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无障碍 无障碍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市政府各部门信息公开>赣南科学院>发展规划>工作计划

赣南科学院2008年工作回顾及2009年度工作要点

访问量:
 

一、2008年工作回顾

2008年,赣南科学院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的一系列决定,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紧紧依靠全院干部职工,围绕“对接长珠闽,建设新赣州”发展战略和“一条主线,六个重点”的工作部署,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成果推广和科技咨询服务活动,在新形势下对科研体制改革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实践和探索,初步建立起了适合我市经济发展的新型科技管理体制和科研运行机制,取得了一些成绩,全面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一年来,全院共实施科研项目85项,新增省级以上各类项目24项,争取项目资金1192万元。获省、市科技进步奖6项,国家植物新品种权证书1个,国家品种权保护品种2个,通过国家审定的油茶优良无性系良种9个,国家专利1项。发表科技论文33篇。所获奖项、专利、项目和发表论文的数量是近几年来最好的一年

 

(一)加强科技攻关,提升管理水平

我院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并结合我市的经济发展特点,把工作重点放在应用、推广研究上,积极引导科技人员实施杂交水稻、脐橙栽培和深加工、油茶优良无性系苗木繁育、甘蔗良种繁育、畜产品加工、特种水产养殖、生态资源保护增值等项目,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是国家863计划项目获关键性突破。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优质高产低耗e型杂交水稻选育与应用动植物品种分子设计专题项目,于20089月通过江西省科技厅科技成果鉴定,达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自立项以来,育成了长穗颈不育系2个。育成并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e型杂交水稻品种3个。江西省科技厅组织省内外专家对e型杂交早稻ek4号百亩连片示范进行测产,平均每亩达562公斤,比当家三系杂交早稻亩产450公斤增产100多公斤。20089月,课题组2位成员在长沙参加了由国际水稻所主持召开的第5届国际杂交水稻学术研讨会,《e型杂交水稻研究现状与前景》论文在会上交流。

二是国家级农业推广示范科研项目稳步实施国家农业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柑橘模式化栽培及贮藏技术研究,开展了赣南脐橙栽培技术现状调查、重要病虫害的流行规律及防治方法等研究与示范;国家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赣南脐橙高效安全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开展了赣南脐橙生产成本调查及分析研究、山地脐橙园集水灌溉技术模式调研、肥水同步设施试制等工作;国家农业部的柑橘产业技术体系——赣南脐橙综合试验站项目,开展了赣南脐橙缺素黄化症状矫正技术研究,完成了田间标记、采样等工作;国家星火计划项目——红肉脐橙新优良种引种示范与推广,开展了钙元素对防治红肉脐橙裂果效果的田间试验,继续开展了2,4-D钠盐在红肉脐橙上的应用研究。

三是国家农业成果转化基金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实施的国家农转资金项目“甘蔗新品种赣蔗18号的繁育与示范”,已按计划完成各项任务。目前,己建立了20公顷甘蔗良种繁育基地,10公顷高产示范园,1公顷甘蔗种质资源圃,建立了60户示范户,组建了“育、繁、推”一体化体系,健全了推广网络,进行了基地土地规划平整,试验田道路硬化、水渠建设,改建、扩建了组培中心、化验室、育种温室,添置了仪器设备,完善了科研设施,改善了科研条件,提升了科研实力。

四是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取得良好社会效益。承担的科技部“赣州市科技商机网技术报务平台建设”项目累计服务企业达500家,其中2008年新增140家。企业新增经济效益2100万元,其中2008年新增经济效益1000万元。2008年新增了广东、山东、辽宁等服务区域,实现了方便、快捷的企业网上技术交易服务,社会效益也得到了明显提高。同时完善了《赣州科技网》、《赣州市商机网》、《赣南科学院网》、《赣州科技信息网》等四个网站,为赣州的经济建设提供了科技信息服务。

2008年,全院通过国家、省、市级鉴定验收项目7项,通过省科技厅组织的现场评议(测产)项目3项,获省市科技进步奖6项。农科所承担的“e型杂交水稻不育系k17eA及其系列组合选育与应用”项目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甘蔗所承担的“甘蔗新品种赣蔗18号的选育及应用研究”项目分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和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农科所承担的“高产多抗花生新品种粤油7号引进和示范”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畜牧所承担的“优质肉兔——新西兰兔引种繁育及其推广应用研究”和林科所的“甜笋竹引种栽培及系列食品加工技术研究”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二)积极申报项目,增强竞争实力

为适应我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需要,本着量力而行的原则,我院及时调整研究结构、专业设置和研究方向,把申报项目的重点放在科研实力较强同时又适合我市主导产业发展的项目上。把各科研单位能否争取到国家、省、市和行业部门的科研项目,作为各科研单位考核的重要指标,并采取奖励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各科研单位领导和科技人员的积极性。2009年,我院共争取到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项,国家综合试验站3个,省以上科研及开发项目20项,获项目资金1192万元。争取的项目之多,含金量之高,是前所未有的,在我省设区市科研单位也是不多见的。

