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要闻>政务动态

产业兴村强发展——兴国县推动村集体经济提质增效见闻

访问量:发布时间:2022-08-05 10:44来源:赣南日报-客家新闻网字号:

产业兴村强发展

——兴国县推动村集体经济提质增效见闻

  富硒芦笋基地、桂江养蚕基地、四星级蜂场……一个个乡村优势产业活力迸发,生机涌动。去年,兴国县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平均达到32.54万元,所有村经营性收入均超10万元,65.68%的村超过20万元,32个村突破50万元,8个村超过100万元……广袤的兴国农村呈现一派蓬勃发展的气象。

  近年来,兴国县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通过目光向外找“支持”,目光向内找“路径”的方式,因地制宜发展乡村产业,推动村集体经济提质增效,赋能乡村振兴。

  政策扶持,特色产业遍地开花

  炎炎夏日,兴国县梅窖镇店山村芦笋大棚内满目葱茏,村民们正汗流浃背地忙着除草、修剪枝条。在他们眼中,这一根根芦笋正是他们村的“致富密码”。

  2019年以来,店山村借助富硒土壤资源优势,引进兴国拓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基本菜农”的经营模式,建成420亩的富硒蔬菜基地,现已全部由合作社和种植大户承包,累计带动农户256户,链接脱贫户和“三类人员”90户,户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去年,该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超过20万元,而这背后正是依托了各项利好政策的支持。

  近年来,为破解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难题,兴国县先后以争取政策资金、吸引社会资本、整合财政涉农资金等多元化方式,支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特色产业遍地开花。

  借助这股东风,兴国县龙口镇文院村整合中央财政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资金50万元,作价入股兴国驰兴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文院蔬菜基地,村集体每年可获得6万元以上分红收益。同时,利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资金20万元,新建分拣大棚300平方米,租赁给基地使用,村集体每年可获2万元分红收益。

  “除了入股外,村里还把闲置土地流转,联合蔬菜基地积极吸纳农户到基地务工,带动人均增收2.6万元。去年,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就达到36.29万元。”文院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钟红生说。

  兴国县南坑乡郑枫村、南坑村,也在这些利好政策支持下,成就了强村富民的“甜蜜事业”。

  郑枫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向东介绍,郑枫村和南坑村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与碧桂园合作,建成两个1500余箱蜜蜂养殖基地,打造了全县唯一的四星级蜂场,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增收25万元。同时解决了15名脱贫人口的就业问题,推动脱贫户户均增收2万元。此外还通过村集体分红资金设立公益性岗位30多个,户均增收3万元。

  聚焦特色产业发展,兴国县逐渐形成了以富硒芦笋为主的蔬菜首位产业,脐橙、油茶、生猪三大主导产业,灰鹅、茶叶、烟叶、蜂蜜、富硒大米五大特色产业的“135”特色农业产业体系,实现集体经济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

  多种模式,做厚做实集体家底

  为激活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兴国县立足实际,多措并举,因势利导做厚做实集体家底,探索出了一条条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崭新路径。

  村企合作联动,让发展底气更足。盛夏时节,在兴国县长冈乡上社村蔬菜基地,记者看到一排排蔬菜大棚鳞次栉比,大棚内青葱翠绿。2020年,上社村巧借社会资金,发展蔬菜基地,组建上社村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以村企合作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基地按照“合作社+基地+菜农”的发展模式,聘请山东寿光技术员驻点基地进行技术指导,培育16户本地基本菜农。合作社采取“五统一分”的经营模式,解决个体技术薄弱、销售难等重点问题,让菜农没有后顾之忧。

  “和企业联结发展,产业越做越大,去年光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就有46.37万元,每年还带动60多名村民常年务工,人均年增收3万余元,有效解决了村里富余劳动力就业的问题。”上社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周玉说。

  盘活闲置资产,让农村“死产”变“活权”、“活权”变“活钱”,兴国县潋江镇五里亭村找到了致富钥匙。借助区位优势,村“两委”盯上了村里闲置已久的碾米房和预留土地。经过村民代表大会集体商议后,该村以公开拍卖、公开招租的方式,将“空房荒地”资源转化为发展动力,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20余万元,有效增强了集体经济内生动能,2021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118万元。

  穷村“破零”增收,富村弱村抱团发展。近几年,该县社富乡九山村不仅摘掉了贫困村帽子,还实现村集体经济“破零”增收。此前,由于九山村地处边远山区,村民对发展产业普遍缺乏信心。村“两委”经过一番调研后,把目光聚焦到隔壁桂江村的养蚕基地。为此,九山村与桂江村结对抱团发展,成立九山桑树基地,与桂江养蚕基地签订协议,按照不低于市场价的方式向桂江养蚕基地供应桑叶,既保障了养蚕基地的货源供应,又解决桑树基地的销售难题。去年,九山村集体经济实现经营性收入18.74万元,成功探索出一条联村抱团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新路子。

  如今,村企合作、资产盘活、联村发展、筑巢引凤、股份经营等多种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在兴国农村不断涌现,村集体经济变得越来越殷实,村干部的积极性更高了,为民办实事底气明显更足了。(记者萧森 钟清兰 通讯员饶蓓 应慈慧)

附件:

相关文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一码投赣州
扫一扫
赣州12345热线便民知识库
问政赣州
智能问答
官方微信
扫一扫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扫一扫
打开手机版
赣服通
支付宝扫一扫
政务服务
投诉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