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无障碍 无障碍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市政府各部门信息公开>市农业农村局>执行和结果>发展规划>工作计划

2010年农产品贸易体系建设规划

访问量:
 

为加快农产品贸易体系建设,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切实扩大农产品消费、保障广大农民的利益,按照市政府十大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根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就2010年赣州市农产品贸易流通体系建设的主要工作制订如下计划。

一、工作要点

(一)积极改造农产品批发市场。围绕我市的农业主导产业和区域特色,重点建设脐橙优势产区批发市场和区域特色产业专业市场,着力推进市场地面硬化、水电道路系统改造、交易厅棚改扩建、储藏保鲜设施、加工分选及包装设施、客户生活服务设施、市场信息收集发布系统、市场管理信息化系统、质量安全检测系统、卫生保洁设施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实行场地挂钩、开展加工配送、监管质量安全、推进规范包装、强化信息服务、发展现代流通、壮大市场主体、开拓对外贸易、维护安全交易、完善公共服务。积极改造农贸市场。实行退路进厅,取消马路市场,建设场所相对固定的大厅式交易市场,完善场地、道路、水电、垃圾处理等必要设施。继续在县城和有条件的乡镇积极推行“农改超”,提升市场档次。大力发展社区便利店,建立新型农产品零售网络。

(二)建立农产品信息网络体系。完善全市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企业数据库,通过赣州三农网免费为全市农产品生产基地和企业提供市场供求信息和价格分析,全年为农民发布供求计划为1000以上,构建“互联网+传统媒体+基层会员单位”的商业宣传推广信息网和跟踪反馈服务结合的产品营销网络体系,形成信息交流、新产品、新技术推广和农产品供求贸易一体化。在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以及连锁超市,建设4个安全优质农产品的专销区。

(三)发展农产品现代流通方式。积极培育、壮大农产品经纪人队伍,围绕农产品流通政策、运销贮藏加工技术、质量安全知识与法规、农业科技等内容开展农产品经纪人培训,增强市场开拓能力。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批发市场和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发展农产品连锁经营,建立新型、高效的农产品营销网络。支持建立一批对接长珠闽的大型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提高农产品集中采购、统一配送的能力。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城乡建立农产品品牌直销连锁店。培育壮大农业网站,强化农产品市场信息收集发布。积极创造条件建立网上交易平台。

(四)加强农产品营销促销服务。积极宣传农产品分等分级知识,鼓励农民和经销商按统一标准对农产品进行分等分级,实行规格化包装,提升农产品整体形象。积极引导在安远县脐橙大市场和食用菌批发市场的市场主体建立农产品分选、包装设施,为农产品产后分等分级和包装提供条件。加大对农产品营销促销服务的支持力度,加快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营销促销服务平台,为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加工贸易企业提供形式多样的营销促销服务。充分利用网络、电视、报刊等媒体,广泛宣传名、特、优农产品,提高我市农产品的声誉和市场竞争力。积极参加具有品牌影响的大型农产品展示展销会,推动农业交流,促进农产品贸易。

(五)组织企业参加各类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为展示我市农业品牌建设取得的成果,搭建优质特色农产品销售平台,促进我市农产品走向全国,销往世界,我局明年将组织我市农产品生产企业参加上海名优农产品展示展销会、中国农交会、江西农产品博览会等各类农交会和农博会。向外宣传推介我市丰富的农业资源和脐橙、蔬菜、茶叶、竹工艺品等名特优新农产品。

二、保障措施

   (一)强化服务。加强对农产品市场建设的规划,引导市场建设合理布局,积极指导市场实施升级改造工程;支持建立农产品市场流通行业协会,推动市场之间加强交流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完善、落实全国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减轻农产品运销环节的税费负担;加强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促进产销衔接,引导农产品有序流通。

  (二)加强执法。认真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建立健全质量安全检测机构,配备必要检测设备,充实检测技术人员,完善检测报告制度,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严格把好质量安全关口。同时,积极推动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规范农产品市场行为,理顺管理体制,为农产品高效、有序、安全流通提供法律制度保障。

(三)组织培训。对农产品市场管理人员进行现代市场建设与运营管理知识培训,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保障市场升级改造的顺利进行和先进交易方式的推广应用。对市场信息和质量安全检测技术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提高从业技能,保证工作质量。对从事农产品运销的个人和团体进行营销技能和政策法律知识培训,提高营销能力,并积极引导其建立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提高组织化程度,逐步向法人化、企业化经营方向发展。

(四)搞好宣传。利用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重大进展、积极效果与典型经验,扩大社会影响,争取有关部门的理解与支持,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为推进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相关文章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