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无障碍 无障碍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市政府各部门信息公开>市农业农村局>新闻发布

定南:“三力”齐发搅活乡村振兴“春水”

访问量:

       郁郁葱葱的油茶林,花香四溢的脐橙园,连绵起伏的蔬菜大棚,错落有致的稻田……春风拂过定南大地,带来勃勃生机与满满希望。

  近年来,定南县始终坚持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三农”工作的总抓手,通过育人才、保资金、兴产业举措,汇聚人才智力、资金财力、产业合力,奏响“三农”欢歌。

  “能人”回村振兴有“智”

  手机实时查看土鸡养殖,点击小程序下单,今天下单明天就能上餐桌……在刚过去的疫情“寒冬”,定南县岭北镇的李良华把土鸡和土鸡蛋,送上全国各地“宅”家的客户餐桌。

  李良华通过成立鸡卿寨生态蛋鸡专业合作社和“季实庄园”品牌,创立农产品溯源、云端直播等系统,实现土鸡养殖上“云端”。今年1至3月,电商销售土鸡蛋达15.1万枚,销售额达347.76万元。

  与李良华一样执着农业的,还有该县种植蓝莓的退役军人赖志刚。从蓝莓种植到蓝莓加工,再到蓝莓采摘节,赖志刚努力把蓝莓做成产业链,下一步,他准备与蓝莓种植专家合作,推广和发展大棚盆栽蓝莓。

  像李良华、赖志刚这样的农业“能人”,在定南的乡村振兴中并非个例。该县围绕破解乡村振兴人才瓶颈,积极“调兵遣将”,通过完善人才信息库,制定人才政策,打造人才社区,成立人才集团有限公司,开通人才在创业贷款、项目审批等“绿色通道”,着力打造各类人才服务链。

  把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贯穿乡村振兴全过程。该县选拔12名“三农”工作的优秀干部进入镇党政领导班子,择优选取13名农民参加“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创建乡村大学生创新创业协会和乡村振兴促进会。目前,该县从返乡农民工、退伍军人、大中专毕业生和各类科技人员中培育出新型职业农民85名。

  “活水”回流发展有“金”

  仲春时节,定南县鹅公镇留輋村,青山远黛,一边是田野里春耕热闹场景,一边是黄瓦、灰墙间呈现的美丽乡村面貌。这个曾因偏僻、贫穷,贴上“穷山恶水”标签的村庄正在蝶变。

  “投入400万元完成村内“四改一整治”、景观节点等工程,实施10万元的农田水利项目,178栋房子进行了立面改造,安装了100盏太阳能路灯……”留輋村第一书记缪永和说,一笔笔乡村振兴资金的落地,让留輋换了新颜,去年,该村成功引进“悦林竹庄”乡村旅游项目。

  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真金白银”支持,定南县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公共财政更大力度向“三农”倾斜。一方面,进一步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确保财政投入与“三农”工作目标任务相适应。

  另一方面,深化涉农资金统筹整合,积极做好资金的规范使用,压实主体责任。同时,跟踪项目建设情况,推进项目进度,落实检查监督资金使用情况,确保资金依法依规使用和用在“刀刃”上。

  数据统计,2019年该县投入“三农”资金5.148亿元,统筹整合财政涉农扶贫资金7687万元。其中,用于支持农业生产发展2511万元,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5176万元。同时,发放“财政惠农信贷通”16780万元,“产业扶贫信贷通”1427万元。

  “兴业”回环致富有“路”

  在定南县老城镇乐德村的联胜肉鸽养殖基地,鸽子舒展着翅膀,工人们查看着鸽子生长情况。这个总投资1.15亿元的肉鸽养殖基地,每年将为村集体带来5万元收入和带动47户贫困户增收。带动一方村民致富的还有历市镇的蔬菜产业。通过整合太公、蕉坑、金鸡等三个村的土地资源,打造了千亩蔬菜基地,采取土地流转、务工就业等形式,118户农户实现家门口就业,带动发展蔬菜产业的贫困户年增收2万元以上。

  实现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定南县坚持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多措并举盘活农业资源,走质量兴农之路,让农民腰包鼓起来、生活富起来,开辟出各具特色的乡村产业致富新路。

  进一步壮大蔬菜、油茶、脐橙优势产业。积极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蔬菜供应基地,引进3个规模以上蔬菜基地,去年完成蔬菜大棚搭建1555亩;高标准打造了5个示范脐橙园,新增标准化生态脐橙园7100多亩;全县新高产油茶林面积达11.16万亩,其中新造油茶林面积0.8万亩。

  同时,积极发展特色产业,以草珊瑚为主的中药材产业种植总面积突破1万亩,参与农户人数800余人,年产值超1600万元;创建31个集养殖、深加工、配送、网上销售为一体的养鹅基地,年产量300多万只;引进大坝、乐德、长富鸽子养殖及鼎峰蛋鸭、民杰种鸡、龙塘龟谷等一批现代农业项目。



附件: