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无障碍 无障碍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市政府各部门信息公开>市农业农村局>执行和结果>发展规划>工作计划

赣州市农业综合服务体系建设方案(2010年至2015年)

访问量:

赣州市农业综合服务体系建设方案

(2010年至2015年)

 

农业综合服务体系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为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农业综合服务体系,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结合我市实际,特制订本方案

一、基本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以增强服务功能、理顺管理体制、创新运行机制为重点,注重协调统筹,着力构建一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高素质农业服务队伍,逐步形成政府扶持与市场引导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综合服务体系,为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富裕提供多形式、多层次、全程化的优质服务。

二、总体目标

——农业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积极推进农业综合服务,着力抓好农业技术推广、农业信息咨询、农村能源建设指导服务及农民培训教育服务,不断创新农业服务形式丰富农业服务内容,为农服务水平和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农产品营销服务进一步拓展。全市重点培育10个标准化、规范化管理的农产品市场;建设一批跨区域和具有农业产业特色的大型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初步建立农村合作组织体系,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2800家以上,合作社成员达到20万户以上。

——动植物病虫害防控预警机制进一步完善。完善各县(市、区)植物检疫实验室,申报建设一批省级农药抗药性试验基地。初步形成覆盖全市、运转高效、反应快速的动植物病虫害防控体系,重大动植物病虫害应急防控和防灾减灾能力得到提高

——农业执法管理进一步规范。逐步规范执法主体、执法程序、执法文书和执法证件。各地以实行执法责任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普遍开展了执法人员岗前法律培训,强化对执法人员的监督管理。通过规范化管理,农业执法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三、主要任务

(一)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健全农技推广体系加快建设体系完善、队伍稳定、充满活力的农技服务队伍,重点加强基层农业科技推广站建设。选拔优秀农业类大学生充实农技推广机构,每年从初中毕业生中择优录取一批作为乡镇农技推广后备人才到赣州农校进行“三定向”培养,重点抓好3万名农民科技带头人的规范系统培训,力争到2015年全市各级各类农业科技人员达到11904人,新增4202人,其中乡镇一线人员占三分之二以上。    

——推进农业科技示范建设。围绕我市的农业产业发展重点,积极兴办农业科技示范,充分发挥农民科技示范的带头作用。全市建设综合性农业科技园区5个、专业(单个产业)农业科技园区20个,农业科技示范乡镇26个、示范村350个、示范户18万户,全面提高农业科技入户率。

——建立健全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加快以一池三改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沼气工程建设和规模养殖场沼气工程建设,推进农村户用和养殖小区沼气建设,新建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580处,每年新建沼气池2万户。因地制宜引导农民和养殖场推行生态种养模式,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加快和规范乡村沼气服务网点建设,启动县级沼气服务站建设,建立健全农村沼气服务体系,提高沼气正常使用率,促进农村沼气持续发展。

(二)建立农产品营销服务体系

  ——优化农产品批发市场。在现有市场基础上进一步规范发展,完善市场功能,增强辐射能力。大力发展特色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和农产品流通龙头企业,提高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现代化水平。到2015年,全市重点培育10个标准化、规范化管理的农产品市场;建设一批跨区域和具有农业产业特色的大型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发展农产品连锁经营。

——壮大农产品市场营销主体。积极发展以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产品经纪人为主体的市场营销主体,培育一批大型农产品流通和出口骨干企业。引导和鼓励农户开展资金、技术、劳务和农产品营销等各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积极发展农超对接、挂牌直供直销、代理配送等新型农产品交易方式。初步建立农村合作组织体系。到2015年,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2800家以上,合作社成员达到20万户以上。合作组织覆盖农户面达到50%以上。

——发展农产品新型流通方式。从根本上转变各地重生产、轻流通的工作方式,提高组织开拓市场、农产品营销的能力。加强市场建设,新建脐橙、生猪交易市场,建设与优势主导产业配套的农产品专业市场。大力发展省外、境外农产品营销网络。

(三)加强信息咨询服务体系

——整合信息资源,推进网络建设。依托现有的“赣州三农网”、赣州市农业信息中心和各种网络,收集和发布各种农产品供求信息,与报社、广播和电视等新闻媒体联办各类专题节目,抓紧筹建县级农业信息中心,并配备必要的信息工具,争取尽快与部、厅和其它地区的农业信息网站对接,更大程度上为农户生产提供系统的信息服务。力争用六年的时间,市建设2综合性的农产品信息网、18个农业信息网、18个农业信息中心

——完善信息基础,创新信息服务。围绕农村农业实用信息、市场营销、农产品安全、科技示范等内容,开展农产品质量、供求、价格、农业生产资料、农机服务、动植物疫病疫情以及气象、水文、防汛抗旱等信息收集发布。大力推广电视、电脑、电话三电合一农业信息综合利用和服务模式,全市建设18个电视、电话、电脑三电合一项目。加强12316农业热线服务,将服务网络向重点乡镇、重点村纵向延伸和向龙头企业、示范基地、种养大户等组织横向延伸,为生产经营者提供更加便捷、有效的信息咨询服务。

