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要闻>政务动态

生态工业的“上犹答卷”

访问量:发布时间:2021-08-23 09:37来源:赣南日报字号:

生态工业的“上犹答卷”

赖圣坊

  工业,是经济的命脉,是发展的支撑。今年以来,上犹县构建起以玻纤新型复合材料为首位,精密模具及数控机床、新能源汽车及其配套为主导的生态工业体系,走出了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的发展道路。


  2021年1至5月,上犹县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6%;营业收入42.9亿元,同比增长38.8%;利润总额2.7亿元,同比增长109%。与全市生态县对比,上犹是唯一4个年度获得全市主攻工业先进县称号的县(市、区),在2020年全省高质量考评中,上犹县位居全市生态县工业发展第1位。

  激活创新发展“驱动器”

  孟秋时节的犹江大地,处处生机盎然,景美如画,记者走进上犹县生态工业园,放眼望去,只见一条条马路向远处延伸,一座座厂房整齐排列……落户企业项目在加紧施工,投产企业正在赶制生产订单,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近年来,上犹始终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引领工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大力扶持企业创新升级。

  作为玻纤复材首位产业的龙头企业,元源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元源新材)今年增加数千万元实施技改升级,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创新开发生产无碱加捻纱和防腐玻璃钢用直接纱产品。新品一经推出,便备受市场欢迎,订单不断。

  “今年上半年,总产值同比增长了30%,利润增长了40%。现在,我们现在每天都开足马力生产,一半以上的产品都销售到粤港澳大湾区。”该企业研发部经理张昭告诉记者。目前,元源新材正积极申报“江西省玻璃纤维及复合材料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为上犹高标准打造玻纤和复合材料检测公共服务平台提供强劲动力。


  元源新材、南鹰电源、奥沃森、和润宇、晨光稀土等一批创新力和带动力强的龙头项目企业,极大激发了上犹工业企业的整体创新活力。如今,上犹专利授权数超过1300件,拥有全国首家县级的国家级纳米研究中心和全省首个玻纤产品检测中心。

  壮大产业集群“主力军”

  近年来,上犹持续瞄准“强集群”这一方向,大力推进首位产业深加工项目的引进。2015年,上犹首位产业企业只有约40家。现在相关企业已超过130家,集群产品种类突破100种,实现了从玻纤生产制造、玻纤初级制品、玻纤深加工、玻纤复合材料到应用领域的五级产业链全覆盖,首位产业三级以上深加工产品体量提升至85%,规上工业总量迈上“百亿台阶”,被省政府列为全省60个重点打造的产业集群之一。

  双时科技、溢联科技等18个产业链重点项目建设稳步推进,昌泰复材等10个产业项目陆续投产,双时科技、志广新材等近10个集群企业先后投产入规,列入市级调度的16个项目中有13个是首位产业项目。


  “我们制造的头盔符合国内标准以及国际标准,总部就在上犹,研发客户中心设在深圳,产品面向全球。”溢联科技副总经理管友亮介绍说,该企业已成为全球安全头盔前三强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可达10亿元,拥有各类专利及注册商标50多项。

  用好效能评估“指挥棒”

  上犹工业发展始终坚持生态优先,在保护和发展中坚守生态底线。

  作为“亩产效益”综合评价工作试点县,上犹下大力气推进“腾笼换鸟”,对“低产”“高产”企业探索实行差别化资源配置政策和低效用地退出机制。2020年,共处置“僵尸企业”20家,清理处置闲置、低效用地749.48亩,腾活厂房8.322万平方米。全面开展陶土拉丝落后工艺、新型墙体绿色安全高质量发展及产能淘汰工作。2020年,摸排出需淘汰企业共9家并将其陶土拉丝设备全部拆除。

  上犹持续加快推进稀土钨新材料及应用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晨光稀土与美国苹果公司达成合作,成为全国首家获得苹果相关镨钕金属订单的稀土公司,年营业收入有望突破40亿元;海盛钨钼与信达钨钼已完成产能整合,新增还原炉等设备超30台,年主营业务收入将突破10亿元。上犹工业产业综合实力得到新提升、产业结构实现新优化、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新成效。

  弄潮喜浪高,逐梦路正长。在山清水秀的上犹,生态工业前行的步伐必将走得更加坚定有力!

附件:

相关文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一码投赣州
扫一扫
赣州12345热线便民知识库
问政赣州
智能问答
官方微信
扫一扫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扫一扫
打开手机版
赣服通
支付宝扫一扫
政务服务
投诉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