首先,申报国家级科研项目获重大突破。在院领导的支持下,林科所根据专业特点,结合市场需求,拓宽思路,把握行业前沿的热点问题,积极开展项目申报工作,成功申报了国家科技部农业成果转化基金项目“GLS赣州油1号油茶优良新品种繁育及栽培技术示范”,获项目资金100万元。这是该所几十年来科研工作的一个历史性突破,在我省能够争取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资金百万元资助的单位也还是第一家。

其次,申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平台项目喜获丰收。农科所、烟科所和甘蔗所分别被国家农业部和财政部确定为全国水稻、花生、甘蔗产业技术体系赣州(南康)综合试验站,分别获科研经费150万元 。以上3个试验站,加上柑橘所2007年争取的“柑橘产业技术体系——赣南脐橙综合试验站”项目,目前我院共有4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是全国唯一获4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的地市级科研院所,这标志着我院有近半数产业进入了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

第三,申报省、部、市级科技项目获较大进展。2008年度,院本部和各科研单位分别成功申报了“油茶优良新品种高效栽培集成技术研究”、“江西乡土能源植物光皮树优选快繁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水稻新质源长穗颈不育系的选育”、“生物活性有机液态肥料研发与中试”、“高生物量能源甘蔗新品种的选育”、“花生高产良种良法配套栽培技术示范”、“新西兰实验兔示范推广基地”和“三百山生态资源保护”等省级科研项目。向国家林业局申报了9个国家级油茶优良无性系良种,并已发国家良种证书。“赣州市斑点叉尾良种场(改扩建)项目”己列入农业部的储备项目。

 

(三)加快成果转化,增加综合效益

为推动科研成果产业化,我院加大了科研成果的转化力度,将自身选育或引进的新品种、新技术加以推广应用,使水稻、脐橙、畜牧、水产、油茶、花卉、苗木、蔬菜、烟叶等形成产业化,累计获经济效益1300万元,同时为赣南农业产业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

农科所实施的e型杂交水稻不育系K17eA及其系列组合选育与应用”项目,至2008年止,在江西、广西等省区共渡难关(区)累计推广种植面积839.63万亩,增产稻谷4.11亿公斤,增收6.165亿元;林科所引入广东客商投资建成先进的“植物组培中心”,培育桉树、油茶等花卉苗木,2008年进入规模生产阶段,同时围绕新农村建设,调整培育苗木品种格局,建立了“新农村建设中心苗圃”,共获利60万元;畜牧所新注册成立1家科技型企业——赣州今中科技有限公司,加大了省重点新产品试制计划“绿色饲料添加剂——促转素”及“江西省实验动物(兔)生产繁育基地建设”项目的攻关力度,通过科技人员的不懈努力,“促转素”中试产品已经投产,实验兔已投放市场,产品供不应求;水产所通过科技攻关,攻克了斑点叉尾规模化育苗的关键技术,全年共孵化斑点叉尾鱼苗1100余万尾,促进了全省鱼产业的发展;市农机研究所积极引进、研制、推广小型脐橙挖穴施肥机,在多个脐橙园进行示范,得到了果农的普遍欢迎。

 

(四)扩大开放交流,促进互惠合作

为拓宽生存空间,增强发展后劲,确保赣南科学院获得长足的发展,我们主动加强了对外合作与交流活动,与本市三所高校建立了密切的科技合作关系,签订了长期的科技交流协定;与国家氟材料工程中心、华中农大、南昌大学、江西农大、省科学院、省农科院、省林科院和省山江湖办等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并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在人才培训、项目合作、技术开发、试验和教学基地等方面实现了资源共享。我们还与工贸、科技和涉农等有关部门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共同申报和实施科研项目,共同攻克技术难关,在合作中体现科学院在科技创新、项目开发和推广技术方面的优势,从而增加更多的协作机会。

各科研单位结合自身特点与有关大专院校、知名企业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就共同开展科研项目,提供实验基地、人才培训等达成了合作意向。农科所为配合我市2009年发展甜叶菊产业的需要,与谱赛科(江西)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合作签订了30万株甜叶菊母本园建设和100万株甜叶菊扦插种苗繁殖的协议;柑桔所与上海温兴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合作,引进外资200万元,组建了“赣南脐橙技术应用工程研发中心”;烟科所与红塔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就“信丰县旱地烟叶生产栽培示范推广”和“信丰县旱地烟叶烘烤技术示范推广”课题签定了科技推广合作协议,资助经费60万元;林科所与赣州华亿公司等企业合作,承担原料林基地营建及监管工作,指导华亿公司营造桉树原料林6000亩,从中获得了有价值的科学数据,并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畜牧所与江西农业大学合作开展现代养猪业循环经济生产模式研究;甘蔗所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加强横向交流与合作,与广西惠民甘蔗种业有限公司签订了甘蔗科研及良种繁育推广长期合作协议,每年获经费6万元;水科所与南昌大学合作开展省科技厅重大招标项目规模化育苗关键技术开发及其产业化研究。树木园先后与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标本馆、上海植物园引种部、上海市林业总站以及庐山植物园、九江市林科所等相关单位开展技术协作与技术服务工作,进行植物标本、种子的采集、种类的收集。各科研单位通过合作,不仅加快了科研成果的转化速度,而且使合作双方都获得了较大的利益和发展空间。

