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无障碍 无障碍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决策公开>政策解读>本市政策解读

在线检阅: 搜索

《赣州市“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解读

访问量:


一、编制背景

“十四五”时期是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赣州市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和赣州重要讲话精神,紧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开辟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新征程的五年。本规划根据《江西省实施数字经济发展战略的意见》《江西省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赣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文件精神,在深入调研、系统研究、广泛征求意见、不断修改完善的基础上,历时一年时间编制了《赣州市“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二、编制过程

《规划》编制工作总体经历了四个阶段:

一是前期研究阶段。20213月,正式启动报告编制相关工作,根据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部署,经公开招标,确定由北京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承担《规划》编制。3月,项目组启动课题研究,对“十四五”期间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趋势与背景开展研判,为《规划》全面衔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规划及落实提供依据。

二是实地调研阶段。20214月,项目组于4月先后两次赴赣州开展为期10天的实地调研,与市大数据局、市发改委、市工信局等18个重点市直部门进行交流访谈,赴章贡区、赣县区、赣州经开区等8个重点县(市、区)与相关部门及重点企业座谈,并向各部门和各县(市、区)发出书面调研问卷,收集全市数字经济相关材料80余份。

三是编制起草阶段。在系统研究、两轮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于20215月形成了《规划》初稿。分别于202175日、728日两次征求各县(市、区)及市直各单位意见,并按有关要求于2021730日通过市级议事协调机构会议讨论。

四是论证完善阶段。20218月,组织召开专家评审会原则通过。根据评审会意见,项目组进一步修改完善,形成上会讨论稿。11月,市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

三、规划特点

《规划》编制注重了以下三方面特点:

一是积极对接上位规划。深入贯彻国家、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远景目标纲要》,以及《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重要文件精神,保障《规划》全面对接上位重大战略部署。

二是精准谋划发展定位。全面衔接我市“三大战略”,形成面向全国、粤港澳大湾区、江西省三级层面的定位与战略任务,力争用五年时间为全面建设革命老区数字经济发展先行区、粤港澳大湾区数字资源延伸承载地、江西省域数字经济发展关键增长极开好局、起好步。

三是兼顾前瞻性与落地性。针对赣州市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充分结合调研的实际情况,探索适合赣州市的数字经济发展重点与路径,明确赣州市在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推进的重点工程,提高规划的落地性。

四、核心内容

《规划》共计四万余字,核心内容共八个部分。

第一部分总体要求。包括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三方面内容。要求全市在数字经济发展上坚持全局观念、坚持创新引领、坚持惠民便民、坚持数据驱动、坚持安全可控,力争到2025年,我市数字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到500亿元,占GDP比重达到9.6%

第二部分战略任务。一是在政策驱动机制创新上先行先试,建设革命老区数字经济发展先行区,全面落实国家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政策,以包容审慎的态度积极开展先行先试,因地制宜发展数字经济;二是在加强对接深化合作上先行先试,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数字资源延伸承载地,以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为契机,积极承接大湾区数字产业转移,融入大湾区产业分工体系;三是在创新发展上先行先试,建设江西省域数字经济发展关键增长极,聚焦“六个区域性中心”建设,加快形成与省域副中心城市相匹配的数字经济发展态势。

第三部分空间布局。明确了“一谷一带三片区”的发展格局。以赣南数谷为头雁引领,打造赣州市数字经济发展雁阵,实现各板块间错位发展、融合协同,最大程度发挥雁阵效应。其中,以章贡区、赣州经开区、蓉江新区为核心,建设“赣南数谷”;主要以赣深高铁沿线为依托,构建“赣深数字经济牵引带”,形成南北纵向延伸的数字经济发展脉络;打造瑞兴于“3+2”振兴发展片区、会寻安生态经济片区、大上崇幸福产业片区,构建数字经济发展三大片区,形成集约高效、绿色创新的数字经济连片发展格局。

第四部分推动数字产业化。着力构建数字产业集群,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发展信创、新型元器件、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北斗时空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5G七大产业,形成“关键基础-规模引领-特色应用”的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体系。

第五部分推进产业数字化。一是推动农业数字化融合创新,推进农业生产及经营数字化,加速数字乡村振兴;二是推动工业数字化转型提升,加强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推进企业上云上平台,深度发展智能制造;三是推进服务业数字化提质扩容,创新发展智慧文旅,积极探索数字消费与数字贸易新模式新业态。

第六部分推进数字化治理。一是打造数字政务新模式,推进政务服务、社会治理、机关协同数字化;二是建设数字惠民新城市,着力发展智慧医养、智慧教育、智能交通、智慧社区;三是构筑数字营商新环境,加大数字经济人才招引力度,精准开展靶向性招商,营造良好科创服务环境。

第七部分打造数字新基建。一是建设“数字网络”基础设施,高标准建设5G、千兆光网、感知物联网,提升高水平网络保障能力;二是建设“数字资源”基础设施,实施“数据强赣”“数据汇赣”“数据驱赣”,加快数据中心建设,促进数据资源价值化,实现数据底层要素支撑;三是建设“数字创新”基础设施,加强科技创新基础载体建设,形成数字科技创新策源能力。

第八部分保障措施。一是统筹联动,协同推进;二是资源保障,要素供给;三是扩大宣传,打造品牌;四是统计监测,加强考核。

政策咨询渠道:生态文明科:0797-8991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