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无障碍 无障碍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目录>执行公开>计划规划>工作计划

在线检阅: 搜索

赣州市人民政府2009年主要工作

访问量:

赣州市人民政府2009年主要工作

 

  2009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市委三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纵深推进一条主线,六个重点工作部署,抓发展保企业,抓项目增投入,抓就业保民生,抓基础蓄后劲,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把经济社会科学和谐的追赶与跨越推向新阶段。

  2009年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2%;财政总收入增长13%,力争20%,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1%;实际利用内、外资分别增长10%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力争4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4%;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03‰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工业增加值能耗分别降低4.2%2%,化学需氧量排放有所降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以内。

  完成好全年目标任务,我们将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紧紧围绕发展这个硬道理,更加坚定攻坚克难的信心,以抓发展应对大挑战,以抓项目应对大困难,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凝聚积极作为的力量,形成共克时艰的气势,在困难中开辟发展的新天地;

    ——紧紧围绕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更加清醒认识金融危机和国家扩大内需政策带给赣州的诸多发展机遇,努力从国际国内形势变化中发现和捕捉新的有利因素,善于在逆境中培育和运用赣州与沿海地区相比日益凸显的市场、资源、劳动力、成本等方面的优势。化危机为生机,变压力为动力,变经济波动期为发展机遇期,把握发展的主动权,迎接发展的新春天;

    ——紧紧围绕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更加积极深化改革开放,创新体制机制,创优发展环境,广泛集聚各类发展要素,特别是扶持有竞争力的企业低成本扩张和参与重组洗牌,加速发展壮大;

    ——紧紧围绕做大产业、做强基础,更加主动调整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加大有效投入,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紧紧围绕富民惠民安民,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着力扶持就业创业,切实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难点热点问题,努力使全市人民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

  (一)推进项目建设,在有效投入上有更大突破

  抓住国家扩大内需政策机遇上项目。加大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力度,加强对交通、城市基础设施、产业化等项目的调度,帮助解决项目建设中的资金、土地、施工环境、项目报建等问题。完善项目建设推进机制,着力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加强对投资5000万元以上重大项目的管理。进一步明确重点工程目标责任,落实领导责任制、过错追究制和奖惩激励机制,坚持一个项目、一个领导、一套人马、一抓到底,坚决把项目抓成抓好。

  推进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全年市属重点工程项目106个,总投资920.9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42.8亿元。开工建设厦蓉高速隘瑞段和赣崇段、济广高速瑞寻段、大广高速龙南里仁至赣粤省界段,总里程691公里。推动赣韶铁路尽快开工,组织实施赣州火车站客运站改扩建工程,新建赣州东站集装箱二类口岸站。争取早日开工赣龙铁路复线改造、鹰瑞汕铁路、赣州至井冈山铁路等项目。加强边远山区县交通改造升级,建设农村公路3000公里,国、省道公路新建及改扩建209公里。

   (二)推进十大体系建设,在体制机制创新上有更大成效

  密切关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沿海发达地区政策走势,不断丰富完善十大体系配套文件。加快出入境检验检测中心、电子口岸等物质载体项目建设。继续做好十大体系建设三进工作,加速体制机制创新成果转化。完成赣州钴钨公司等企业破产清算工作,引资重组赣南制药厂、赣州高速公路公司等企业,推进国有企业产权、用人和分配制度改革。深化预算、非税收入收缴、政府采购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稳步推开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加快国家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推进农村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体系和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体系改革,探索适合赣州实际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形式。加快林权配套改革,将市县林业产权交易中心纳入招投标中心建设。

  (三)推进产业集群建设,在工业扩量提质上有更大作为

  注重发展内涵,注重技术创新,注重结构调整,注重产业升级,力促工业经济迈上新台阶。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分别增长2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力争突破1000亿元,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