(三)加强基层农业服务中心建设

——加强基层农业服务机构设施建设。对基层农业服务机构现有资源要素进行整合,配备相应的办公设施设备;建立具有能开展各类培训的多功能培训室;每个区域服务中心拥有800平方以上的综合办公楼,包括办公用房与农村服务大厅、农民培训教室、检测与设备室;购置投影仪、电脑等培训和办公设备;购置科技入户直通车等交通工具;建立区域性农业试验示范基地,购置相关农机设备。

——加强基层农业服务队伍建设。构建乡村为民服务体系,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所有乡镇建立规范的农民服务中心,70%以上的村建立便民服务所,为农民提供公开、便捷、优质的政务服务。继续坚持和完善为民办事全程代理制、民情日记、和谐“110”、入户听诉等服务载体,深化农村党员设岗定责、服务承诺、结对帮扶等活动,实现乡村为民服务网络的全覆盖。

  四、加强动植物病虫害防控体系建设

——不断提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根据新形势的农业安全生产特点,完善重大动物疫病、农业有害生物、农业自然灾害等预案。进一步研究农业避灾、抗灾措施,建立重大自然灾害预警防御体系,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完善基层农业部门应急队伍建设,形成覆盖农业各专业,同步协调的农业综合应急队伍体系。加强应急预案演练,提高现场处置能力,切实做好应对突发事件预防和应急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损失,努力维护农业生产和社会秩序。

——全力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建立和健全基层动物防疫机构,完善动物疫病诊断、防治基础设施和仪器设备,3年内全市所有基层畜牧兽医站全部达到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要求,2010年6月底以前,全面完成市、县、乡三畜牧兽医体制改革,完善兽医制度和技术规程,完善动物疫病监测、化验诊断设施,形成行政管理、执法监督、技术支撑相互配套的动物疫病控制体系。

——积极做好农业有害生物的防控工作。现有基础上,继续建设和完善一批农业有害生物预警和控制区域站,建立全市农作物病虫害信息网络共享平台完善各县(市、区)植物检疫实验室,申报建设一批省级农药抗药性试验基地。积极探索和建立农药储备制度,改进技术装备,提升监控和扑灭有害生物的技术水平。对重大农作物病虫灾害进行应急防治,对突发、新传入疫情进行应急封锁、控制、铲除、扑灭。推进病害综合治理示范基地建设,开展水稻、蔬菜等主要农作物重大病虫综合治理技术的集成配套、示范推广和农药试验示范等。

  规范农业执法体系建设

  ——加强农业执法基础建设。大力加强农业执法体系建设,维护农业经济秩序,保护农民合法权益,保障农业稳定发展。建立健全农业执法机构,做到人员、编制、经费三落实。2010年底前,市级农业综合执法机构要通过编制部门批准成立,未经编制部门成立综合执法机构的定南、大余、崇义、赣县、南康市5县市于2011年底前全部成立

——加强执法人员管理农业执法人员编制一般不少于5人。要严把执法人员考试录用关,根据工作需要,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录用执法人员。认真落实持证上岗制度,农业执法人员应当经培训合格并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政执法证》或政府颁发的《行政执法证》方能上岗执法。建立执法人员教育培训制度,强化对执法人员的政治思想教育、作风纪律锻炼和法律知识培训,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政治素质、法律素质和业务技能。

——强化农业执法管理。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成覆盖所有乡镇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网络,基本实现对主要农产品的全程质量检验检测。强化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者的质量安全意识,以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体带动安全农产品的发展,大力推广有机、生物肥料和生物农药,引导扶持农民生产安全农产品。建立农产品市场准入和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完善农产品产地管理、质量安全检测、检测结果通报及质量安全信息发布制度。

——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建立健全协调机制内部协作机制信息共享机制。认真贯彻落实《江西省行政执法监督条例》,建立执法机构定期报告工作制度,听取行政执法机构工作述职,抽查履职情况,全面落实执法责任制,对不履行法定职责、越权执法、滥用职权、违反法定程序等行为,要坚决纠正、严肃处理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狠抓规划实施农业综合服务体系建设是一项事关“三农”发展全局的重要任务,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加强农业综合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真正地把农业和农村服务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政府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负总责,要全面分析和正确判断农业综合服务体系面临的形势,要针对农业综合服务体系涉及面广,政策协调任务重、难度大的特点,切实加强领导、指导和协调,及时研究解决制约服务体系发展的困难与改革中的重大问题。相关部门要统一思想认识,坚定信心,提高服务意识,加强引导,精心组织,认真抓好规划任务的落实。

(二)加强政策保障,促进体系发展。我市农业综合服务体系还处在发展的初期,迫切需要得到政府政策的引导和支持,要树立起扶持农业综合服务组织就是扶持农业、扶持农民的理念,在坚持鼓励与规范并举的原则下,进一步加大扶持的力度,在工商登记、人员培训、财政扶持、项目立项、信贷、农信担保、农业保险、用电、用地、税收以及“绿色通道”等方面向服务组织倾斜,增强服务组织自我发展能力。

  (三)强化队伍培训,提升服务水平要切实加强各级农业服务体系人员的培训,采取岗前教育、继续教育、定期培训等多种形式,全面提升业务技术水平。特别是对农技、畜牧、农机片区站的专业人员要进行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并按有关规定进行考试及资格认定。

相关文章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