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无障碍 无障碍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目录>执行公开>计划规划>发展规划

在线检阅: 搜索

赣州市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上半年执行情况报告

访问量:

一、上半年计划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形势,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西和赣州工作的重要要求,主动对标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要求,认真组织实施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坚决打好中央三大攻坚战和我市六大攻坚战,全市经济总体平稳、稳中有进、进中有好,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一)发展速度稳居全省“第一方阵”。上半年,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GDP增长9.1%,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3%,财政总收入增长9.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1.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5%,实际利用省外2000万元以上资金增长10.6%,实际利用外资增长9.2%,出口总额增长13.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5%。其中,GDP、实际利用外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3个指标增幅全省第一。

(二)发展质量效益稳步提升。一是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启动实施“主攻工业、三年再翻番”,强势推进“两城两谷两带”建设及各地首位产业发展,举办国机智骏、凯马汽车整车下线仪式,南康家博会交易金额突破150亿元,成功承办中国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青峰药谷青峰二期项目全面封顶,赣粤电子信息产业带引进爱康集团等5个30亿元以上项目,于都被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授予“中国品牌服装制造名城”称号,规上工业企业达2069户、居全省第一。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50%,品钛科技成为今年全省首家上市企业,赣州冷链物流中心主体基本完工,现代会展中心完成地库桩基,大余黄龙镇大龙村列为全国乡村旅游典型案例,电影《八子》全国热映。现代农业发展提速,引进温氏集团年屠宰加工100万头生猪项目,富硒产业发展迎来特殊利好,“赣南蔬菜”品牌认定与评价地方标准正式发布,赣南脐橙品牌价值稳居全国水果类第一,“赣南茶油”晋级地理标志产品区域品牌50强。二是企业利润持续增长。规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成本88.09元,同比下降0.43元;每百元营业收入利润5.75元,同比提高0.31元。三是财税质量持续提升。税收收入增长9.7%,占财政总收入比重达88.8%,居全省第二。工业税收增长15.7%,占税收比重39.1%,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

(三)发展新动能加速孕育。一是发展进入重要窗口期。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赣州视察,新一轮支持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政策提上议事日程,赣南苏区振兴发展迎来重要里程碑。二是科技创新步伐加快。智能产业创新研究院挂牌成立,孚能科技等6家单位获批省级工程研究中心,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77件、同比提高0.46件。三是新业态、新模式孕育加速。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7.8%,在全省率先与中兴通讯、江西移动联合签订5G应用示范城市建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积极洽谈合作共建赣深“港产城”一体化示范区,孚能科技获评全省首批唯一独角兽企业,富尔特等7家企业入围全省瞪羚企业,大余丫山小镇作为全省唯一入选“第一轮全国特色小镇典型经验”。

(四)发展后劲持续增强。一是“北上南下”成效明显。争取上级各类补助资金359.86亿元。新签约10亿元以上项目82个,其中优美科镍钴新材料等50亿元以上项目14个,中商国信赣州能源产业链等100亿元以上项目5个,民间投资增长15.7%。二是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启动“大干项目年”百日攻坚行动,省大中型项目、市重点工程项目分别完成年度投资率的54.9%、58.3%,基础设施投资增幅由上年末5.2%回升至12.1%。昌赣客专线下主体工程全面完成、进入联调联试阶段,赣州西客站站房一期正在装修,兴赣高速北延已开展全线施工,黄金机场T2航站楼装修进入尾声,瑞金机场立项、规划选址、用地预审、可研行业审查获批,信丰电厂进厂道路(含上跨铁路桥)项目建设方式、招标工作方案获批,文明大道、迎宾大道快速路全线贯通,南河大桥拓宽改造一期开工,三康庙转盘改造即将竣工。

(五)发展活力加速释放。一是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减税降费16.5亿元,上线全省首个综合政务服务APP“赣州通”、80%以上便民和政务服务事项实现“掌上办”,率先在全省实施企业投资项目“标准地+承诺制”试点,降成本优环境专项行动降低企业成本79.08亿元。二是开放水平不断提升。赣州国际陆港发展迅猛,开行中欧(亚)班列超前两年总和,铁海联运班列接近去年总量,内贸班列为去年的5倍。外贸出口结构持续优化,自营出口占比70.3%,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双边贸易额增长52.9%,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出口增长10%以上。

(六)发展特色优势不断彰显。一是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提升。中央和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基本达到时序进度。196个计划今年完成整改的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问题,已完成整改112个。PM2.5年均浓度全省最低,控制在国家二级标准以内,实现历史性突破。连续16个月未出现劣V类水。二是军民融合发展步伐加快。赣州获批创建省级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定南县获批创建省级军民融合产业基地,兴国县中国官田兵工小镇(中国官田兵器博物馆)完成核心区规划设计,赣州龙邦材料科技投产,积极筹备军工企业和优势民营企业走进赣南革命老区调研系列活动。

(七)发展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一是脱贫攻坚取得重大进展。会昌等6个县(区)实现高质量脱贫摘帽,于都、宁都、兴国、赣县4个2019年预摘帽县(区)脱贫攻坚全力冲刺,赣南苏区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二是社会民生不断改善。民生实事达到时序进度,民生支出增长18.5%、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85.8%,中心城区6所普通高中开工建设,国家卫生城市创建通过省级考核验收,市综合文化艺术中心“一院两馆”开始主体施工,市全民健身中心开工建设,卫府里农贸市场完成改造并投入使用。就业和物价保持总体稳定,城镇登记失业率3.05%,CPI平均上涨2.3%,均控制在年度调控目标内。科学有力组织抗洪抢险,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在国内外经济形势更加错综复杂的情况下,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这样的成绩,十分来之不易。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一是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外部环境严峻与自身发展面临的不充分不平衡问题相叠加,7个指标增幅低于去年同期和去年末。二是投资形势不容乐观。新开工项目198个、同比减少141个,完成年度投资下降47.4%。引进5个百亿项目中只有1个工业项目,工业投资增长13.7%、增幅由上年末的全省第1下滑至第5。三是实体经济面临不少困难。融资难、招工难等问题仍然突出。中美经贸摩擦影响扩大,部分企业面临订单减少、效益下滑等问题。四是财税收支平衡压力较大。预计全年减税降费超50亿元,财政总收入增幅近年来首次降至“两位数”以下。地方政府化债任务较重,县(市、区)市场化手段化债能力欠缺。五是食品类CPI涨幅再次突破“警戒”。鲜果、蔬菜、蛋类、畜肉价格分别上涨41.1%、18%、8.6%、5.1%,半年内两次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对于上述问题,需要采取更强有力、更为精准的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下半年需重点抓好的工作

坚持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统领工作全局,紧扣市委五届七次全会各项决策部署,围绕建设经济活跃、社会和谐、生态宜居、人民幸福的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以更大力度、更高质量打好中央部署的三大攻坚战和我市六大攻坚战,集中开展“破难题、抓落实、迎国庆”八大行动,进一步扩总量、优质量、增均量,确保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重点抓好以下八方面工作:

(一)聚焦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西和赣州工作的重要要求,描绘好新时代赣州改革发展新画卷

1.积极争取重大政策支持。一是抢抓重大战略机遇。争取一批重大事项纳入促进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有关政策文件支持范围。推动省级层面出台《关于支持赣州打造为江西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的若干政策措施》。二是全力争取国家新一轮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支持政策。扎实做好主题调研、评估总结、政策研究等工作,积极争取延续西部大开发、对口支援和挂职帮扶等新一轮重大支持政策。

2.强化政策预研储备和“十四五”规划谋划。一是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分析。抓好《关于落实“六稳”要求促进全市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实施,出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强化经济运行突出问题整改跟踪问效,确保主要经济指标稳居全省“第一方阵”,完成全年计划任务。二是高质量编制“十四五”规划。把握“十四五”规划编制“窗口期”,梳理形成一批“关全局、利长远”的重大政策、重大工程项目,争取更多发展诉求上升为国家、省战略。深化前期重大问题研究,加快形成“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

(二)聚焦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大使命,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1.全力冲刺精准脱贫攻坚战。一是确保赣县、兴国、于都、宁都如期高质量脱贫摘帽。突出抓好产业就业扶贫,持续开展“扶德扶志、感恩奋进”主题教育,10月底前全面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年内解决好道路、电力、通讯等问题。二是巩固提升脱贫成果。按照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要求,强化已脱贫摘帽县(市、区)后续帮扶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和防止贫困人口返贫。

2.加快赣南乡村全面振兴。一是高质量发展现代农业。打响富硒品牌,推进富硒资源普查、产业规划、标准制定等工作,建设一批富硒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打造全国重要的富硒农产品供应基地。科学有序推进脐橙产业生态复产,完成150个标准果园建设。整合推广“赣南茶油”品牌,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加强柑橘黄龙病、非洲猪瘟、松材线虫病等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二是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百日攻坚。强化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整治提升,全面清理乱堆乱放、乱搭乱建等行为,杜绝“重拆、轻清”问题,力争更多美丽宜居建设试点县通过省级考核验收。三是完善乡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启动建设第一批15个新型城镇化示范乡镇,规范特色小镇建设,抓好圩镇环境整治。

(三)聚焦打造全国有地位、国际有影响的重点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1.深入实施“主攻工业、三年再翻番”。一是培育大集群。集中力量主攻“两城两谷两带”及各地首位产业。“新能源汽车科技城”确保国机智骏、凯马汽车9月份整车投产上市,加快建设核心零部件产业园;“现代家居城”加速数字化、智能化、定制化转型,力争家具产业集群产值突破1800亿元;“中国稀金谷”大力引进稀土新材料及其应用项目,力争中重稀土纳入国家收储范围;“青峰药谷”确保青峰药业二期整体竣工、中药制剂及国际化药品生产项目建成投产;“赣粤电子信息产业带”加快众恒光电、联茂电子等重大项目建设;“赣闽纺织服装产业带”着力引进培育一批知名服装品牌,加快建设省纺织服装、鞋类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二是培育大企业。加快实施龙头企业培育计划,年内培育营收超10亿元企业5至10家、超50亿元企业2至3家。深入实施“映山红行动”,推动汇明木业、孚能科技等企业上市。

2.加快引爆服务业发展。一是推动文化旅游大发展。深入推进全域旅游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浴血瑞京”实景演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等项目建设,试运营方特复兴之路,打响“长征牌”“苏区牌”等红色旅游品牌,加快打造全国一流红色旅游目的地。二是做大做强现代金融。启动建设金融商务核心区,力争开业运营稀金交易所,争取获批瑞京人寿,积极创建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三是加快发展商贸物流。加快高铁站前商务中心建设,开业运营杉杉奥特莱斯,加快建设赣州综合物流园二期、赣州智慧供应链产业园,建成投用赣州冷链物流中心。四是打响康养品牌。着力引进一批品牌养老机构,打造一批康养示范综合体。

(四)聚焦迎接高铁经济时代到来重大时刻,千方百计抓项目扩投资

1.凝心聚力项目攻坚。一是扎实推进“大干项目年”百日攻坚行动。加强调度省大中型项目、省市县三级重大项目、市重点工程,重点督促推进45个进度滞后项目、4个逾期未开工项目和31个未入统项目,着力破解征地拆迁、管线迁移、用地保障、资金筹措等难题,积极筹备庆祝建国七十周年重大项目集中开(竣)工活动。二是加大力度招大引强。探索建立“招商合伙人”制度,国家级、省级开发区分别至少引进一个投资超50亿元、超20亿元的产业项目。强化超50亿元、100亿元招商项目跟踪调度,提高项目进资率和开工率。三是千方百计保障项目资金需求。积极“北上”争资争项,争取上级各类补助资金突破700亿元。加强与国开行融资对接,争取赣江流域生态保护和综合治理等项目融资获批。充分利用涉企政策信息互联网平台,加大民间投资项目发布力度,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2.夯实基础设施支撑。一是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建成通车昌赣高铁,力争开工建设长赣铁路、瑞梅铁路先行段,建成试运行赣州西站站房一期及站前广场高架系统。开工建设大广高速扩容、寻龙高速。完成黄金机场T2航站楼转场运营,力争航空口岸通过验收,开工建设瑞金机场。力争开工建设赣州港综合货运码头。二是推进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华能瑞金电厂二期,开工建设信丰电厂,建成投用500千伏赣州西输变电工程,省天然气管网赣州段先期6条续建支线建成通气,全面完成新能源汽车专用和公用充电桩建设任务。

(五)聚焦抢抓5G商用元年重大机遇,大力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1.加快建设区域性科创中心。一是加大研发投入。深入实施专利质量提升工程,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提高到2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0家以上,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提高至1.6%以上。二是加快创新成果落地转化。聚焦“两城两谷两带”实施重大关键技术攻关,建成中国稀金新材料研究院,推动国家稀土科技与材料实验室、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落地,争取“中国稀金谷”列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加大力度招才引智,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产业园作用,对接落实好赣南苏区人才峰会成果。