  采取强有力措施扶持现有企业稳定发展。认真落实中央、省、市有关减轻税费、节能减排等各项扶持政策,推动企业加强产品、技术和经营创新,提高企业生存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制定实施企业减负相关措施,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严格控制钨、稀土、萤石开采总量,适时运用收储、限产保价等措施,稳定市场,增强企业发展信心。

  继续大力推进五个十百亿工程。建立五个十百亿工程责任制和目标考核制。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打造大余、崇义、上犹和赣州东片等钨资源板块,加快稀土矿业公司转型及与战略投资者联合重组,推进氟化工产业龙头对萤石矿山兼并联合,发展精深加工及应用产品。壮大钨、稀土、氟盐化工三大优势产业集群,抓好有色产业深加工基地、氟盐化工产业基地建设。加大扶持力度,培育形成电子电器、铜加工、新能源新材料及农副产品加工等新兴产业集群。制定实施三大优势产业和六大主导产业招商规划,策划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重大项目,启动建设一批有利于产业升级的重大项目。集中力量推进重点产业项目落户和开工建设,对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实行市领导挂点一对一跟进服务。抓好全民创业和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力争年内净增规模工业企业100户以上。

  加强工业协调服务。强化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和调度,建立企业服务联动机制,大力扶持100户重点企业。及时跟踪要素市场供求变化,抓好煤电油运和重要生产资料保障。完善生产性服务体系,加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软硬件建设,完善国家钨与稀土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建设,支持帮助企业提高创新能力,创立自主品牌,拓展国内市场,为企业低成本、高效益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县域经济发展上有更大力度

  整体推进五新一好。全面启动县域镇村布局规划编制,通盘谋划城乡一体化建设发展。继续抓好五新一好整体推进重点乡镇工作。完成2000个新增建设点的村庄整治和60个新增试点乡镇的圩镇整治建设任务,抓好1000个完善提升点。积极开展新型村落社区建设,不断丰富村民自治的有效实现形式。加快农民教育培训网络体系和乡镇农民综合服务中心建设。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扶持农夫山泉、斌杰食品、谱赛科生物技术、华劲纸业等一批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启动新一轮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发展加工甜橙、生猪、油茶、烟叶、甜叶菊、造纸工业原料林等优势主导产业,大力引进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供销社系统在农产品营销中的作用,完善脐橙营销体系建设。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积极做好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申报工作。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灌区配套与改造工程。

  加快发展县域经济。科学利用资源兴工、突出产业招商兴工,以工业化思维发展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瞄准国际市场和沿海发达地区,因地制宜发展资源经济、配套经济、劳务经济、生态经济,为沿海工业和服务业提供产业配套及产品供给,优化特色农业产业区域布局,形成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发展模式。

  (五)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在拉动消费需求上有更大举措

  加快金融业改革发展,千方百计扩大信贷规模,加大对优势产业、特大城市构建、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信贷支持力度。整合重组担保公司,破解企业、城乡居民抵押难和担保难等问题。加快企业上市进程,组建赣州发展投资集团,做好发行企业债券工作,争取设立首支创业投资基金。消除金融服务盲点,加大股份制商业银行引进力度,做好交通银行落户筹备工作,加快赣州银行机构延伸和跨区域经营步伐。抓好市旅游集散中心和马祖岩旅游景区建设,办好第三届赣州生态旅游文化节等旅游活动,力争在景区创A、饭店创星上取得突破。推进以综合物流园区和六大节点为核心的赣州城区物流体系建设,培育和引进一批上规模、有实力的物流企业。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扩大住房投资和消费,建设赣州房地产交易中心,搞活房地产二级市场。加快繁荣信息、商贸、文化娱乐等服务业。

