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无障碍 无障碍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重点领域信息>扶贫信息

努力探索具有赣南特色的乡村振兴路径——五论学习贯彻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

访问量: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市第六次党代会提出,大力实施乡村全面振兴行动,打造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示范区。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统筹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努力探索具有赣南特色的乡村振兴路径。

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一直以来,我市高度重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过去的五年里,我们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全力以赴精准扶贫、改善民生,如期与全省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我们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尽锐出战、精准施策,114.3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1个贫困县、1023个贫困村全部退出,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为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

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后,“三农”工作重心转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阶段。作为革命老区、农业大市,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赣州有着良好的基础和条件,也具有特殊政治意义。全市上下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乡村建设,努力探索具有赣南特色的乡村振兴路径。

努力探索具有赣南特色的乡村振兴路径,务必突出规划引领。规划科学就会带来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可能导致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无疑就是最大的忌讳。没有前瞻眼光和现代意识,规划编制就难以做到科学理性,工作就容易偏离航向、降低标准。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这是一项长期工作,既要有“火烧眉毛”的紧迫感,也要有“积跬步,至千里”的理性和耐心。要把规划引领作为一项战略性、基础性工作,坚持科学规划、注重质量、从容建设,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切忌贪大求快、刮风搞运动,防止走弯路、翻烧饼。要三思而后行、谋定而后动,解决好规划“空白”“悬空”等问题,一张蓝图绘到底,确保乡村振兴有规可循、有章可遵、有序推进。

努力探索具有赣南特色的乡村振兴路径,务必彰显地方特色。特色增强优势,优势提升竞争实力。赣州曾经在农业上创造了不少辉煌,享受过无数荣光。但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偏低,面临土地、人才、能源、环境等要素制约。

大力实施乡村全面振兴行动,是我市解决“三农”突出问题、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根本途径。要结合自身特点优势,把资源禀赋分析透,把自身优势发挥好,特别是在村庄布局、村居风貌、产业发展等方面,要保护好传统村落和赣南乡村特色风貌,做到因地制宜、因地而异,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让农民简单复制市民生活。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首位,要重点创新产业重组模式,放大产业特色优势;加强富硒农产品开发,打响赣南富硒农产品品牌,全域创建富硒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实施赣南脐橙品质品牌提升工程,坚持科技兴果,打造世界级优质脐橙产业基地;坚定不移发展蔬菜产业,创建更多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建设中部地区蔬菜产业发展中心、南方重要蔬菜集散地;推动油茶产业提质增效,积极发展生猪、畜禽、茶叶等区域特色产业;培育壮大各类农业龙头企业、经营主体、家庭农场,补齐农产品精深加工、冷链物流等短板,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努力探索具有赣南特色的乡村振兴路径,务必强化人才支撑。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生产力三要素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是人,特别是人才;带动城乡间市场、资金、信息、技术、管理和理念等方面密切联动、深度融合的最关键因素,也是人,特别是人才。当前,年轻人离村进城的越来越多,农村农业发展后继乏人,难以适应乡村振兴的需要。改变这种被动局面,就要创新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落实好各项扶持政策,充分激发乡村现有人才活力,把更多城市人才引向乡村创新创业,做到吸引人才与培育人才并重,让“外来女婿”和“本地郎”都能发挥好聪明才智,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要选好带头人,加强对软弱涣散村班子的整顿,通过派驻第一书记、乡村振兴服务队等形式,落实好各项帮包措施,打造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要培育主力军,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一批乡土人才和农村致富带头人,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乡村振兴既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必须咬定目标、坚定信心,苦干实干、久久为功。宏伟蓝图绘就,奋斗路径明晰,我们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努力探索具有赣南特色的乡村振兴路径,加速打造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示范区。

相关文章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