以承担的省重大科技专项招标项目“油茶低产林综合改造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为技术依托,继续把赣县、上犹县、于都县等作为科技支撑县,加强与赣县今日油茶公司、江西仰山园油茶公司等企业的科技协作,大力推进油茶低产林改造。

3、加大生猪生态养殖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力度。实施好国家星火计划项目“利用蚯蚓资源化处理猪粪技术示范”和省环保专项“猪粪高值化综合利用技术推广”项目,在定南、南康等地与种猪场建立示范点,积极开展新型饲料添加剂和高效生物有机肥的研究及产品质量标准制订,主动融入赣南生猪产业“零疫病、零残留、零污染”工程建设,促进生猪产业生态化发展。

4、加大发展林业经济和林下经济的科研力度。立足建设现代农业,积极开展一批林苗、林药、林菌、林菜、林禽、林畜、林游等林业经济的技术研究,重点培养一批林下种植、养殖、森林旅游等不同类型、独具特色的林下经济项目,建立一批林下经济试验示范基地,大力推进林业经济和林下经济快速发展。

(二)着力加强以服务产业发展为重点,提升农技推广能力和社会化服务水平

2012年全院要重点做好科技合作与服务工作,实行科研重心下移,与产业发展重点县(市、区)和龙头企业联动,在水稻、烟叶、特色水产、蔬菜、花卉苗木等产业发展一线大力开展产业规划、技术指导和科技服务活动,扎实提供先进实用技术、人才、信息、良种良法,形成产业技术联盟,推动全市主导产业发展提质、提效。

1、主动对接粮食主产县,建立科技服务示范基地。以承担的国家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水稻综合试验站、农业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冷浸田治理技术研究与示范”和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项目为技术展示平台,大力开展水稻高产种植示范,冷浸田高产种植示范,做好水稻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与推广,稳定粮食生产。

2、做好烟叶、花生产业技术推广和服务的工作。充分发挥烟叶、花生产业技术的独特优势和全省唯一专业研究机构的科技力量,大力开展烟叶、花生种植技术培训、生产技术指导,为全市烟叶、花生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推动富民强县。实施好国家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花生综合试验站工作

3、推广水产健康养殖技术。斑点叉尾鮰鱼、刺、黑尾近红鲌鱼健康养殖技术取得了新成效。继续在崇义、上犹、赣县等县推广生态健康养殖技术。

4、做好引种、选育、品种保存等工作,为全市蔬菜、花卉苗木产业发展服务。大力开展蔬菜、花卉苗木新品种的引种、示范和本地优良品种发掘、种质资源保存以及提纯复壮,努力做好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服务全市蔬菜、花卉苗木产业优质发展。

(三)着力夯实基础,大力改善科技创新条件

1、统筹兼顾,加快启动赣南科学院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积极争取立项支持,做好项目建设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按照城市规划建设要求,激活各所土地和资产资源,把资产置换与水稻、旱作物、畜牧、水产、花卉苗木等科研基地建设、促进院所发展和建设赣南科学院科技创新中心有机统一起来,争取最大效益,实现全院资源整合、要素聚集,办公、科研、生活等条件有新突破。

2、加强调度,全面推进畜牧和水产两个科研基地的建设。加强与赣县的沟通协调,做好项目建设前期的各项工作。水产科研基地要结合国家农业部“赣州市斑点叉尾鮰良种场改扩建”项目实施,力争2012年完成基本建设任务的80%。基本完成赣州市现代畜牧科技园生活设施、实验用房、猪舍、鸡舍、鸭舍、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

3、科学规划,扎实推进赣南树木园生态旅游区建设。积极争取省市共建战略,赣南树木园进行科学规划,建设好珍稀树种保护区、能源树种区、树种展示区、树种试验区、树种示范区等专类园区,建立区域性树种基因库。完善旅游设施,建成四季特色鲜明的生态旅游区和集科研、科普、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树木园。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做好“赣州植物园”建设的各项准备工作。

