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要闻>政务动态

于都梓山潭头村:打响富硒品牌 实现富民兴村

访问量:发布时间:2024-05-23 10:50来源:赣南日报字号:

  初夏时节,记者驱车来到于都县梓山镇潭头村,只见一座座蔬菜大棚鳞次栉比,在阳光照耀下如翻滚的巨浪,焕发勃勃生机。大棚内,丝瓜、茄子、黄瓜、豆角等富硒蔬菜长势喜人,农户们在蔬菜大棚内忙着采摘、分拣、打包,一派丰收景象。

  “早上6点就开始采摘,上午蒲瓜差不多采摘了3000斤,花茄采摘了600多斤。”农户曾红梅说。今年52岁的曾红梅在大棚干了七八年,原先跟着丈夫在福建务工,后来为了照顾生病的婆婆,她回到了老家。得益于村里发展起了富硒大棚蔬菜产业,曾红梅有机会到基地里务工,不仅能拿到土地流转的钱,每个月还能领到工资。如今,她当起了小组的组长,负责打理21个大棚、150亩地。“比起以前跑到外面打工,在这里干活离家近能照顾家里,心里更踏实。”

  在另一边的花茄大棚内,农户罗雪梅正和同伴动作娴熟地绑扎支架,“现在家门口就能务工,不仅方便照顾家里,每个月还能拿到稳定的工资。感谢党的好政策,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幸福!”罗雪梅说,如今她们的工资从每小时8元提高到10元,每天在大棚干8个小时,一个月大概能拿到两三千元的工钱。

  除了曾红梅和罗雪梅,被吸纳到潭头村富硒蔬菜基地务工的村民还有200多名。当地富硒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壮大了村集体经济,也带动了当地群众就业增收,走出了一条富民兴村新路径。

  2019年5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潭头村蔬菜大棚考察时,嘱咐乡亲们:“一定要把富硒这个品牌打好”。五年来,潭头村将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关怀转化为富民兴村的强大动力,依托优质富硒土壤资源,按照“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引进具有“深圳菜王”之称的深圳茂雄实业,以潭头村五二零种养合作社为纽带,示范带动潭头村及周边村发展蔬菜、水稻、脐橙等富硒产业,新增扩种富硒蔬菜2000亩、富硒水稻6600亩、富硒脐橙1500亩。建成集冷链、物流、深加工等于一体的新长征富硒产业园,深圳茂雄率先入驻发展净菜配送、预制菜等产业,补齐富硒全产业链条。建成集富硒科普、产品展销等功能于一体的中国·于都硒博馆,线下展示潭头村及于都县富硒产品40余个,成为富硒品牌营销推广的“窗口”。

  如今,潭头村不仅有富硒蔬菜,还有富硒大米、富硒脐橙、富硒大豆等农特产品,拿到了6个富硒产品认证,还注册了“潭头富硒大米”品牌,产品畅销市场。村里还成立了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让村民当股东,大力发展“富硒+旅游”产业,富硒餐饮、富硒果蔬采摘、红色和富硒科普研学等乡村旅游项目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来村里研学、参观。潭头村获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富硒产业实现总产值达1.8亿元,带动1000余户村民年增收2000元以上,带动村集体经济年增收120万元。

  潭头村发展富硒产业是一个缩影。五年来,于都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赣州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把富硒产业作为全县四大品牌之一重点打造,一体推进富硒产业扩面种植、产品研发、标准编制、营销推广、品牌建设“五大行动”,引进和培育涉硒省级农业龙头企业6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5家,建成富硒产业示范基地172个、总面积10万亩,于都富硒脐橙基地被认定为中国富硒脐橙产业基地。开发富硒大米、脐橙、禽蛋、茶叶等11类富硒农产品,认证富硒产品218个、涉硒商标13个,先后在广州、深圳、上海等地举办富硒产品发布会,于都富硒产品入驻西班牙驻华使馆、中国(上海)富硒馆,全产业链综合产值突破45亿元。带动了367个家庭农场、5830户农户发展富硒产业,吸纳1万余名农村劳动力就业,农民实现土地流转、劳务用工、大棚经营、产业入股等多渠道增收,户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富硒成为于都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见习记者刘晓慧)

附件:

相关文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一码投赣州
扫一扫
赣州12345热线便民知识库
问政赣州
智能问答
官方微信
扫一扫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扫一扫
打开手机版
赣服通
支付宝扫一扫
政务服务
投诉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