  (六)推进招商引资和产业承接平台建设,在开放型经济水平上有更大提高

  全年实际利用外资达到8.7亿美元,引进内资237亿元,引进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120个;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15亿美元,其中出口达到11.55亿美元。一是围绕产业招商。突出抓好钨、稀土、氟盐化工等产业集群和六大主导产业招商,加大旅游、现代农业招商力度。对每个重点招商产业,采取一名市领导挂点、一个牵头部门负责、一笔招商经费保障、一支小分队参与、若干个相关部门配合、一至二个主承接地对接的招商方式,增强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创新思路招商。传统招商与专业招商并举,乡情招商、协会招商、商会招商并进,加强入港、入台招商,主攻重点区域招商。稀土精深加工以日本、韩国为重点,钨精深加工以美国、欧洲为重点,大型国有企业以北京为重点,国内大型民企以长三角、珠三角为重点。三是推动园区招商。大规模拉开香港产业园建设框架,加快出口加工区标准化厂房及配套生活设施建设。引导各工业园区结合自身实际,根据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择商引资,建设各具特色的园区,形成以香港产业园为龙头,适合各类投资项目需求的园区发展格局。四是立足企业招商。依托现有钨、稀土、氟盐化工民营企业,大力引进合作伙伴、上下游配套项目以及相关产业,支持企业增资扩股扩产,扩大经营规模。

  (七)推进特大城市构建,在新型城镇化上有更大进展

  围绕中心城区3年至5年内建设成为100万人口特大城市目标,分片区、分阶段推进特大城市构建,实现城市面貌一年一变样,三年大变样。一是完善特大城市规划。修编《赣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迅速拉开特大城市框架。加快都市区内产业布局、重要项目、重大基础设施、土地利用等规划对接。分功能片区完善章江新区、河套老城区、开发区等六大片区规划,构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功能齐全、协调发展的组团式生态型都市新区。对城市整体形象及建筑物进行精品设计,打造地方特色鲜明、富有文化品位和彰显艺术个性的城市雕塑景观和城市夜色景观。二是推进特大城市建设。全面启动六大片区项目建设,开工建设贡江大桥、新世纪大桥,完成飞龙岛大桥、章江大桥、红都大道、章江南岸防洪堤一期工程等路桥建设,基本形成章江新区路网框架。加快赣南大道建设,启动赣州监狱搬迁工程。建成中央生态公园和杨梅渡公园二期。加强赣县城区、南康城区、章贡区及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公交对接,加速赣州都市区公交一体化进程。三是提高城镇化水平。积极探索人口向城镇集中、务工人员向工业园区集中、土地向种养能手和大户集中、就学向县城和乡镇集中等四个集中的有效途径,促进人才、劳务、技术、资金等生产要素向城镇集聚。推进瑞金、龙南次中心城市建设。搞好城镇规划,拉开城镇框架,加大县城和中心镇建设力度,全市城镇化率达40%以上。四是加强城市经营管理。扎实开展城市管理年活动,加大中心城区公共交通秩序整治力度。建立属地化城市管理模式,市级调度建设,区级管理服务。推动城管行政执法相对集中,健全综合执法与专业执法、统一执法与分级执法、日常执法与专项整治相结合的执法体制。创新投融资体制,鼓励各类投资主体参与市政公用设施建设运营。推进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创建工作。南康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3个以上县(市)创建省级生态园林城市。

  (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在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上有更大步伐