 

(五)强化服务意识,融入中心工作

一年来,我院充分发挥院属各单位人才荟萃、知识密集的优势,积极组织科技人员参加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加速科学技术向生产力的转化,为赣州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别是新农村建设提供了科技咨询服务。一是根据中心城区六大片区建设的要求,对赣州植物园建园地址和建园布局进行了初步论证,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同时,作为建设责任单位,积极参与赣州植物园的总体设计、方案制订和各项筹备工作;二是积极参与市委组织的“三看三比”活动,市柑桔所派出了一名副县级领导干部和2名农艺师参加了大余县河洞乡黄金寮村的新农村建设工作,为驻点村提供扶助资金2万元,争取上级开发项目2个,获项目资金12万元,驻点工作队员彭龙同志被市委授予新农村建设先进个人荣誉称号;三是在年初的冰雪灾害期间,积极组织科技工作者,深入赣县、崇义、大余等灾区,举办了6期抗冰救灾培训班,科技人员深入灾区发放技术资料3000多册,现场帮助灾区群众解惑答疑,进行技术指导。各科研单位积极开展科研生产自救工作,使冰雪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四是积极响应市委的号召,为四川地震灾区开展捐款和交纳特殊党费活动,全院干部职工为四川灾区捐款13520元,在职党员和部分离退休党员交纳特殊党费126130元;五是做细做实工作,确保和谐稳定。我院是一个一千多人的事业单位,确保和谐稳定至关重要。我院及时把工作的重点放在维护稳定上,每一项改革措施出台,都进行了周密细致的调研论证,充分顾及到大家的承受能力,确保改革既积极推进,又稳妥可行。由于维稳工作想在前头,工作做在细处,责任落在实处,全院干部职工的思想都比较稳定,工作、生活秩序正常;六是在为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服务中,科技人员始终奋战在科技工作的第一线,为社会提供及时的科技咨询服务活动。农科所发挥技术优势,在宁都县新农村建设点开展专项农业技术培训,为乡镇技术员和农民传授实用技术,受到当地领导和群众的好评。林科所积极构建林业科技服务平台,选派专业技术人员深入林区开展技术培训,以满足林农对林业技术的需求。畜牧所利用动物医院门诊部和江西省实验动物(兔)生产基地两个窗口,对养殖户进行养殖技术咨询、疾病诊疗服务。柑科所充分利用科技下乡、集中授课、田间指导、定点服务等多种形式开展科技服务,为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建立了较好的示范样板。水产所积极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分别与崇义县水产站、上犹县水产站等单位签订了斑点叉尾养殖技术服务协议,派出技术人员为两县的鱼养殖户定期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和指导,并提供种苗及销售信息。甘蔗所派出科技人员到泰和、南康、上犹等地,为当地蔗农(果蔗)、花农解决生产问题,传授栽培技术等。情报所在实施国家级“赣州市科技商机网技术报务平台建设”项目中,累计服务企业数达316家,扩大了企业的影响,实现了方便、快捷的企业网上技术交易服务。

 

(六)加强自身建设,提升整体素质

一是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我院积极开展了突出践行科学发展观学习教育活动,组织党员干部开展了“学习十七大精神,立足本职工作,突出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学习交流活动,年底通过了市委学教办的考核验收;二是加强了各科研单位的党组织建设。针对各科研单位班子配备不齐、党组织建设不健全的实际情况,院党委于8月份向市委呈报了《关于加强赣南科学院党组织建设的请示》,得到了市委领导的高度重视。10月份,我院积极配合市委组织部对科学院及副县级科研所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进行了调研。同时,我院对所属科研单位的科级领导班子和班子成员进行了考察调研,比较全面地了解掌握了全院特别是领导班子的思想、组织状况,对各科研单位加强党组织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为今后进一步调整和充实各科研单位领导班子力量和加强党组织建设提供了依据;三是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下发了《赣南科学院规章制度汇篇》,出台了《赣南科学院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赣南科学院科研管理暂行办法》、《赣南科学院会议制度》等文件,全面推行了目标考核制度,使全院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干部职工按章办事;四是建立和完善了科技人才引进、培训激励机制,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聪明才智。为解决农业科技人员难进难留的问题,今年8月我院向市政府呈报了《关于赣南科学院引进特殊人才的请示》,得到了市政府人事部门的认可,为各科研单位引进急需人才开辟了绿色通道。一年来,各科研单位引进了研究生4名,本科生8名,输送了20名专业技术人员攻读华中农大、江西农大的在职硕士学位。组织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参加继续教育培训12期,受培训人数512人次。先后派遣6批技术人员、院所领导分赴江苏、浙江、广东、湖北、河南等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进行参观、考察和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政策不到位,改革不彻底,现行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仍然是影响发展的最大障碍。人员包袱沉重,下岗职工较多,由此产生的诸多问题日益显现。经费严重紧缺,实施科研项目和维护稳定的工作难度加大。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09年工作要点