4、大力争取,做好赣州市绿色食品(农产品)研发中心的申报立项。以批准的省级优势创新团队“畜禽腊制品省级优势创新团队”为技术依托,做好赣州市绿色食品(农产品)研发中心的筹建和申报立项工作,为赣州打造“放心食品”生产示范区服务。

(四)着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创新团队建设

1、组建专业优势创新团队紧紧围绕水稻、脐橙、油茶、生猪、烟叶、水产、蔬菜、花卉苗木等产业组建相应的优势科研创新团队,培养领军人才,把全院的优秀科技人才资源进行整合,纳入创新团队。

2、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做强创新团队以科研项目和创新团队为平台,加快培育一批科技人才,完善科技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机制,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的引领作用,建立流动科研工作站或星期天工作室,吸引省内外高层次人才加盟到我院开展技术研究和科技合作,带动和提升相关领域的科研和科技服务水平,逐步做强我院创新团队。

3、加强协同创新,人才与技术共建共享走出去,请进来,继续加强与省内外高院、高所、高校的联系合作,大力开展引进、消化、集成再创新的工作,甘当“配角”和“下手”,使我院成为省内外高校、院、所重要的中试和转化基地。落实与华中农大合作建设国家级“农科教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做好共建培养研究生的工作。做好农业环保专项科研工作,引进更多的人才和新的技术,引领我市农业科研水平再上台阶。

(五)着力改善民生,共创和谐家园

1、稳步推进绩效工资政策的实施,逐步提高全院职工收入水平。我院下岗职工多,退休职工多,积极稳妥地推进绩效工资的实施,关系到全院职工的切身利益和和谐稳定。院所要进一步完善分配机制,充分用好用活绩效工资政策的有关规定,确保全院职工收入不低于全市平均水平,逐步提高下岗自谋职业人员的最低生活待遇。

2、进一步争取市政府政策倾斜,以利于妥善解决科技人员收入保障问题积极向市政府反映我院所属各所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尽可能争取支持,妥善解决在职职工绩效工资资金来源,争取上半年重新审核职工收入状况。

3、畅通民意渠道,扎实开展“三送”活动进一步提高统筹协调各所利益关系的能力,拓宽各所职工反映意见和建议的表达渠道,加强对院所舆情的汇集和分析。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落实院、所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制度。扎实在全院开展“三送”活动,加强干部职工和科技人员的思想工作,切实解决全院职工反映强烈的问题。完善全院应急管理机制,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各类群体性事件、个人极端事件和突发事件。

4、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做好引进企业的服务和监管工作,强化安全责任,明确引进企业所在单位为安全生产责任主体,有林单位为防火责任主体。全院要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落实安全措施,增强预防意识,提高预防能力,坚决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提高院所的预警与应急能力,出台应急方案。

(六)着力抓好党建工作,为全院的发展和改革提供坚强保证

1、不断推动思想解放。按照市委提出的“加快发展,推动转型发展”的总体要求,在我院掀起以“建设创业、宜居、平安、生态、幸福赣州”为主要内容的思想解放高潮。通过新一轮思想解放,不断推动新一轮大发展,在我市优势产业发展中找准定位,加快发展,不断缩小与先进科研院所的差距。

  2、加强院所班子建设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完善科技人员教育培训、干部选拔任用机制,继续把各所的班子建设好。建立健全各研究所班子和中层领导干部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机制,着力提高全院党员的综合能力素质,尤其是要提高各所党员领导干部的执行能力。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搞好廉洁自律,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建立并推行领导干部问责制。

3、推进院所创新文化建设以“十二五”发展规划为契机,继续秉承“科技立院、产业兴院、人才强院、开放办院”的建院方针,大力弘扬团结协作、甘为人梯、无私奉献、追求卓越的精神,抓好学风建设,营造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

同志们,市第四次党代会已经为赣州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明确了目标,加快赣南苏区振兴,科技工作责任重大。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更加昂扬的斗志、饱满的激情、务实的作风和创新的精神,共同为迎接党的十八大,在建设创业、宜居、平安、生态、幸福赣州进程中再创佳绩!

相关文章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