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无障碍 无障碍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市政府各部门信息公开>市林业局>新闻发布

【绿水青山看江西】赣南苏区:红色与绿色的交响

访问量:

  7月的赣南,树木葱茏,林荫蔽日,到处生机盎然。由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农民日报、中国自然资源报、中国绿色时报、第一财经日报、人民网、中国网、凤凰网等媒体记者组成的采访团来到这里,被满目的绿水青山所感染,也被生态美好百姓富裕的故事所感动。
  赣南苏区是红色土地,这里曾经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党、政、军首脑机关所在地。赣南苏区是绿色明珠,江西森林覆盖率在全国名列前茅,而赣州是全省最绿地市,森林覆盖率高达76.23%。
  近年来,赣州市接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扎实做好建设、保护、利用绿水青山文章,红色土地实现绿色发展。


大余县梅关国家森林公园丫山景区鸟瞰。刘照志摄

  建设绿水青山的新赣州
  大余县梅关国家森林公园丫山景区,占地面积3万余亩,因最高峰双秀峰呈“丫”形而得名。
  “走进赣南苏区绿色生态采访行”的记者一进入景区,就立即被这里山、林、泉、湖、瀑、洞的灵秀自然所吸引。高达92.6%的森林覆盖率、莽莽的竹海以及蜿蜒曲折的森林步道,让大家赞叹不已。
  人民网记者余璐说:“没想到赣南苏区不仅红色资源丰富,而且绿色资源也这么迷人。”
  赣州总面积3.9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983万,分别约占江西省的1/4和1/5,是江西区域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设区市。
  赣州是江西的南大门,也是香港同胞饮用水源地的源头所在地,生态区位十分重要,是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生态屏障。
  赣州作为我国南方18个重点集体林区之一,高度重视林业生态建设,多年来持续实施低质低效林改造,统筹推进国土绿化,全面提升森林质量。


A哆森林云中漫步航拍。 韩磊摄

  2016年,赣州作出部署,10年改造1000万亩低质低效林,迄今已累计筹措资金11.75亿元,完成低质低效林改造近300万亩。同时,全市大力推进长珠防林、退化林修复、退耕还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2015年以来,赣州累计完成人工造林200万亩、封山育林173万亩,完成新一轮退耕还林2.20万亩。
  大力推进森林城市建设。2017年,赣州市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2018年,崇义县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成为全国首批县级国家森林城市。2019年,随着定南县正式获批“江西省森林城市”,全市实现省级森林城市全覆盖。同时,统筹推进城乡绿化美化,建设国家森林乡村88个。
  转变传统森林经营理念,实施分类经营,加强抚育和管理,完成森林抚育332万亩,打造省级森林经营样板基地4处。《崇义县森林经营规划》成为全国第一个县级森林经营规划编制范本。
目前,赣州林地面积4586万亩,约占全省林地面积的28%;活立木总蓄积量1.38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76.23%,名列全省设区市第一。全市已建自然保护地115个,其中自然保护区51个、森林公园31个、湿地公园20个、风景名胜区9个、地质公园4个,生态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一个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的新赣州正在崛起。


水墨山水。 韩磊摄

  守护好生态保护的红线
  大余县梅关国家森林公园内,有一条长达13公里的森林步道,为了不破坏植被和生态,步道全部用钢结构架起,步道两边的参天树木为行人搭起了绿色廊道。游客行走在步道上,宛如在森林云端穿行。这一生态保护做法,让参加赣南苏区生态采访行的记者感慨不已。
  作为全国重点集体林区的赣州市,把生态保护放在重中之重。
  他们以全面推行林长制为契机,构建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以“村级林长+组级林长”和“乡镇监管员+护林员”为主体的“两长两员”森林资源源头管理架构,整合各类护林员15063人,将森林资源保护发展的重心前移。搭建林长制智慧综合管理信息平台、智慧林业监控系统和“林长通APP”终端,切实强化森林资源监管。
  强化灾害防治,在全省率先打响松材线虫病防控歼灭战,有效遏制林业有害生物特别是松材线虫病疫情蔓延。打好森林防火持久战,圆满完成了江西省政府下达的各项防火责任目标任务,在2018-2019年度全省森林防火责任目标考核中荣获考核优胜单位一等奖。


大龙山生态康养度假中心一角。 刘照志摄

  赣州是江西林果产业重点市。为了保护生态,该市严格林果开发管理,对已列入生态公益林、天然林保护、生态红线区域的林地一律禁止山地林果开发,并采用“山顶戴帽、山腰系带、山脚穿鞋”模式统筹推进山地林果生态立体开发;加强公益林、天然林保护,全面禁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持续开展“绿盾”“护绿提质”专项行动,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行为,加强保护地管理;抓好各类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的保护管理,确保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的生态安全。
赣州市林业局局长肖年生说:“一直以来,赣州市牢固树立生态红线观念,运用底线思维,实行最严格的保护制度,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切实维护南方地区重要生态屏障安全。”

  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

  如何盘活全市4586万亩林业用地,打通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双向转换通道?
  赣州市的经验是,做足“生态+”文章,努力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有机统一。
  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赣州立足资源禀赋,将生态旅游与红色文化旅游、客家文化旅游、宋城文化旅游、橙乡文化旅游有机融合,重点打造大余丫山、崇义阳明山、上犹阳明湖、安远三百山、石城通天寨、会昌汉仙岩、宁都翠微峰等一批生态旅游精品线路,不断满足游客需求。
  2019年,全市生态旅游接待游客4470.12万人次,实现总收入469.5亿元,同比增长25.73%,为推进赣南苏区振兴作出了贡献。
  大余县章源生态旅游有限公司依托丫山优美的生态环境打造的乡村旅游A哆乡村、A哆水寨、A哆森林构成丫山三大乡村旅游品牌,被誉为“中国乡村版迪斯尼”,吸引了众多省内外游客。
  公司总经理韩磊说:“过去,丫山没有丰富的自然景观,也没有丰富的人文景观,吸引不了人。现在,公司依靠绿水青山打造了系列品牌,带动了周边村民致富,是绿水青山带来的金山银山。”
  仅2019年,章源公司各类收入就达1.6亿元,其中仅生态旅游和森林康养产值就占了1/3强。


大龙村林农正在接受中国绿色时报记者采访。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章轲摄

  油茶也是赣州的优势传统产业。目前,全市油茶林面积达300万亩,其中高产油茶林135万亩,建立高标准高效益油茶示范基地50个。“赣南茶油”连续3年荣登“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区域品牌榜”百强,油茶产业综合产值达88亿元。
  林下经济方兴未艾。赣州市油茶、毛竹、森林药材与香精香料、森林食品、苗木花卉和森林景观利用等六大林下经济产业,总面积达1300余万亩,产值470余亿元。尤其是近年来,围绕打造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发展森林康养产业,走出了一条以生态旅游为主导的生态产业新路。
  全市辐射带动贫困人口30.6万人次参与林下经济产业发展,其中油茶产业辐射带动5.9万户21万名贫困群众,实现人均增收800元;南康家具产业吸纳社会富余劳动力40余万人。
拥有绿水青山,依托绿水青山,赣南苏区这片红土地生机勃发。(本文首发于《中国绿色时报》2020年7月31日2版)(刘继广 施茂寅 刘小虎)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