2.打响数字经济品牌。一是加快培育数字产业生态。出台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及配套政策措施。开展数字产业专题招商,加强与华为、中兴、浪潮、阿里等企业合作,引进落户一批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网络安全等龙头企业。加快数字产业集聚区建设,建成运营赣南数据湖示范园,启动建设赣南数据湖科创园。二是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推动一、二、三产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聚焦家具、服装、稀土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特色行业大数据。三是提升数字化管理水平。推进新型智慧城市项目建设,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强化数据信息安全管理,加快打造5G应用示范城市。

(六)聚焦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重大战略,持续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

1.营造“四最”营商环境。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强化金融、地方政府债务、房地产等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力争全年降成本优环境专项行动为企业减负130亿元。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解放思想、对标先进,“赣州通”市级上线服务事项达90%以上。深化投资审批提质增效改革,推进企业投资项目“标准地+承诺制”试点,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时间压减至20个工作日以内。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支持市政公用集团水务板块股改上市,推动城投集团信用评级达AAA。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推进农业农村“三改合一”改革试点,土地流转率提高到40%以上。深化开发区改革创新发展,亩均投资强度、亩产效益分别提高到400万元、260万元以上。

2.打造内陆双向开放高地。一是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在落实落细与深圳、遵义和延安、广州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基础上,积极拓展与大湾区其它城市的沟通衔接并争取签订合作协议。二是发展壮大赣州国际陆港。争取国家支持推动赣州国际陆港与沿海口岸互联互通,推动中欧(亚)班列增点扩线,扩大“三同”班列数量及连通区域。推进与深圳盐田港合作共建赣深“港产城”一体化示范区。争取获批创建全国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三是积极应对中美经贸摩擦。逐一走访服务重点出口企业,帮助企业分析解决困难、稳住国际市场、开拓国内市场。

(七)聚焦厚植生态文明建设重大优势,争当美丽中国“江西样板”的排头兵

1.打好环保问题歼灭战。加快中央和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73个今年未整改完成的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问题整改,确保赣县红金工业园一期前两批企业全部完成搬迁,瑞金万年青公司卫生防护距离内签订搬迁协议的住宅搬迁一半以上,市第一水厂水源地保护区排水口整治开工,违规小水电清理整顿、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治达到时序进度,确保问题按时“清零”。

2.强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一是大力实施生态重点工程。推动10个未开工的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开工。全面完成首轮东江流域生态补偿试点项目建设,争取签订第二轮补偿协调。二是补齐生态环保基础设施短板。推进生态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开工建设赣州市中心城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处置场及水西弃土场,建成运行赣州市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项目,年内建成污水管网180公里以上。

3.创新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一是健全生态文明制度。全面推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评估机制。二是推动生态经济融合发展。推进崇义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会寻安生态经济区林权抵押贷款、“河权到户”改革试点实质性突破,加快浙江丽水经验在我市落地开花。三是总结推广建设经验。积极推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等试点示范,加快在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废弃稀土矿山治理、水土保持等方面形成一批“赣南经验”“赣南模式”。

(八)聚焦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大力度惠民生增福祉

1.加大社会保障力度。一是落实全民参保计划。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基本医保和低保等补助标准,提升特困人员供养水平。二是强化住房保障。深入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完成1.6万户城市棚户区改造,基本解决返迁安置房建设遗留问题。大力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和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坚持因城施策、分类精准调控,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三是加快发展社会福利事业。推进市精神卫生福利院建设,建成投用市儿童福利院。加快200家以上居家养老服务站点建设,每个县(市、区)培育2-3家专业化养老服务社会组织。四是改善群众出行条件。加快实施880公里国省道改造、1750公里农村公路建设,基本建成“四好农村路”。五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扎实做好防汛救灾和安全生产工作,加强重要民生商品价格监测预警,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2.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一是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建成通车客家大道西延、东江源大道、创业路高架快速路,完成南河大桥拓宽改造一期桥梁主体工程,年内新增海绵城市面积10平方公里以上、停车泊位2600个以上,国家卫生城市创建通过国家暗访。二是全面落实促进就业创业政策。重点解决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企业裁减人员等群体的就业问题。三是改善办学条件。推进城乡学校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和城镇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专项治理,建成投用赣州职业技术学院。四是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开工建设市中医院新院、市第三人民医院新院、市儿童医院,完成市人民医院北院升级改造、市妇保院新院一半以上主体工程。五是推进文化和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标准化。加快建设市综合文化艺术中心,启动市全民健身中心主体施工,大力弘扬苏区精神、长征精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