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要闻>政务动态

石城珠坑:筑巢引凤 乡土人才不断涌现

访问量:发布时间:2023-02-22 11:36来源:赣南日报-客家新闻网字号:

  近年来,石城县珠坑乡牢牢抓住人才振兴这个牛鼻子,积极探索引才、聚才、育才新模式,通过激励返乡创业,挖掘实用人才,建强基层治理队伍等一系列措施,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活水”。

  乡愁浓起来 返乡创业成为新潮

  珠坑乡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6亩,由于自然条件差,农作物种植受限。在过去,年轻人大多选择到毗邻的福建、广东等发达地区务工和创业,农村人才匮乏,经济社会发展滞后。近年来,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等各项政策的推动下,珠坑乡基础设施条件改善了,村庄面貌焕然一新,群众生活幸福指数越来越高,回乡创业渐渐成为外出青年心中浓浓的乡愁。

  高玑村曾德强17岁便外出打工,凭着一股敢拼敢闯的韧劲在鞋服产业打下了一片天地。在政策感召下,曾德强于2015年回到石城,并创立了领跑集团。现如今,领跑集团已成为石城鞋服首位产业的龙头企业,在石城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扶下取得了丰硕成果,拥有了6000多家直营店,年销售成品鞋1500万双以上,年销售额超20亿元。

  坳背村80后青年黄小勇放弃在深圳的高薪就业岗位,回到家乡,在一片荒山上创业。其创建的麒麟山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为110多户困难群众提供长期务工或临时就业。其园区成功获评全国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和省级4A乡村旅游点,被认定为全国脱贫攻坚考察点。黄小勇也因此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和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良禽择木而栖。正是因为家乡的发展环境更好了,才有了越来越多的青年选择在家乡创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他们有的开办企业带动就业,有的创建电商平台推动农产品销售,有的组建自媒体团队宣传家乡变化……

  近期,珠坑乡还组建了集能人孵化、商品产销、引领发展于一体的综合发展平台“乡贤联盟”,推动联盟成员之间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互惠互利、抱团发展,为返乡人才提供更为广阔的成长舞台。

  产业旺起来 土专家走上致富路

  近日,珠坑乡麒麟山创业致富带头人实训基地又迎来了一批抖音电商培训班,来自各村居的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种植大户、合作社负责人共计80余人参加培训。

  据了解,麒麟山创业致富带头人实训基地始建于2017年,现已发展成为省级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基地,是石城县委、县政府创业致富带头人“万人培育计划”的重要支撑。该基地秉承“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理念,以人才为核心,助推乡村振兴。自实训基地正式开班以来,共开展培训39期2686人次。

  现如今,培训对象由最初的产业经营主体逐步拓宽至有发展意愿的普通群众、返乡青年、退役军人等各类人群。培训领域由相对单一的农业技术培训逐步拓宽至经营管理、电商直播、乡村旅游等众多领域。培训方式由起初的以理论培训为主逐步转变为理论培训和实践操作相结合。基地培育了一大批“土专家”“田秀才”,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人才兴,则产业旺。在创业致富带头人的推动下,珠坑乡走上了“农旅和工旅融合,育才与研学互通”的发展道路。山上万亩油茶、山下千亩脐橙和千亩果蔬的产业格局基本形成,建成特色农业产业基地28个。“春赏油菜、夏品荷,四季采果、研学游”为主题的休闲游、采摘游、观光游也悄然兴起。

  党旗飘起来 汇聚基层治理力量

  2022年8月21日至25日,一期特殊的培训班在珠坑乡麒麟山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基地开班。这期“耕耘者振兴计划”——乡村治理骨干培训班,是石城县委、县政府借助深圳与赣州革命老区对口合作契机争取的全国性培训项目。

  “这次培训的教学方式非常新颖,培训全程实行数字化管理,综合运用案例分析、主题研讨、学习成果路演等参与式教学方式,使我大开眼界,也对基层治理有了全新的认识。”良溪村党支部书记对这次培训能够在珠坑落地感到非常自豪。

  此外,珠坑乡还建立了“2 1 N”青年人才干部培养模式。建立双师传帮带机制,每名青年干部指定一名班子成员担任思政导师对年轻干部跟踪培养、安排一名中老年业务骨干担任业务导师对年轻干部进行具体业务指导。同时,推行一线锻炼法和中心工作培养法,将全体青年人才干部下派到驻村一线开展工作,让青年干部力量参与乡村两级各项中心工作、重点工作任务。

  “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珠坑乡还充分发挥新乡贤、五老理事会和“赣南新妇女”等群众自治组织的作用,为乡村治理贡献力量。谈及未来人才振兴规划,珠坑乡党委书记表示:“珠坑乡将继续搭台聚能、筑巢聚贤、聚才兴乡,进一步发挥乡土人才资源优势,搭建乡土人才服务发展平台,激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活力,走出一条乡村人才振兴的新路子。”(陈凌志)

附件:

相关文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一码投赣州
扫一扫
赣州12345热线便民知识库
问政赣州
智能问答
官方微信
扫一扫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扫一扫
打开手机版
赣服通
支付宝扫一扫
政务服务
投诉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