2009年,是我市推进“十一五”规划实施的关键一年,也是我院改革与发展重要的一年。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进一步加深,给我市的科技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但是,我们应清醒地看到,我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趋势仍处在较好的战略机遇期,给我们搞好科研工作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也对我院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应义不容辞地肩负起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让和科技咨询服务的重任,为赣州的经济社会科学和谐发展提供坚强的科技支撑。目前,我院的发展处于关键时期,结构调整与改革发展的任务依然繁重,进一步明确创新目标,做好战略性部署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们要进一步理顺关系,深化科研体制改革,完善科技创新布局和体制创新,真正构建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科研机构管理模式和制度体系,进一步提高我院的综合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长远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009年,我院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市委三届六次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抓发展保企业,抓项目增投入,抓就业保民生,抓基础蓄后劲,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要求,坚持“科技立院、产业兴院、人才强院、开放办院”的方针,努力提升科技创新和科技服务两大能力,加速推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支撑保障三大体系建设,以深化改革、争取项目、产业发展、和谐稳定、自身建设等五大工作为重点,全面完成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各项任务。在2009年度,争取国家级项目3项,省级项目20项,获项目资金1000万元以上,争取科技进步奖5项。举全院之力,重点支持并抓好赣州植物园项目建设。

(一)进一步理顺关系,积极稳妥地推进科研体制改革。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对我院体制改革的支持,争取出台有利于我院长远发展的改革措施和办法。加强各科研单位之间的协调配合,增强整体意识,团队意识,共渡难关、共创辉煌。科学合理地设置院所内设机构,加快中心实验室和产业开发中心的建设步伐,鼓励出台有利于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措施和办法。强化对外宣传,充实和完善院所网络建设,打造网络名片,扩大影响力。

(二)进一步明确重点,加大力度申报和实施科研项目。理清科研发展思路,明确科研目标和方向,集中力量打造优势学科,培养优秀创新团队。全力争取科技项目,重点策划、包装、推出一批大项目,力争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全国公益性行业科技专项等项目上取得突破。加强现有成果的转化,强化在研项目计划管理。加快科研平台建设,努力提升科研实力和水平。加速对外开放与合作,提高我院自主科技创新能力。切实开展科技服务,为全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三)进一步理清思路,做大做强优势产业。进一步理清产业发展思路,加大自有新品种、新成果推广应用力度,重点抓好水稻、花卉、果树、茶叶、柑桔、油茶、甜叶菊等产业发展,提供品种和技术支撑。以市场为导向,搭建新的成果转化平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整合并充分利用好现有平台,策划支撑产业发展的项目。配合我市新农村建设,为我市农业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积极主动,向政府部门提供科技产业发展规划、科技决策等服务。

(四)进一步关注民生,做实做细维稳工作。认真关心群众的学习和生活,积极解决干部职工的实际困难。坚持并完善定期通报工作制度,及时向全院干部职工、离退休老同志、分流人员和下岗人员通报我院的改革与发展情况。建立院、所长信箱,完善信访制度,沟通干部职工与院、所领导及机关各部门的联系渠道,听取工作意见和建议,对来信来访中反映突出问题及时进行协调与处理,着力完善协调机制和构建沟通渠道。引导不同的利益群体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重视离退休干部职工工作,院、所两级要积极创造条件,从政治上、生活上关心老同志。组织离退休科技人员参与科技咨询、科普宣传、科普讲座等活动,引导离退休干部职工老有所养、老有所为。

(五)进一步强化管理,全面推进自身建设。树立全局意识和大局意识,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突出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全体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努力拓展科技创新工作局面。加强院所班子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全面提高干部职工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努力增强集体凝聚力,保持干部队伍良好的精神面貌。继续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理论学习、法制教育、综合治理等工作。努力培养造就一支政治过硬、素质优良、勤政高效、清廉为民的科技队伍,为推动全市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提供服务。

 

                             

 

 

中共赣南科学院党委 赣南科学院

二00八年十二月

相关文章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