  深入实施民生工程,着力为民办实事。坚持新增财力向困难群众、农村、基层、公共社会事业倾斜,全面完成省政府确定的八个重点81项指标任务,着重办好十个方面实事。一是高度重视返乡农民工问题,做好返乡农民工培训工作,积极扶持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全年培训农民50万人次。城镇新增就业人口5.4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9.1万人。组建小额贷款公司,发放小额贷款2.23亿元。新建设廉租店铺400个。二是开展失业保险市级统筹试点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抓紧解决部分群体未参加养老医疗保险问题,扩大被征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试点范围。三是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月人均补差水平城市低保达到150元,农村低保达到60元。加大三院改扩建力度,提高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健全临时生活救助制度,做好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工作。四是为121万名城乡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免除学杂费和免费提供教科书,为6万名以上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寄宿生补助生活费。五是实现医疗保障全覆盖,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53.9万人和24.56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0%以上。六是所有县(市)建立农产品检测分中心,30%乡镇建立农产品检测室。加大食品药品全过程监管力度,提高安全控制度。七是新建廉租房25万平方米,其中中心城区10万平方米;中心城区新建、续建经济适用房14万平方米,建成新市民公寓1000套;改造棚户区30万平方米;实施好农村困难群众危旧房改造工程。启动30座渡改桥项目建设。八是加快第二污水处理厂和章江新区污水管网及干管、第二垃圾处理场建设步伐,确保中心城区第一污水处理厂和所有县(市)污水处理设施正式运行。九是抓好1047个重点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完成1.87万人移民扶贫搬迁,农村绝对贫困人口递减10%以上。十是完善乡镇文化站建设,全市每个乡镇有一个影剧院或演出场所;加强农村社区体育健身场所建设;抓好741村村通工程建设,扩大市本级广播电视节目覆盖率。

  加快八项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科学发展长效机制。按照实施方案要求,强化落实责任,加强协调调度,迅速启动一批八项体系建设项目,全力推进城市交通应急通道、城市应急饮用水源等体系已开工项目建设,加快各体系实体工程建设进度,力争年内取得更大成效。

  加强环境保护,打造绿色生态赣州。强化落后产能淘汰机制和节能减排措施,建立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深入开展污染整治工作,加强环境执法监管,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三同时和环境准入制度,落实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企业排污许可制度。加大对重点流域区域的环境监管力度,对已无环境容量的流域区域实行区域限批。建立县(市、区)主要河流过境断面水质监测考评机制,实行水资源质量辖区负责制。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绿色生态创建工作,切实做到绿色生态五个零排放。控制农村面源污染。以一大四小工程建设为重点,加大造林绿化力度,加强林地保护管理。开展生态自我修复,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加强耕地资源保护,严格用地管理,提高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

  加快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着力打造宋城文化、客家文化、红色文化品牌,提升文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软实力。做好文化艺术中心建设前期筹备工作,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建设。推进科教兴市战略,办人民满意的优质教育。抓好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建设和学校卫生达标创星工作,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创建市属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加快赣州中学、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建设,加大赣州技师学院、赣州人民医院迁建工程建设力度。加强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和社区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推进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抓好峰山休闲体育公园建设,推动竞技体育上新水平。围绕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进一步抓好新时期人口计生五项重点工作。认真组织实施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突出抓好生产、交通、防火三大领域的安全工作,确保实现两杜绝、一减少目标。强化综治维稳工作,畅通和拓宽信访诉求渠道,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深入推进和谐平安赣州建设。

  (九)、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提升行政效能。在全市政府系统深入开展机关效能年活动,推进并联审批、两个集中试点,简化项目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限,做到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切实落实行政问责制,大力整治行政不作为、办事拖拉、效率低下等问题,加强督促检查和行政效能监察,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切实精简会议,压减文件数量,减少迎来送往,推进政府工作大提速。

  提升破难能力。着力把握发展新形势和全市工作大局,增强忧患意识,努力做到善预难,对困难及早预料,有充分估计和准备;不避难,对各种矛盾和问题不绕道、不退缩、不畏惧,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敢破难,勇于迎着困难上,积极用改革创新的思路和办法破解增长难、融资难、用地难、拆迁难等问题。

  提升管理水平。密切关注经济动态,适时调控经济运行,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完善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决策体系,强化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推进依法行政,做好行政复议工作。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推进政府信息公开,提高行政透明度。完善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和管理。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接受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做好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广泛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意见和建议。运用审计结果,加强审计监督。

  提升群众满意度。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增强各级政府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节俭意识,勤政务实、廉洁从政。建设 “12345”政府热线,办好市长热线、市长信箱,坚持问政、问计、问需于民。加强调查研究,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善办好事、多办实事,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